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
A+醫學百科 >> 腸鏡 |
結腸鏡檢查是醫生用來檢查大腸及結腸內部病變的一種診斷方式。結腸鏡是一支細長可彎曲的儀器,直徑大約1厘米,結腸鏡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可讓醫生觀察到結腸和大腸的內部情況。原始腸鏡多用於檢疫,較現代腸鏡相比簡陋。現代腸鏡多帶攝像頭,且尺寸長, 從而可以至更深處檢查病變等。
目錄 |
臨床意義
適用疾病:大腸息肉;大腸炎症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結腸癌等。
禁忌症
電子結腸鏡檢查的適應症相當廣泛,凡屬於下列情況而無禁忌症時均可行電子結腸鏡檢查。
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
2、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瀉。
3、原因不明的腹部腫塊,不能排除大腸及迴腸末端病變者。
4、原因不明的中下腹疼痛。
5、疑有良性或惡性結腸腫瘤,經X線檢查不能確診者。
6、疑有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
7、鋇劑灌腸或腸系檢查發現異常,需進一步明確病變的性質和範圍。
8、結腸癌手術前確定病變範圍,結腸癌、息肉術後複查及療效隨訪。
9、原因不明的低位腸梗阻。
目前結腸鏡檢查已不像過去人們想像的那樣痛苦,大多數人都可接受。
另外:患者也可要求在全麻下做無痛腸鏡,當你睡了一覺時,腸鏡已做好了,但全麻的風險不可不考慮呀。
電子腸鏡檢查的禁忌症:肛管直腸狹窄、內窺鏡無法插入時,不宜做內窺鏡檢查。有腹膜刺激症状的患者,如腸穿孔、腹膜炎等,禁忌做此項檢查。肛管直腸急性期感染或有疼痛性病灶,如肛裂、肛周膿腫等,避免做腸鏡檢查。婦女月經期不宜檢查,妊娠期應慎做。年老體衰、嚴重高血壓、貧血、冠心病、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宜做內窺鏡檢查。腹腔、盆腔手術後早期,懷疑有穿孔、腸瘺或廣泛腹腔粘連者,禁忌做此檢查。
其他相關
一、何謂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是利用一條長約140CM可彎曲,末端裝有一個光源帶微型電子攝影機的纖維軟管,由肛門慢慢進入大腸,以檢查大腸部位之病變,腫瘤或潰瘍,如有需要可取組織檢驗或行大腸息肉切除。
二、哪一類病人需要做此項檢查?
1、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2、不明原因慢性腹瀉;3、不明原因的低位腸梗阻;4、疑大腸或迴腸末端腫瘤;5、大腸息肉、腫瘤出血等病變需做腸鏡下治療;6、結腸術後及結腸鏡治療術後需定期複查腸鏡者;7、大腸癌普查。
三、檢查前準備
2、接受此檢查需要作腸道準備。
3、檢查前三天宜吃無渣或少渣半流質飲食,不吃蔬菜、水果。若疑為腸息肉,準備做電切術者禁食牛奶及乳製品。
4、檢查當天早晨6點30分口服蓖麻油25ml,禁食早餐。上午9點30分開始服洗腸液,每包沖開水1000ml,要在1個半小時內共飲3000ml洗腸液。如排便中仍然有糞渣,則需再飲1000ml洗腸液,直到排出物為清水為止。如出現噁心、嘔吐,應告訴醫生或護士,必要時給予清潔灌腸。
5、下午2點可進食,避免進食流質,3點鐘由護工帶您到門診胃鏡室,檢查前30分鐘護士將為您注射安定10mg,阿托品0.5mg,以減輕腸鏡給您帶來不適。
6、不宜帶手機和BB機入胃鏡室,以免干擾機器正常運行。
四、檢查過程
1、您須作左側臥位,雙膝屈曲。
2、醫生將大腸鏡慢慢由肛門放入,順序觀察腸腔有無病變,您可能會感到腹部脹迫感及有便意,此時您應深呼吸以便放鬆自己。
3、整個檢查過程約需20~30分鐘。
五、檢查後注意事項
1、取活檢或息肉電切除術後請您絕對臥床休息,三天內勿劇烈運動,不做鋇灌腸檢查。息肉電切除術後,醫生根據您的情況,一般禁食三天,給予靜脈輸液。如無排血便,情況滿意,您便可以出院。
2、初期因空氣積聚於大腸內,您可能感到腹脹不適,但數小時後會漸漸消失。如腹脹明顯,您應告訴醫生或護士,醫生會給您作相應的處理。
3、如無特殊,可取普食或根據醫囑進食。
4、若出現持續性腹痛,或大便帶出血量多情況,您應及時告訴醫生,以免出現意外。
結腸鏡的操作技巧
單人操作由於協調性好、更便於一些特殊手法的運用,使檢查效果更好,在不同的腸段進鏡方法上有以下幾種技巧: 1、直乙結腸、乙降結腸移行部:通過不斷旋鏡循腔及拉直鏡身,使降乙以下腸管基本套在30cm的鏡身上。旋鏡的目的是視腸腔變化將腸腔的走向轉至視野的上方或下方,再作上下鈕調節(有時需調節左右鈕)暴露腸腔進鏡。反覆回拉結合搖鏡、抖鏡可以使鏡身取直,把過長的、游離的乙狀結腸套疊在鏡身上,為下一步順利進鏡打下基礎。
2、旋轉式進鏡:當腸腔在視野內且無明顯轉向時,不要直接向前送鏡,而採用旋轉式進鏡。這裡所講的旋轉式進鏡不同於前面所說的旋鏡,方法是右手握住鏡身,不斷小幅度沿鏡身縱軸左右旋轉鏡身同時進鏡,作者將這種進鏡方法總結為旋轉式進鏡。其優點是可以將手部力量準確傳遞到內鏡前端,防止鏡身在體內成弓狀彎曲,從而避免拉長游離腸管引起異常疼痛,預防袢曲形成;還能減輕右手進鏡的力量,更輕鬆地完成操作。原理尤如持針炙針穿刺皮膚:直接進針需用力,且很易使針彎曲,如輕輕旋轉則容易保持直線進入。此法簡單、實用,特別適合在通過降、乙狀結腸時使用。
3、結腸脾曲:如脾曲過度扭曲而使脾曲呈銳角,僅可見屈曲的皺襞遮蓋住整個腸腔,此時盲目滑鏡可引起病人疼痛,腸壁損傷,甚至造成穿孔。可改右側臥位循腔進鏡,或通過旋鏡將皺襞轉至視野的下方,將內鏡前端送至皺襞處,左手將大旋鈕向下旋轉,鏡端壓住皺襞,同時鉤拉、稍許退鏡,使脾曲鈍角化,暴露腸腔順勢進鏡,同時左手回復角度鈕。腸鏡過肝曲困難時,亦可採用此法。
4、升結腸:當內鏡前端剛過肝曲,常常是升結腸腸腔暴露充分,但進鏡困難,甚至不進反退。多因為手部力量不能傳遞到內鏡前端,腸鏡在橫結腸內呈弓狀下垂。此時應先行退鏡拉直鏡身,請助手按壓患者臍部,並用力向劍突肋弓方向推頂,以抵禦結腸的下垂,再行進鏡可獲成功。
關於「腸鏡」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