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血吸蟲病的臨床表現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寄生蟲病 >> 血吸蟲病 >> 血吸蟲病的臨床表現
傳染病學

傳染病學目錄

(一)侵襲期尾蚴侵入體內至其成熟產卵的一段時期,平均1個月左右。症状主要由幼蟲機械性損害及其代謝產物所引起。在接觸疫水後數小時至2~3天內,尾蚴侵入處有皮炎出現,局部有紅色小丘疹,奇癢,數日內即自行消退。當尾蚴行經肺部時,亦可造成局部小血管出血炎症,患者可有咳嗽胸痛、偶見痰中帶血絲等。另外未抵達門脈的幼蟲被殺死後成為異體蛋白,引起異體蛋白反應,而出現抵熱、蕁麻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表現。

(二)急性期 本期一般見於初次大量感染1個月以後,相當於蟲體成熟並大量產卵時期。大量蟲卵沉積於腸壁和肝臟;同時由於蟲卵毒素和組織破壞時產生的代謝產物,引起機體的過敏中毒反應。臨床上常有如下特點:

1.發熱:為本期主要的症状,發熱的高低,期限和熱型視感染輕重而異。熱型不規則,可呈間歇或弛張熱,熱度多在39~40℃,同時伴有畏寒盜汗。發熱可持續數周至數月,輕症患者的發熱較低,一般不超過38℃,僅持續數日後自動退熱

2.胃腸道症状:蟲卵在腸首,特別是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大量沉積,造成急性炎症,患者出現腹痛腹瀉。由於腸道嗜酸性膿腫,可引起表層粘膜壞死形成潰瘍,故常呈痢疾樣大便,可帶血和粘液。此時若做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粘膜充血水腫,並可發現黃色小顆粒(為蟲卵結節)及少數潰湯。

重度感染者由於蟲卵在結腸漿膜層腸系膜內大量沉積,可引起腹膜刺激症状,腹部飽脹,有柔韌感和壓痛,可誤診為結核性腹膜炎,少數患者可因蟲卵結節所產生的炎症滲出及蟲卵引起肝內廣泛病變,致肝內血流不暢,淋巴液增多漏入腹腔而形成腹水

3.肝脾腫大:絕大多數急性期患者有肝臟腫大,系由於大量蟲卵結節形成,引起周圍組織充血、水腫,造成肝臟急劇腫大,其質軟,且有壓叩痛。左右二葉均見腫大,以右葉更為明顯,可能與腸系膜下靜脈血流主要回入肝右葉有關。脾臟受蟲卵毒素刺激而充血腫大,可明顯觸及。

4.肺部症状 :咳嗽相當多見,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状。肺部體征不明顯,但X線攝片可見肺紋增加,片狀陰影,粟粒樣改變等。

5.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計數及嗜酸粒細胞百分數均明顯增加,白細胞總數多在10×109/L以上,嗜酸粒細胞一般在20%以上,可高達70~90%重症患者代以中性粒細胞增多。

(2)肝功能試驗:肝內蟲卵主要沉積於匯管區,僅引起間質性病變,肝細胞的損害較輕,血清轉氨酶輕度增高。

(3)糞便檢查:糞沉澱檢查易找到血吸蟲卵,孵化陽性率極高,陽性率可高達90%左右。

(4)心電圖檢查:有人統計約半數有心肌損害現象,主要為T波變化與QRS電壓減低。

急性期一般不超過6個月,多數輕型病人可於短期內症状消退,而病情隱匿發展,如未治療,則進入慢性期。

(三)慢性期 多因急性期未曾發現,未治療或治療不徹底,或多次少量重複感染等原因,逐漸發展成慢性。本期一般可持續10~20年,因其病程漫長,症状輕重可有很大差異。流行期所見患者,大多數屬於此類。由於蟲卵長期反覆的肝臟及腸壁沉積,造成肝臟門靜脈周圍及結腸壁纖維化,病變日益加重,導致胃腸功能失調,肝功能障礙和全身代射紊亂,甚至引起體力衰竭營養不良貧血、影響身體發育等嚴重後果。

1.無症状者 絕大多數輕度感染者可始終無任何症状,過去亦無急性發作史,僅於體檢普查,或其它疾病就醫時偶然發現。患者可有輕度肝或脾臟腫大,或皮內試驗陽性,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或其大便查出蟲卵或毛蚴孵化陽性。

2.有症状者血吸蟲病變部位主要在乙狀結腸和直腸,在腸壁可引起潰湯和出血,故腹瀉與痢疾樣大便頗為常見。患者肝脾均見腫大,可發展為肝硬化,肝臟漸見縮小,質硬,表面不光滑。下腹部或有大小形狀不同的痞塊、質硬、固定、或微有壓痛。

(四)晚期病人極度消瘦,出現營養不良性水腫,此進肝硬化多發展至後期,因門靜脈栓塞形成,側枝循環障礙,出現腹水、巨脾,腹壁靜脈怒張等晚期嚴重症状。患者可隨時因門靜脈高壓而引起食道靜脈破裂,造成致命性上消化道出血,或因此誘發肝功能衰竭。此外,性機能往往減退,乃因嚴重肝損害引起全身營養不良和對激素滅能作用減弱,垂體機能受到抑制,性腺及其它內分泌腺亦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萎縮所致。患者面容蒼老而消瘦,常有面部褐色素沉著、貧血、營養不良性水腫等。晚期時肝臟縮小,表面不平,質地堅硬,脾臟漸呈充血性腫大。

32 血吸蟲病的發病機理與病理變化 | 血吸蟲病的異位損害及併發症 32
關於「傳染病學/血吸蟲病的臨床表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