傳染病學/血吸蟲病的診斷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寄生蟲病 >> 血吸蟲病 >> 血吸蟲病的診斷 |
傳染病學 |
|
(一)臨床診斷
1.流行病學資料 在流行區有疫水接觸史者均有感染的可能,患者籍貫、職業伴有疫水接觸史對診斷有參考價值。
2.對長期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和便血,肝脾腫大,尤其肝右葉腫大,或者壯年有癲癇發作者,並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均應考慮慢性血吸蟲病。對於巨脾、腹內痞塊、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腸梗阻、侏儒患者,應考慮晚期血吸蟲病。
3.實驗室檢查
大便沉澱孵化試驗沉孵法是目前最主要的診斷方法,蟲卵沉澱陽性率約50%,孵化陽性率約80%,晚期病人由於腸粘膜增厚,蟲卵進入腸腔數量減少,檢查陽性率極低。輕型患者從糞便中排出蟲卵很少,多呈間歇性出現,陽性率也不高。
4.免疫學檢查 有輔助診斷價值。以皮內試驗,尾蚴膜試驗,環卵沉澱試驗特異性較高而應用較多。一般此類方法不作確診依據。
(1)皮內試驗 前臂皮內注射肝卵抗原成蟲抗原0.03ml。作直徑約0.5cm的丘疹,15分鐘後風團直徑達0.8cm或以上為陽性。少數病人在潛伏期及發病初期即可出現陽性,多數病人在感染後8周出現陽性,陽性率一般在95%以上,偶有假陽性反應。皮膚試驗對診斷有參考價值,不能作為療效考核標準。
(2)尾蚴膜試驗 取病人血清1~2滴於玻片上,加入活的或凍干的血吸蟲尾蚴5~10條,加生理鹽水2~3滴,混合後,置37℃溫箱,3~4小時後鏡檢,可見尾蚴周圍有膜狀物形成。陽性率達95%,感染後7~12天即可出現陽性反應,少有假性反應,有早期診斷價值。因與肺吸蟲及中華支睾吸蟲有交叉反應,又因尾蚴供應困難,故不易推廣。
(3)環卵沉澱試驗 取活卵懸液一滴於無菌玻片上,加病人血清等量,加蓋玻片石臘密封,置37℃溫孵24~48小時,於低倍鏡下觀察,可見蟲卵周圍出現球狀、指狀、絲狀、菊花狀等形態的沉澱物。觀察100個成熟蟲卵,計算沉澱物大於10微米的蟲卵數所佔的百分數,環沉率5%以上者為陽性。感染後7~12天出現反應,陽性率達95%以上,具有早期診斷價值。
(4)間接血凝試驗 採用血吸蟲卵抗原致敏紅細胞測定病人血清中的抗體,明顯凝集者為陽性,特異性與敏感性高,陽性率在90%以上,觀察結果快,用血量少及操作簡便,本試驗與肺吸蟲有交叉反應。
(5)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以純化成蟲或蟲卵抗原與過氧化物酶或鹼性磷酸酶結合,測定病人血清或尿中的血吸蟲抗體,敏感性及特異性高,陽性率在95%以上,操作簡便,適用於大規模現場使用。
(6)酶聯免疫電泳試驗過氧化物酶標記純化蟲卵抗原後,作對流免疫電泳,檢測血清特異性抗體,1/2~1小時出報告,陽性率80%以上。
(7)循環抗原測定 循環抗原是存在於病人血與尿中的特異性抗原物質,循環抗原陽性,說明宿主體內存在有活的血吸蟲感染,具有考核藥物療效的價值。
5.腸鏡檢查及腸粘膜活組織檢查 疑似血吸蟲的而反覆大便檢查蟲卵陰性者適用腸鏡檢查。可見腸粘膜有黃斑、息肉、瘢痕、肥厚、充血、水腫、潰湯等改變。自蟲卵堆積處(黃斑及粘膜增厚處)取米粒大小的粘膜組織壓片,在顯微鏡下檢查,可查到成堆的蟲卵,陽性率在90%以上;在直腸粘膜活檢中所見蟲卵多成黑色死卵與空卵殼,活卵較少。為此,僅憑活檢出卵對近期變性蟲不易區別,又因死卵於治療後可長期留在腸壁中,久不消失,故認為對療效考核只能作參考。活檢時應充分止血,輕取組織、切忌撕拉,以防止出血與穿孔。
6.其它檢查,供診斷參考
(1)血象 急性期白細胞總數及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白細胞總數多在10~30×109/L,嗜酸性細胞常佔20~40%或更高,有時可達80%以上。部分病人嗜酸性粒細胞增高不顯著。慢性期嗜酸性粒細胞輕度增多。晚期因脾功能進,白細胞明顯減少,並伴有貧血及血小板減少。
(2)肝功能試驗 急性期多因蟲卵刺激導致網狀內皮細胞增生,故血清球蛋白顯著增高,蛋白電泳顯示丙種蛋白增高,由於部分病人α2球蛋白增高,嗜異性凝集試驗呈陽性反應,晚期及少數慢性期病人由於肝硬化的存在,血清白蛋白明顯降低,白蛋白與球蛋白有倒置現象。血清丙氨酸轉酶多正常或輕度增高。
血吸蟲病的異位損害及併發症 | 血吸蟲病的鑒別診斷 |
|
關於「傳染病學/血吸蟲病的診斷」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