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乳頭狀瘤
A+醫學百科 >> 腫瘤 >> 外陰乳頭狀瘤 |
外陰乳頭狀瘤為上皮來源的腫瘤。該病比較少見。腫瘤多見於中老年婦女,發病年齡大多在40~70 歲。有時臨床上所見的大多數不是真正的乳頭狀瘤,只是有乳頭形成而已。真性乳頭狀瘤系良性上皮性腫瘤。
病變位置:病變多發生在大陰唇,也可見於陰阜、陰蒂和肛門周圍。
分類:外陰乳頭狀瘤分為兩類,即乳頭狀瘤與疣狀乳頭狀瘤。此外還有一種以上皮增生為主的纖維乳頭狀瘤,可視為外陰乳頭狀瘤的一種亞型。
外陰纖維乳頭狀瘤也比較少見。外陰纖維乳頭狀瘤介於外陰乳頭狀瘤與軟纖維瘤之間,即構成腫瘤上皮和纖維組織都佔中等量,常常纖維結締組織多於上皮,因而質地軟而韌。有時臨床上所見的大多數不是真正的乳頭狀瘤,只是有乳頭形成而已。真性乳頭狀瘤系良性上皮性腫瘤。
目錄 |
外陰乳頭狀瘤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局部炎性刺激導致外陰皮膚或黏膜、表面向外生長,形成乳頭狀突起的腫塊。
(二)發病機制
1.典型的乳頭狀瘤
1)大體:
單發或多發的局部突起,以上皮增生為主,腫瘤表面有無數的乳頭狀突起,乳頭小而多,質略硬。
2)鏡下:
復層鱗狀上皮細胞排列整齊,細胞無明顯的變異性,但偶爾可見少數核分裂象。
可見明顯的棘層細胞增生肥厚,上皮向表面突出,形成多數的乳頭狀形態,上皮腳變粗向真皮纖維結締組織內伸展。
3)發展:
腫瘤惡變率低,為2.5%~3%。
2.疣狀乳頭狀瘤
1)大體:
乳頭細而密,如菜花或疣狀,質地硬。
2)鏡下:
鏡下可見上皮棘層細胞增生肥厚,基底膜較平坦,無明顯上皮腳向下伸展。
3.纖維上皮乳頭狀瘤
1)大體:
纖維上皮乳頭狀瘤系由腫瘤上皮與纖維組織構成,屬於乳頭狀瘤者其上皮成分於纖維組織,腫瘤表面有較寬而粗的突起或皺襞。
2)鏡下:
表面為復層鱗狀上皮覆蓋,細胞有中度增生,細胞無異型性,上皮腳多而寬大。
3)發展:
腫瘤一般不發生惡變。
外陰乳頭狀瘤的症状
腫瘤可帶蒂呈葡萄狀或者菜花狀。如腫瘤較大,因反覆摩擦,表面可潰破、出血和感染。
二、相關檢查:
婦科檢查:可見外陰部有乳頭狀腫塊,可單發或多發,病變一般不大,偶有大至4~5cm。質略硬。
三、診斷:
外陰乳頭狀瘤診斷一般不困難,根據臨床表現,可做出初步的診斷,確診應根據活檢後病理學結果。
外陰乳頭狀瘤的診斷
外陰乳頭狀瘤的檢查化驗
一、分泌物塗片檢查:
分泌物塗片行微生物學檢查、宮頸刮片必要時作分段診刮,排除生殖道惡性腫瘤。
二、腫瘤標誌物檢查:
腫瘤標誌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腫瘤存在的化學類物質。
(1)分類
1)腫瘤組織產生,包括:分化抗原;胚胎抗原(AFP,CEA);同工酶(NSE);激素(HCG);組織特異性抗原(PSA,free PSA);粘蛋白,糖蛋白,糖脂(CA125);癌基因及其產物;多胺類等。
2)腫瘤與宿主相互作用後產生,包括:血清鐵蛋白;免疫複合物;急性時相蛋白;同工酶;白細胞介素受體;腫瘤壞死因子等。
三、活組織行病理學檢查:
一般情況下,組織呈炎性浸潤,可見棘層細胞增生肥厚,上皮向表面突出,形成多數的乳頭狀形態。
四、婦科檢查:
可見外陰部有乳頭狀腫塊,質硬。
外陰乳頭狀瘤的鑒別診斷
典型的乳頭狀瘤與尖銳濕疣在臨床上有時難以區別。尚應與外陰扁平濕疣、早期外陰癌進行鑒別。
1.外陰尖銳濕疣
1)簡介:
尖銳濕疣,又稱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 引起的一種性病。多發生於外陰和肛周,呈多灶性乳頭狀增生。有感染史,人乳頭瘤病毒陽性,發展迅速。染途徑通過與有傳染性的性伴侶性交而發生。潛伏期平均為3個月。
2)臨床表現:
初期常無症状,無痛苦,剛開始為小淡紅色、暗紅色或污灰色乳頭狀隆起,逐漸增大加多,傾向融合,或相互重疊,根部有蒂,表面凹凸不平,濕潤柔軟,呈乳頭樣、菜花樣或蕈樣突起。
3)病理檢查:
2.外陰扁平濕疣
1)簡介:
外陰扁平濕疣為二期梅毒疹,發生於生殖器和肛門等處。一般有三種,即單純性、潰瘍性和肥大性。
2)臨床表現:
起初損害為集蔟性紅色柔軟、扁平的丘疹。由於某些刺激後,扁平丘疹可呈灰褐色。呈丘疹或結節狀,多發生於陰唇和會陰。容易破潰。
3)病理檢查:
分泌物可找到蒼白密螺旋體。梅毒血清反應陽性。
3.外陰癌
1)簡介:
外陰癌是外陰的惡性腫瘤,發生率約為全身惡性腫瘤的1%,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5%。其中以原發性鱗狀上皮癌為主,繼發性惡性腫瘤少見。
2)臨床表現:
首先出現局部結節或腫塊,並逐漸增大、壞死、破潰及感染,分泌物增多,伴有瘙癢疼痛感。腫物可呈乳頭狀或菜花樣,有疼痛、瘙癢症狀,易形成潰瘍,生長迅速。並可迅速擴大,累及肛門、直腸和膀胱等。
3)病理檢查:
病理檢查可確診,絕大多數為鱗狀細胞癌。
4.外陰軟纖維瘤
1)簡介:
外陰軟纖維瘤是一種以纖維血管為核心、角化的鱗狀上皮所覆蓋的良性息肉腫塊,一種有蒂的良性腫瘤。
多生長於大陰唇等皮膚部分,為芝麻粒或米粒大小、淡褐色或深褐色,一般為多發呈息肉狀。
2)臨床表現:
當血供不足時,可發生潰瘍。在蒂扭轉或破潰時則出現症状,主要為疼痛,潰破,出血和感染。
有時腫塊受摩擦而有不適感。
3)病理檢查:
鏡下見有明顯的纖維血管間質的成分。
外陰乳頭狀瘤的併發症
由於部位易發生摩擦,故常發生以下並發征:
一、出血:
因反覆摩擦,表面潰破後可導致出血。
可由於治療不徹底,或者抵抗力下降,致病菌趁機入侵,可使感染遷移至外陰部其他位置甚至導致陰道感染。
外陰乳頭狀瘤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
1、定期體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2、做好隨訪:防止病情惡化。
外陰乳頭狀瘤的中醫治療
外陰乳頭狀瘤的西醫治療
一、手術治療:
(1)原理:
以局部切除為主,但範圍稍廣,切除不幹淨,手術後可能複發。
(2)術中:
在病灶外0.5~1cm作冰凍切片檢查,若證實有惡變,應作較廣泛的外陰切除。
(3)術後:一般手術部位修復平滑、無疤痕等。術後2~3周內應配合大量多簇維生素類輔助治療。
二、雷射治療:
(1)適用人群:
未癌變者:雷射切除較易、損傷也小;癌變者治療稍複雜。
(2)治療過程:
1)治療原理:
治療中主要以CO2雷射為主。水循環,排除汽體。功率15~20W,聚焦切割。局部浸潤麻醉(1%利多卡因)。
2)具體情況:
對有蒂乳頭狀瘤用皮膚鉗夾住突起較大瘤體,CO2雷射聚焦沿基底切割,對廣基較大乳頭狀瘤,雷射刀頭與外陰皮膚平行輸出雷射沿基底切割。
對較小乳頭狀瘤直接雷射汽化。Nd∶YAG切割乳頭狀瘤光纖沿基底平行皮膚切割,可平行插入切割(常用功率20~30W)。
(3)術畢:
局部上紅藥水或龍膽紫。注意會陰部保持乾爽清潔,從術後第二天起,每天清洗外陰手術創面,直至痊癒。
(4)注意事項:
對年老婦女進行雷射治療前後注意合併症,如糖尿病對手術後恢復有不利癒合作用。
外陰乳頭狀瘤的護理
預後:
1)一般情況下,預後良好。
2)典型的乳頭狀瘤惡變率比較低,為2%~3%。
3)纖維乳頭狀瘤一般不惡變。
外陰乳頭狀瘤吃什麼好?
外陰乳頭狀瘤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諮詢醫生)
(1)苦參雞蛋:雞蛋2枚,紅糖60克,苦參60克。苦參濃煎取汁,放入打散的雞蛋和紅糖,煮熟即可,食蛋飲湯。每日1次,6日為1 療程。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斂瘡之功效,可用於外陰潰瘍的預防和治療。
(2)龍膽草蛋:龍膽草I0克,雞蛋3枚,蜂蜜30毫升。龍膽草煎水去渣,打入雞蛋成荷包蛋,放入蜂蜜,空腹服食,每日1次,5日為1個療程。具有清熱祛濕斂瘡之效。
(3)白菜綠豆芽飲:白菜根莖1個,綠豆芽30克。將白菜根洗淨切片,綠豆芽洗淨後同入鍋中,加適量水,煎煮15分鐘,去渣取汁,當茶飲用,不拘時間。具有清熱解除濕的功效,可用於外陰潰瘍的,治療。
(4)冰糖冬瓜湯:冬瓜子30克,冰糖30克。將冬瓜子洗淨,研成粗末,加入冰糖,沖開水1碗,放人陶罐,文火隔水炖服。每日2次,連服數日。具有清熱利濕止帶之功,可用於陰癢的治療。
(5)蒼耳豬肚:豬肚1個,蒼耳子30克,補骨脂10克。將豬肚洗淨,加水並與後兩味藥同煎,棄藥食肚。具有補腎祛風止癢之效。用於預防和治療萎縮型外陰白色病變。
外陰乳頭狀瘤吃那些對身體好?
(1)宜多吃具有抗外陰腫瘤和白斑作用的食物,如芝麻、杏仁、小麥、大麥、土瓜、烏骨雞、烏賊、烏梢蛇、豬胰、菊花、烏梅、桃子、荔枝、馬齒莧、雞血、鰻魚、鮑魚、蟹、鱟、沙丁魚、文蛤、玳瑁。
(2)疼痛宜吃鱟、赤、龍蝦、淡菜、海參、虎魚、甜菜、綠豆、蘿卜、雞血。
(3)瘙癢宜吃莧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帶、紫菜、雞血、蛇肉、穿山甲。
(4)增強體質、預防轉移宜吃銀耳、黑木耳、香菇、猴頭菇、雞肫、海參、薏米、核桃、蟹、石龍子、針魚。
(5)外陰乳頭狀瘤手術手術後,耗氣傷血,宜多食補氣養血之品,如大棗、龍眼、扁豆、粳米、荔枝、香菇、胡蘿卜、鵪鶉蛋、藕粉、豆類等。
外陰乳頭狀瘤最好不要吃那些食物?
(1)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肥膩、油煎、霉變、腌制食物。
(3)忌公雞、鵝等發物。
(4)瘙癢嚴重時忌海鮮及刺激、致敏食物。
(5)潰瘍、出血忌溫熱性食物:羊肉、韭菜、姜、胡椒、桂皮等。
參看
|
關於「外陰乳頭狀瘤」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