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性細菌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膿皰性細菌疹(pustular bacterid)由Andrews1941年報導,是機體對細菌性感染病灶所引起的一種機體過敏反應疹,表現為掌跖對稱性、成群水皰膿皰。Sachs等認為此病與匐行性皮炎是同一疾病或同病異型,因此稱本病為固定性膿皰性肢端皮炎(acrodematitis pustulose perstans)。

目錄

膿皰性細菌疹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目前爭論較大,有人認為是機體對濕疹銀屑病的特殊反應。但Andrews認為本病常發病於中年人,以往無銀屑病表現,而且發現扁桃體、牙齒、鼻旁竇或其他部位有感染性病灶,當使用抗生素除去此種病灶後,皮損常得以痊癒,因此認為本病可能是與感染病灶有關的獨立疾病

(二)發病機制

有人認為本病可能是與感染病灶有關的獨立疾病。沒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膿皰性細菌疹的症状

基本損害是膿皰,開始可為水皰,很快變為膿皰,常能看見膿皰和出血點相間存在,皮損多時可互相融合呈蜂窩狀外觀,皮損對稱發生,通常從掌跖的中央部位開始,逐漸擴展到整個掌跖部。指趾蹼很少累及。

在發病早期,白細胞增高達1.2~1.9×104/dl,中性粒細胞達65%~80%,鱗屑呈黏著性、粗大和乾燥,常有嚴重的瘙癢腫脹疼痛

Andrews認為由於遠離部位的感染的存在,治癒有賴於感染灶的控制可作為診斷的決定性標準。

主要根據皮損部位、臨床特點,去除病灶可痊癒,膿液細菌培養陰性,抗生素治療有效,基本可確定診斷。

膿皰性細菌疹的診斷

膿皰性細菌疹的檢查化驗

在發病早期,白細胞增高達(1.2~1.9)×104/dl,中性粒細胞達65%~80%。

組織病理:在表皮深部有單房性大膿皰,膿皰四周有少量炎症細胞浸潤,皰頂表皮輕度增厚,但膿皰間的表皮基本正常,膿皰內含有大量中性粒細胞。

膿皰性細菌疹的鑒別診斷

1.連續性肢端皮炎 發生於輕微外傷後,呈單側性,常由指端開始,伴有甲郭感染,且有甲的變化。

2.膿皰性銀屑病 在肘膝或身體其他部位有典型的銀屑病損害,病理變化除Munro膿腫較大外,其他同尋常型銀屑病

3.手足癬 皮損常發於趾間、趾蹼及指側,可發現真菌

膿皰性細菌疹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全身應用抗生素,局部可用0.1%依沙吖啶(雷佛奴爾)溶液或1%新黴素溶液濕敷皮質類固醇激素對控制皮損有效。

(二)預後

治癒有賴於感染灶的控制。

參看

關於「膿皰性細菌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