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血吸蟲病的病原學
|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寄生蟲病 >> 血吸蟲病 >> 血吸蟲病的病原學 |
| 傳染病學 |
|
|
日本血吸蟲雌雄異體,寄生於人畜終宿主的腸系膜下靜脈,蟲體可逆血流移行於腸粘膜下層的靜脈末梢。合抱的雌雄蟲交配產卵於小靜脈的小分枝,每蟲每天可產卵2000~3000個。卵呈橢圓形,70~100×50~60μm,殼薄無蓋,色淡黃,側方有一小刺。蟲卵在血管內成熟,內含毛蚴,毛蚴分泌溶細胞物質,透過卵殼入腸粘膜,破壞血管壁並使周圍腸粘膜組織破潰與壞死。由於腸的蠕動,腹腔內壓力與血管內壓力的增高,使蟲卵與壞死組織落入腸腔,隨糞便排出體外。蟲卵入水後在20~30℃經12~24小時即孵化出毛蚴,在水中遊動的毛蚴1~2天內,遇到釘螺(中間宿主)即主動侵入,在螺體肝、淋巴腔內、發育為母胞蚴、子胞蚴,再經5~7周形成大量尾蚴,逐漸逸出螺體外,尾蚴入水或逸出於河邊或岸上青草露水中。終宿主接觸水中尾蚴時,尾蚴吸附於宿主的皮膚,利用分泌的溶蛋白酶溶解皮膚組織,脫去尾部進入表皮變為童蟲。童蟲侵入真皮層的淋巴管或微小血管至靜脈系統,隨血流至右心、肺、左心進入體循環,或由肺穿至胸腔,通過橫膈入腹腔。約經4天後到達腸系膜靜脈,並隨血流移至肝內門脈系統,初步發育後再回到腸系膜靜脈中定居,在此,雌雄合抱,性器官成熟,產卵。從尾蚴經皮膚感染至交配產卵最短需23~35天,一般為30天左右。成蟲在宿主體內生存2~5年即死亡,有的成蟲在病人體內可存活30年以上。

血吸蟲生活史
|
||||||||||||||||||||||||||||||||||||||
出自A+醫學百科 「傳染病學/血吸蟲病的病原學」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4%BC%A0%E6%9F%93%E7%97%85%E5%AD%A6/%E8%A1%80%E5%90%B8%E8%99%AB%E7%97%85%E7%9A%84%E7%97%85%E5%8E%9F%E5%AD%A6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 關於「傳染病學/血吸蟲病的病原學」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 添加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