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黑熱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皮膚黑熱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是由利什曼原蟲又稱黑熱病小體(LD小體)引起的一種慢性皮膚病。本病為黑熱病的皮膚表現,大多繼發於內臟黑熱病,少數原發於皮膚。主要侵犯皮膚淋巴網狀系統。

診斷要點:

1.皮損好發於頭面部,也可侵犯軀幹、四肢及舌唇粘膜。

2.損害初為浸潤紅斑,以後變為黃紅色斑塊,其上伴有密集的米粒至黃豆大的結節,呈紅色或棕色,半球形,表面光滑,柔軟,常互相融合。

3.另一種常見的損害為花斑癬樣淺色斑,可融合成片,邊界清楚。

4.組織病理示表皮萎縮真皮內有緻密、瀰漫的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及漿細胞的浸潤。組織細胞胞漿內可見LD小體,HE染色呈灰藍色的圓形小體。姬姆薩染色更清楚,小體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4μm, 核圓形並附有一桿狀副核

治療要點:

葡萄糖酸銻鈉為首選藥物。該藥效快且療效好,一般無副作用。利福平口服, 應注意肝臟副作用。可能對皮膚黑熱病有效的藥物有:吐根鹼,1%酒石酸銻鉀液,抗真菌藥物:如二性黴素B或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關於「皮膚黑熱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