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腸息肉泛指直腸粘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絨毛狀腺瘤),兒童型息肉、炎

Bkh7d.jpg

症息肉及息肉病等。從病理上來看,其內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腫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後果。但由於肉眼看來大體相似,因此這一含意籠統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習慣採用。直腸是息肉常見的所在,更由於易於發現和處理,因而受人重視。

凡是大腸黏膜上任何向腸腔突起的贅生物,無論其大小、形狀和組織學類型如何,臨床均統稱為「息肉」或「多發性息肉」,也稱「息肉病」屬於腫瘤的範疇,部分為類癌;介於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間。病理檢查可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混合型)腺瘤、腺瘤樣息肉(包括乳頭狀腺瘤)最常見,炎性息肉,腸粘膜受長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結果,錯構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組織增生,類癌等疾。臨床上息肉可為單個多個,以大腸息肉多見且症状較明顯。  

目錄

發病原因

腸息肉是由於人體先天遺傳易感病態因素,在後天的情緒、飲食、炎症、感染免疫能力下降等因素刺激、誘發下形成腸息肉、胃息肉。由此導致複發、再生、癌變、家族人員相繼發病的根本原因是人體先天遺傳易感病態因素得不到調整。這一根本的原因稱之為致息理論。過去醫界對腸息肉的成因有多種觀點。如飲食因素、精神因素、功能因素等等說法不一,但都難以解釋清楚息肉形成、再生、複發、惡變、易感人群相繼發病的機理。我們發現關鍵的致息原因後,才率先在腸息肉、胃息肉的致癌因素、息肉瘤體分型、發病機理、藥理、實驗、臨床等領域進行了廣泛、深入細緻的探索研究、系統根治和防治複發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質的提高。  

臨床表現

腸息肉

本病由於病理性質的類型不同,而臨床表現或有差異,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為常見症状。

大腸腺瘤常無任何自覺症状,而是在結腸鏡檢查或X線鋇劑灌腸時偶然發現。大便帶血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見症状,每次排便均見,並不與糞便混合,或在糞便表面;血色鮮紅,量不多,夾有粘液,有時忽然大量出血;長時期慢性失血可導致貧血。位於直腸的較大腺瘤可以引起大便次數增多或肛門有下墜感,很低的腺瘤大便時可脫出肛外。在個別情況,結腸腺瘤有可能引起腸套疊、腹絞痛。

兒童型息肉以便血、腹瀉、息肉脫出或腹痛、貧血等症多見,有時還可並發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臟病等;其血便色澤鮮紅,附於糞便表面,不相混雜,出血量一般不大,甚似內痔出血。

家族性息肉病,早期可完全無症状,出現症状的年齡平均約20歲左右;其臨床表現亦主要是大便帶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時可見大小息肉脫至肛門。此外,患者還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適,以及疲乏、無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臨床診斷

(1)家族性結腸息肉病

①多有家族遺傳史,青少年發病較多。

②可無症状,或出現腹痛、腹瀉、血便或粘液血便、貧血、低蛋白血症低血鉀腸梗阻等。

③結腸鏡檢查,息肉形態多樣,球形、梨形或有分葉,單個或多個,多有蒂,表面光滑或有糜爛滲血,病理活檢可以確診。

④X線鋇劑檢查可見充盈缺損。  

(2)結腸息肉

便血或粘液便。

②可有里急後重、便包、或排便次數增多等。

③X線鋇劑灌腸可有充盈缺損。

纖維腸鏡檢查,可見單個或多個腫塊。

⑤病理切片明確診斷。  

(3)直腸息肉

①大便帶血,色鮮紅、量不多,無自覺疼痛。排便時息肉可脫出,排便後還納。偶可見糞便上有勾槽,多見於兒童。

②肛指檢查可觸及圓形、質軟、有彈性、帶蒂或無蒂之大小不等,單個或多個腫物。

③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常可見腫物,並可採取活體組織明確診斷。

④X線鋇劑灌腸,可確定息肉部位及數目,可助鑒別診斷。  

預防

研究表明:

預防腸息肉的秘訣十分簡單,就是常吃鹼性食物以防止酸性廢物的累積,因為酸化的體液環境,是正常細胞突變的肥沃土壤,調整體液酸鹼平衡,是預防細胞增生和突變的有效途徑

A)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吸煙,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煙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B) 不要過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鹼量高的鹼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C) 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紊亂,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D)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多在陽光下運動,多出汗可將體內酸性物質隨汗液排出體外,避免形成酸性體質。

E) 生活要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腸息肉。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鹼性體質,使細胞增生,突變疾病遠離自己。

F)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發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治療

手術治療

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內鏡下行各種摘除法。根據息

家族性腸息肉病施行結腸切除術圖示

肉的形態、大小、數量及蒂的有無、長短粗細而分別採用不同的手術方法:

①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於有蒂息肉。

②高頻電凝灼除法:主要用於多發半球狀小息肉。

③高頻電凝熱活檢鉗法:目前很少應用主要被高頻電凝灼除法和活檢鉗除法取代。

雷射氣化法和微波透熱法:適於無需留組織學標本者。

⑤活檢鉗除法:主要用於單發或少數球狀小息肉簡便易行又可取活組織病理檢查。

⑥粘膜剝離嵌除法:主要用於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⑦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於10~20顆以上息肉患者無法一次切除者。

⑧密接摘除法:主要用於長蒂大息肉,難以懸於腸腔者採用大息肉密接腸壁電凝切除法。

⑨內鏡外科手術聯合治療法:主要用於息肉病患者,即將息肉稀疏區以手術切除,這樣即可達到治療目的,又可維持大腸正常功能。

手術對人身體本身傷害很大,在酸性體質環境下傷口癒合慢,患者身心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且手術並不一定就能根除腸息肉,腸息肉會癌變,只有真正通過改善自身的體液,才能真正的根除腸息肉。  

食療法

要治療腸息肉還得從改善自身的體質開始,從源頭上根治腸息肉。多吃鹼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體質,同時補充人體必須的有機營養物質,這樣才能恢復自身的免疫力。

七,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1.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

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4.弱鹼性食品: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 洋蔥、豆腐等。

5.中鹼性食品:蘿卜干、大豆、紅蘿卜、蕃茄、 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檸檬菠菜等。

6.強鹼性食品:恰瑪古、葡萄茶葉、海帶芽、海帶,檸檬等。

大腸腺瘤
大腸腺瘤

區別腸息肉和大腸腺瘤

大腸癌癌前病變腫瘤性息肉(又稱大腸腺瘤)。統計表明,80%的大腸癌都是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的。而大腸息肉和大腸腺瘤是兩個並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息肉≠腺瘤,大腸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腸腔的隆起性病變,可以帶蒂或不帶蒂。在大腸息肉中,有些是腫瘤性息肉,有些是非腫瘤性息肉。其中,腫瘤性息肉佔70%-80%,與大腸癌關係密切,而非腫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它們的發生、發展與大腸癌關係不大。

切除息肉一定要開刀嗎?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現在,大部分結腸息肉的切除已不需要開刀。近幾十年,隨著纖維內鏡、特別是電子內鏡的問世,內鏡技術飛速發展,尤其是內鏡下治療技術發展得最快,內鏡下息肉切除術已是很成熟的一種治療方法。其適應症有:

(1)各種大小的有蒂息肉和腺瘤;

(2)直徑小於2cm無蒂息肉和腺瘤;

(3)多發性腺瘤和息肉,分布分散,數目較少。

可以說,內鏡下腸息肉切除已成為腸息肉治療的常規方法,除了極少部分直徑過大、內鏡下形態明顯惡變或數目過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內鏡下將腸息肉完整切除。對比開刀,內鏡下進行息肉切除具有明顯優勢。美國Bernard曾報導剖腹手術後,病人恢復正常生活平均要28天,而內鏡下切除息肉,恢復正常生活平均僅需2天,且費用也僅是開刀的1/3。內鏡下進行息肉切除對身體損傷小、痛苦少,對年老體弱或嬰幼兒均適用,因此該方法現已廣泛普及。 

息肉導致小兒便血

患兒究竟患的是什麼病呢?經過腸道清潔等準備後,在靜脈麻醉下,對患兒實施了全大腸電子結腸鏡檢查術。結果發現患兒的直腸黏膜上有一直徑約2厘米的息肉,伴有表面糜爛與滲血———原來這是孩子便血的罪魁禍首。

幼年性息肉其實是錯構瘤性息肉,並不是真性惡變,多發生在嬰兒、兒童患者的結腸及直腸,是小兒便血常見的原因。這種息肉發生惡變的機率極小,但長期的慢性失血會給正處於生長發育關鍵時期的兒童造成影響。所以如果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大便出血,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  

腸息肉的四個常見信號

大腸息肉是指腸腔內黏膜表面的隆起病變,多見於直腸和乙狀結腸。大腸息肉很常見,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高,且有一定的惡變傾向,惡變率約為10%。大腸息肉可單發,也可多發。當息肉數量很多,超過100枚以上時,稱為大腸息肉病。

大腸息肉常隱匿起病。常見信號主要有4個:  

①大便帶血

不少飲食起居不規律、大便秘結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帶血,若自我藥療1周後還有出血,或用藥好轉後,症状常有反覆,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②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

若發現大便變細、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現在變為兩三天一次或一天兩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③便秘和腹瀉

長期腹瀉和便秘的病人,若藥物療效不佳,就需進一步檢查,排除大腸息肉可能。  

④腹痛

有長期腹部隱痛者應行腸鏡檢查,在排除大腸息肉後,再進行對症處理。  

腸息肉如何檢查?

息肉可怕,卻不難發現,也不難鑒別。

在腸鏡下,有經驗的醫生從息肉的大體形狀,大致可判斷其良惡性。一般來說,帶蒂的、直徑小於2厘米、表面光滑、鏡子推動時活動度好的常為良性,如炎症性、腺瘤性息肉;但如果是扁平的、直徑較大(大於2厘米)、表面污穢、有出血潰瘍、鏡子推動活動度差的,往往惡性的機會較大。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直徑小於1厘米的息肉,惡變機率約為l%;l~2厘米間的腺瘤,惡變可能也僅有10%;而大於2厘米的腺瘤,則有46%會惡變。如果是家族性的多發腺瘤,惡變的機率就更大了。

有些息肉由於比較小或非常扁平,經驗不足的操作醫生可能讓其在眼皮底下逃過一劫,經驗豐富的醫生會有更加「銳利」的眼睛,對可疑之處藉助色素內鏡與放大內鏡等技術,使之無處遁形,再根據息肉表面的腺管開口類型,作出初步性質判斷。

當然,這樣的判斷僅僅是初步的,「終審」仍需將息肉完整切除後送病理檢查  

小心結腸炎危及生命

很多結腸炎患者不以為然,在患者心裡結腸炎也就是經常拉拉肚子,常伴里急後重,偶爾會伴隨腹痛等,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有俗話說:患上結腸病,丟掉半條命,這源於結腸炎的併發症

●大量便血:便血是結腸炎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輕重的指標。

腸狹窄:多發生在病變廣泛、病程持續長達5-25年以上的結腸炎患者,其部位多見於左半結腸,乙狀結腸或直腸,臨床上一般無症状,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結腸炎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鑒別良性惡性。

腸穿孔:多為中毒腸擴張的併發症,也可出現嚴重型,多發生於左半結腸,皮質激素的應用被認為是腸穿孔的一個危險因素。

●中毒性腸擴張:這是結腸炎的一個嚴重併發症,多發生在全結腸炎的病人,死亡率可高達44%,臨床表現為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症状明顯,伴有腹瀉、腹部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數增多,易並發腸穿孔。

結腸癌:約5%的結腸炎患者發生癌變,幼年起病和病史超過10年者。

長沙肛泰肛腸醫院肛腸專家提醒:結腸炎又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起病多緩慢,病情輕重不一,腹瀉是主要症状,排出膿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後重,有腹痛→便意→排便→緩解的特點。 發現這些症状一定要及時到正規專科醫院接受檢查,配合醫生治療。

長沙肛泰肛腸專科醫院率先引進美國腸SPA水療系統,它不同於傳統的灌腸方法,是一種「清理為先,調理為後,慢病快治、不藥而癒」的專門針對腸炎、長期便秘、腹瀉等肛腸疾病的一種新的生態治療技術,不僅對治療便秘、腸炎等肛腸疾病效果顯著,而且對於皮膚病肥胖痤瘡、色斑等也有很好的療效,達到同一途徑治療多種疾病的目的,對腸道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能改善腸道環境,有益身心健康。

關於「腸息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