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併低血糖
A+醫學百科 >> 糖尿病合併低血糖 |
正常情況下,機體通過複雜、系統而精確的調節機制使血糖維持在一個相對狹窄的範圍,一旦個體因某種原因導致葡萄糖的利用超過葡萄糖的供給,打破機體血糖內環境的穩定性,血漿葡萄糖濃度便開始降低,如:血中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增加;皮質醇、胰升糖素、生長激素和腎上腺素等升糖激素不足;糖攝入和(或)吸收嚴重不足;肝糖原儲備不足和(或)分解障礙;組織消耗葡萄糖過多和糖原異生減少等。一般認為低血糖的標準:血漿葡萄糖濃度小於2.8mmol/L(50mg/dl)。
目錄 |
糖尿病合併低血糖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1.低血糖的常見原因和分類 臨床上導致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其分類方法亦較多,如按病因可分為器質性低血糖和功能性低血糖;根據發病機制可分為血糖利用過多和血糖生成不足。臨床上通常採用的低血糖分類方法是結合低血糖的發病機制和低血糖發作的臨床特點,比較實用且有利於尋找病因。
2.糖尿病低血糖的常見原因和誘因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症候群,但在其長期的治療過程中,尤其是在運用胰島素和胰島素促泌劑類藥物治療過程中,低血糖是其比較常見的不良反應,亦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急症之一。
(1)胰島素: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中,與胰島素應用有關的低血糖主要見於:
①胰島素劑量過大:這常見於糖尿病治療的初期和糖尿病的強化治療期間,偶可見患者或醫務人員的計算錯誤,如100u/ml人胰島素誤為40u/ml的動物或人胰島素而致胰島素劑量的抽取過量;一些患者因視力障礙偶也可導致劑量抽取錯誤;
②運動:在非糖尿病個體,運動可明顯增加肌肉組織葡萄糖的攝取(可較基礎值升高20~30倍),但其葡萄糖利用的增加可通過肝臟和腎臟等葡萄糖的產生增加來代償,同時伴有B細胞胰島素分泌的抑制(多繼發於運動所致的兒茶酚胺分泌增加),故一般不至於發生低血糖,但這種情況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不存在,如運動量過大未及時調整胰島素常可因此導致運動後低血糖,尤其當胰島素注射在運動有關的肌肉附近部位時,還可明顯促進胰島素吸收,因此,準備運動前胰島素的注射部位以腹部為較好。
③不適當的食物攝取:注射胰島素後患者未按時進食或進食減少是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這可發生在患者外出就餐或在外旅行時,此時患者可隨身自帶一些乾糧以防止低血糖;生病時食慾不佳應適當減少胰島素劑量,如不能進食應靜脈給予補液、葡萄糖和胰島素。
④其他:
A.注射部位局部環境變化:注射胰島素後進行熱水浴可促進胰島素吸收,注射胰島素過深進入肌肉組織,胰島素吸收加速;
B.合併腎功能不全:腎功能惡化時,胰島素的滅活和清除減少,腎糖原異生減低,同時可能伴食物攝取的減少,應及時減少胰島素劑量;
C.糖尿病胃癱瘓:由於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胃排空延遲,常使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反覆發生餐後低血糖;
D.應激:機體各種應激狀態下如感染、手術、創傷等或精神應激常導致胰島素的需要量增加以控制高血糖,一旦應激狀態緩解或消除,胰島素劑量應及時恢復至應激前的劑量,否則易致低血糖;
E.並發低皮質醇血症:Ⅰ型糖尿病患者偶可合併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或並發腺垂體功能減退而導致血皮質醇水平降低,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且易發生低血糖,胰島素的需要量應減少。
(2)口服降血糖藥物:所有促進胰島素分泌的口服降血糖藥物(包括磺醯脲類和非磺醯脲類胰島素促分泌劑)均可導致低血糖,其中以格列本脲和氯磺丙脲(半衰期最長可達35h,國內已停用)導致低血糖的危險性最大和最嚴重,持續時間亦最長,應用時尤其要注意,應從小劑量開始,特別是在老年患者中。相對而言,D860、美吡噠、格列喹酮、格列美脲(如亞莫利)和一些非磺醯脲類胰島素促分泌劑如瑞格列奈和納格列奈等低血糖的發生率較低且較輕。臨床單獨應用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衍生物(胰島素增敏劑)和純中藥製劑,一般不至於導致臨床意義上的低血糖,但如與胰島素或磺醯脲類藥物聯合應用,則可能增加低血糖發生的機會。某些中成藥(如消渴丸)可能混合應用磺醯脲類藥物,應用時亦應注意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3)聯合應用某些藥物:許多其他藥物與胰島素或磺醯脲類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聯合應用可能增強胰島素或磺醯脲類藥物的降血糖作用而誘發低血糖。常見的藥物包括:
①乙醇:乙醇可抑制肝臟的糖原異生作用,空腹時血糖的維持主要依賴肝糖原異生的作用;另外,飲酒可掩蓋低血糖的警覺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儘可能避免飲酒,尤其應避免在空腹情況下飲酒。
②水楊酸鹽:水楊酸類藥物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曾一度被用作降血糖的藥物,但因其獲得降血糖作用時的劑量大(如阿司匹林4~6g/d)及與大劑量相關的不良反應而被停止用作降血糖藥物。該類藥物的降血糖的機制不十分明確,可能與其大劑量刺激胰島素分泌和抑制腎臟排泄有關;另外,它們可置換與蛋白結合的磺醯脲類藥物,使磺醯脲類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的機會增加。如糖尿病患者需同時應用水楊酸類藥物如阿司匹林等進行解熱止痛,應從小劑量開始,並注意監測血糖。
③β受體阻滯劑:應用β受體阻滯劑,尤其是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作的機會可能增加,在某些患者可導致嚴重低血糖。β受體阻滯劑導致低血糖的機制主要可能由於其抑制交感神經的刺激或腎上腺素的輸出,從而抑制肝糖的輸出所致。由於β受體阻滯劑阻斷了低血糖時腎上腺素的反調節作用,常使低血糖的恢復延遲。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是由於β受體阻滯劑抑制了低血糖時腎上腺素能介導的心動過速和心悸等重要的體征和症状,從而降低了患者對低血糖的警覺,因此,對應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應給予適當的注意。來自UKPDS和JNC-Ⅵ的報告認為,雖然β受體阻滯劑有一些諸如降低外周血管血流、延長低血糖恢復時間和掩蓋低血糖症狀等不良反應,但糖尿病患者應用β受體阻滯劑可獲得與非糖尿病患者相似或更大的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結果。
④其他:有些藥物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苯妥英鈉、三環類抗憂鬱藥物、磺胺類藥物和四環素等與降血糖藥物聯合應用也可能導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的機會增加。
(4)故意過量應用胰島素或磺醯脲類藥物:少見的情況是一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某些存在一些精神障礙的患者或為了引起周圍人對其的關注或其他某種原因)可能過量應用胰島素或磺醯脲類藥物而導致人為的低血糖。如果是由於外源性胰島素所致,患者常表現為高胰島素血症,而血漿C肽的免疫活性受到顯著的抑制。
(5)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因B細胞對葡萄糖刺激的感知缺陷,早期胰島素釋放障礙,導致餐後早期高血糖,胰島素釋放的高峰時間延遲且胰島素的釋放反應加劇,而常在餐後3~5h出現反應性低血糖,又稱遲發性餐後低血糖。
(二)發病機制
1.激素對低血糖的反應 激素對血糖的濃度和糖代謝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胰島素是體內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而升糖激素種類較多,作用機制及其升糖作用的效果各不相同,對低血糖時的反應強度和次序也有差異。升糖激素主要有胰升糖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生長激素和糖皮質激素等。低血糖時上述幾種升糖激素釋放增加,血糖濃度迅速增加,發揮對低血糖的對抗作用。
(1)兒茶酚胺:低血糖時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釋放增加,促進肌肉組織糖原動員和分解;增加脂肪組織甘油三酯的分解,血漿游離脂肪酸濃度增加,增加肝臟和腎臟的糖原異生;直接刺激肝糖原的分解和腎上腺皮質的糖原異生。另外,低血糖時交感神經興奮的心血管和其他方面的表現是警告低血糖的重要表現。如糖尿病患者合併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和同時應用β受體阻滯劑則交感神經的反應減弱。
(2)胰升糖素:低血糖和低血糖時的血漿兒茶酚胺濃度升高均可刺激胰島A細胞釋放胰升糖素,血胰升糖素濃度的升高可促進肝糖原的分解和肝糖的輸出,並增強肝臟糖異生酶的活性。胰升糖素是影響急性低血糖時血糖恢復的一種關鍵激素,如低血糖發生速度較慢,則胰升糖素的作用降低。糖尿病患者在低血糖時,存在胰升糖素分泌反應的缺陷。
(3)糖皮質激素:中樞神經組織低血糖時,垂體ACTH釋放增加,進一步導致血漿糖皮質激素水平濃度的增加,它對促進脂肪組織分解起「允許」作用,促進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肝臟和腎臟將胺基酸轉化為葡萄糖。
(4)生長激素:低血糖時,垂體生長激素的釋放也是增加的,其拮抗低血糖的作用相對較弱。但生長激素可拮抗胰島素對葡萄糖的利用,促進脂肪分解,為肝臟和腎上腺皮質提供糖異生的底物。
(5)胰島素:低血糖時因葡萄糖對B細胞的刺激減輕和循環兒茶酚胺濃度的增高,B細胞分泌的內源性胰島素明顯減少,這對低血糖的恢復有益,因低胰島素血症時:糖原和脂肪分解增加;肝臟的糖異生和生酮作用增強;腎上腺皮質糖異生的酶活性增強;同時它降低了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但低胰島素血症在胰島素和磺醯脲類藥物所致的低血糖時不存在。
(6)膽鹼能神經遞質:低血糖時副交感神經末梢釋放乙醯膽鹼,迷走神經的作用與低血糖時的飢餓感有關。另外,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經的節後纖維在低血糖時也釋放乙醯膽鹼(與所有其他交感神經的節後纖維相反),這與低血糖時的多汗有關。
(7)激素對低血糖反應的閾值:正常人,血糖水平在3.6~3.9mmol/L(65~70mg/dl)時,升糖激素的反應被激活,而低血糖症状常在血糖低至2.8~3.0mmol/L(50~55mg/dl)才出現,正常人血糖很少低至2.8mmoL/L以下,但有時在長期禁食狀態下,一些正常婦女血糖可低至1.7mmol/L(30mg/dl)而無症状,這可能是由於酮體的產生增加而滿足了神經系統的能量需求。
2.中樞神經性低血糖 大腦是機體消耗葡萄糖的主要器官之一,其代謝葡萄糖的速度約為1.0mg/(kg.min),相當於一個正常成人24h消耗100g葡萄糖,而中樞神經組織本身能量儲備非常有限(2.5~3.0µmol/g腦組織),其所需能量幾乎完全依賴血糖的提供,在長期飢餓和靜脈輸注酮體的情況下,大腦也可以利用酮體進行能量代謝,但在急性低血糖的情況下,酮體無法代償葡萄糖的缺乏,而發生神經低血糖(neuroglycopenia)。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次序與腦部發育進化程度有關,細胞發育越進化,對低血糖越敏感,一般首先從大腦皮質開始,隨後皮質下中樞和腦幹相繼受累,最後累積延髓而致呼吸循環功能改變,如低血糖持續不能糾正或延誤診斷歷時較久(一般認為超過6h),腦細胞可發生不可逆轉的形態學改變如充血、多發性點狀出血、腦水腫、缺血性點狀壞死和腦軟化等,此時即使血糖糾正,也常留下腦功能障礙的後遺症。
糖尿病合併低血糖的症状
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受血糖下降的程度(血糖下降越低,症状越重)、低血糖發生的速度(速度越快,交感神經症状越明顯,速度越慢,則腦功能障礙的症状越明顯)、發作的頻率(低血糖反覆發作,患者對低血糖反應的能力降低)、患者的年齡(年齡越大,對低血糖的交感神經反應越差)、有無合併自主神經病變(尤其是合併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者,其交感神經興奮的表現可不明顯)和有無聯合應用某些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1.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状和體征 因低血糖時機體釋放大量兒茶酚胺,臨床上可表現為出汗、心悸(心率加快)、飢餓、焦慮、緊張、面色蒼白、肢體震顫和血壓輕度升高等。血糖下降速度越快[血糖下降速度>1mg/(dl.min)或>0.06mmol/(L.min)],則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状越明顯。臨床上常可見一些糖尿病患者雖表現為明顯的低血糖時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状,而血糖測定並不低,可能與其血糖下降速度過快有關。本組症状對低血糖缺乏特異性。
2.神經性低血糖症狀 系因中樞神經,尤其是腦細胞,缺乏葡萄糖能量供應而出現的功能紊亂的症状。最初為心智和精神活動輕度受損,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和思維混亂。繼之以中樞神經功能抑製為主的一系列神經精神症状,受累部位從大腦皮質開始,臨床可表現為視物模糊、復視、聽力減退、嗜睡、意識模糊、行為怪異、運動失調、語言含糊、頭痛和木僵等,一些患者可表現為抽搐或癲癇樣發作或肢體偏癱等不典型表現,最後嚴重時可出現昏迷和呼吸循環衰竭等。血糖越低和血糖下降速度越慢,腦功能障礙的表現越明顯,如果未能察覺低血糖時交感神經興奮的警告症状或在神經性低血糖之前沒有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状,稱之為未察覺的低血糖(hypoglycemia unawareness)。
低血糖的確立可依據Whipple三聯征:①低血糖症状:是提示低血糖的重要線索,但缺乏特徵性且存在個體的差異。②發作時靜脈血漿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這是人為確立的界限,事實上個體發生低血糖反應時的血糖值並不完全相同。絕大多數健康人在血糖低於2.5mmoL/L(45mg/dl)時發生神經低血糖,而有些婦女和兒童在血糖低於2.5mmol/L時並無任何症状,相反,合併廣泛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可能在血糖降至3.33mmol/L(60mg/dl)時即發生神經低血糖。因此,有學者建議低血糖的診斷標準應是血糖低於2.5~3.3mmol/L(45~60mg/dl)這樣一個範圍。指測血糖簡便快速對低血糖的治療有價值,但低血糖的診斷應在開始治療之前抽取靜脈血,測定血漿葡萄糖濃度。③供糖後低血糖症状迅速緩解。如臨床高度懷疑低血糖,在無條件及時測血糖的情況下,先抽取血標本可按低血糖處理,如給糖或進食後,症状很快緩解,也支持低血糖的診斷。
1.低血糖的診斷應注意以下3種情況:①低血糖反應:有臨床症状,血糖多數情況下低於2.8mmol/L,但也可不低;②低血糖:血糖低,多有症状,也可無症状;③低血糖症:既有血糖低,又有臨床症状。
2.低血糖的鑒別診斷 以交感神經興奮症状為主者,易於識別;以腦功能障礙為主者易誤診為神經症、精神病、癲癇或腦血管意外等,應仔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及時進行血糖測定及相關的輔助檢查,有助於鑒別。
糖尿病合併低血糖的診斷
糖尿病合併低血糖的檢查化驗
1.血糖較正常下限為低,<2.8mmol/L即可診斷低血糖。
2.糖化血紅蛋白檢測>7%,可能提示低血糖呈急性發作;<7%可能有較長時間慢性低血糖經過。
3.血、尿酮體檢查 血中酮體增高,尿中酮體陽性提示脂肪分解代謝增強,出現飢餓性酮症。
1.飢餓試驗 讓患者完全禁食,定時(開始及每4小時)檢測血糖、胰島素。患者不耐受禁食飢餓試驗,易出現低血糖反應,一般禁食24小時後約85%陽性,48小時後95%陽性,極少數(約2%)72小時並增加運動才能出現陽性。若禁食後血糖<2.8mmol/L,胰島素釋放指數>0.4者應視為異常。
2.藥物激發試驗
(1)甲苯磺丁脲(D860)試驗:空腹口服甲苯磺丁脲(D860)2g,為避免胃腸道反應,同時口服等量碳酸氫鈉,每1小時采血1次,共3次,測定血糖和胰島素,正常人血糖下降不超過基礎值的40%,如下降低於基礎值65%,和(或)用藥後血糖水平低於1.7mmol/L(30mg/dl),持續時間超過3小時,或胰島素水平高於120µU/ml,則為異常。
(2)胰升糖素試驗:空腹快速靜脈注射胰升糖素0.03mg/kg體重,總量不超過1mg,測3h血糖和胰島素。正常人血糖上升超過基礎值的40%,若低血糖,胰島素水平高於150µU/ml,則為異常。
(3)亮氨酸試驗:按150mg/kg體重計算亮氨酸劑量,在10min內口服完,測3h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正常人血糖不變化,如有低血糖而血胰島素水平高於40µU/ml,則為異常。
3.C肽抑制試驗 給受試者注射外源性胰島素,以抑制內源性胰島素分泌,正常人內源性胰島素明顯受抑制,表現為血C肽或胰島素水平顯著下降,常用方法按0.1U/kg計算空腹時靜脈注射人胰島素,然後直接測定血C肽水平,正常人用藥後血C肽水平下降值超過基礎值的50%。而胰島素瘤患者血C肽水平比基值下降<50%。
糖尿病合併低血糖的鑒別診斷
糖尿病低血糖的診斷包括低血糖的臨床症状;實驗室血糖檢測標準<2.8mmol/L;應用葡萄糖治療後病情迅速好轉;診斷即可成立。
診斷成立的同時應查清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患者預防低血糖再次發生。鑒別診斷應排除胰島素細胞瘤(Insolinoma)性低血糖。胰島素細胞瘤發病率為百萬分,成人中胰島素細胞瘤80%為單發的良性瘤,5%為單發惡性瘤,10%為多發性良性瘤,其餘為多發惡性瘤或胰島B細胞瘤增生。
胰島素細胞瘤或稱胰島B細胞瘤的特徵:
1.胰島素細胞瘤具有Whipple三聯征
(1)空腹性發作性低血糖。
(2)低血糖發作時血糖低於2.8mmol/L。
(3)注射葡萄糖後立即恢復。
2.飢餓試驗 禁食48h,90%胰島細胞瘤病人陽性;禁食72h,98%病人陽性。
3.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 診斷正確率為80%以上,假陽性很少。
糖尿病合併低血糖的併發症
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因糖尿病是一種複雜病,可以和若干個疾病並存,在藥物治療前或治療中,當病情惡化時,既要想到高血糖,又要想到由於某種並存病的發展或治療不當所致的低血糖。
1.糖尿病基本穩定或一般治療中,如確系反覆出現低血糖,可考慮同時患有垂體、甲狀腺、腎上腺等功能低下或肝腎功能障礙;或與伴有胰島素增強的某些腫瘤存在。
2.重型糖尿病酸中毒,當用胰島素治療後,血糖反而升高,則提示低血糖後出現反應性高血糖(Somogyi效應)或酸中毒。治療好轉後,呼吸平衡,血壓回升等病情穩定者,出現皮膚多汗、躁動、心率快,應考慮低血糖的可能。
糖尿病合併低血糖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1.廣泛開展宣傳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了解低血糖的病因與症状,輕度低血糖應及時處理,防止低血糖由輕變重發展為低血糖昏迷。
2.糖尿病人要做到定期檢查血糖、尿糖,發現有低血糖傾向時與醫師密切合作,以確定低血糖原因,或者及時口服糖水或遵醫囑治療。
3.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避免大劑量或自行增加劑量以防低血糖發生。
5.飲食結構應合理,防止偏食只食用蛋白質和脂肪,這是一種錯誤的飲食方法,應該避免。
6.經常在早餐前發生空腹性低血糖要排除胰島B細胞瘤。胰島B細胞瘤可行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倘不能手術切除腫瘤,為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可內服二氮嗪(Diazoxid)0.4g/次,3次/d。該藥不良反應是水鈉瀦留、胃腸不適,長期服用可發生皮膚色素沉著。亦可服用生長抑制素類藥物奧曲肽(Octreotide)商品名為山道抑素(Sandostatin)
糖尿病合併低血糖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糖尿病低血糖的診斷成立後,即應暫時停用胰島素和降糖藥的治療,迅速有效地恢復血糖到正常範圍。
1.根據病情,對於輕度低血糖可口服果汁或糖水治療,症状即可消失。對於中度低血糖應立即快速靜脈葡萄糖輸注。首先給予10%葡萄糖20ml靜脈注射,繼之10%葡萄糖靜脈滴入。重度低血糖亦可用50%葡萄糖30~50ml靜脈注射,待血糖恢復至3.0以上時改用5%葡萄糖鹽水加入小劑量胰島素,每小時4~5U靜脈滴入。要適當補鉀或者給予激化液滴入,尤其是藥物或胰島素性低血糖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再發。
2.氫化可的松100mg加入5%葡萄糖鹽水500ml中靜脈滴入。治療中要注意觀察血糖、血鉀變化,及時發現問題加以正確處理。
3.對於肝腎功能受損引起的低血糖要積極對肝腎疾病進行治療,以早期恢復肝腎功能。
(二)預後
1.糖尿病低血糖早期發現及時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2.中度低血糖昏迷經過及時搶救治療,多數仍可恢復,預後尚好。
3.嚴重低血糖昏迷,經過時間較長,雖經搶救治療,但對腦細胞損害嚴重,難以逆轉留有不良後遺症,如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甚至痴呆等。
4.糖尿病Ⅰ型發生低血糖昏迷病情嚴重,預後不佳,其死亡率在0.4%。
5.少數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易並發糖尿病心臟病、心律不齊、心肌梗死等預後不佳。
糖尿病合併低血糖的護理
①神志清楚、反應輕者,可立即口服上述食品;如果反映比較重,就要增加口服碳水化合物的量,如饅頭(或麵包)25克或水果1個。
②對注射長效胰島素者,為防止低皿糖反覆出現,可加食牛奶和雞蛋等吸收較慢的富含蛋白質的食品。
③對已出現神志障礙,但尚有吞咽能力的糖尿病患者,可將白糖或葡萄糖放入其口夾和牙齒之間,使之溶化後咽下。
④對出現昏迷的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餵食,防止因餵食不當引起吸人性肺炎或肺不張。
⑤5分鐘後仍無法改善症状或變得更糟,應立即吃更多的糖;若10分鐘內仍然無改變,不要猶豫,應立即送醫院搶救。低血糖糾正以後,還要在下一餐前吃少量含複合碳水化合物的點心或水果、牛奶等,以預防血糖掉至最低點。
糖尿病合併低血糖吃什麼好?
糖尿病病人日常食譜:
主食
標準米米飯 標準米100克,清水約200克,把米淘乾淨,放入小盆中,加水。上屜旺火蒸約30分鐘即可。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324千卡,蛋白質8克,脂肪1.5克,碳水化合物69.5克。100克生米,蒸熟後約重285克,而且蒸米飯可以比撈米飯和燜飯可以少損失營養成分。
大麥米粥 大麥米100克,清水800克,紅豆20克,將大麥米、紅豆洗淨,用水稍泡一下。將米和豆放入鍋中,加水,旺火煮開後,改文火,約2小時即可。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401千卡,蛋白質12克,脂肪5克,碳水化合物77克。
小米飯 小米100克,清水200克,小米擇去沙子,洗淨,加水上鍋燜約40分即可。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362千卡,蛋白質10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16克。
玉米渣粥 玉米渣100克,清水800克,薏米20克。將薏米洗淨,淘干,將玉米渣放入鍋中加水,上火煮開,加入薏米,小火煮約2小時,待粥粘稠即可。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431千卡,蛋白質12克,脂肪3.5克,碳水化合物88克。
牛肉面 標準麵粉100克,瘦牛肉50克,醬油10克,料酒5克,小白菜250克,蔥5克,花椒3粒,鹽3克,清水適量。(1)牛肉洗淨,切成小塊。用醬油、鹽、花椒、料酒浸泡約1小時,放入鍋中煮沸後,改小火炖熟即成。(2)小白菜、蔥洗淨,小白菜切成寸段,蔥切成蔥花。(3)將白面用清水洗好,擀好切成麵條。(4)燒一鍋青水,水開後,先燙小白菜,並撈出瀝干。在將麵條下入鍋煮熟,撈出盛在碗里撒上蔥花小白菜澆上一牛肉及牛肉湯即成。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472千卡,蛋白質22克,脂肪8克,碳水化合物78克。
蕎麥雞絲麵湯 蕎麥麵100克,雞肉50克,大料一粒,花椒3粒,姜3克,蔥3克,香油3克,醬油5克,鹽5克,干蝦仁5克,菠菜100克,醋3克,清水適量,花生油7克。(1)用水調面,合成麵糰,不能過軟,把面擀成薄片,若粘,可多撒乾麵粉。折成兩疊,用刀切成麵條。(2)將雞肉洗淨,放入清水中煮開,除去浮沫,加入蔥、姜、大料,煮約1小時至熟。(3)干蝦仁用溫水泡開。(4)炒勺放油,旺火燒熱後,先煸炒干蝦仁,並放入鹽及花椒,撈出花椒後,即放入清水。煮開下面和菠菜、醬油等。待麵條熟了即澆上香油和醋,並將雞肉切成絲擺在面上即可食用。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539千卡,蛋白質25克,脂肪15克,碳水化合物76克。面富於彈性,口感津津有味,湯汁濃稠鮮美,為保健食品。
豬肉韭菜包子 標準麵粉100克,瘦豬肉50克,韭菜150克,香油5克,蝦皮5克,醬油5克,鹽3克,蔥、姜各3克,醋5克,清水適量,面肥、食用鹼適量。(1)將麵粉和面肥用水調勻,揉成肉團,發好,用時以水將食用鹼液化,調入發麵中,揉勻至不粘手為度。(2)把肉剁成肉泥,蔥、姜切成碎末,一同用醬油、香油調好。韭菜洗淨,切成碎末,放入肉陷中,加入鹽調勻,即成陷料。(3)將揉好的面分成四份,每份揉圓擀成圓形麵皮,將餡包入,捏緊。放入籠屜蒸約30分鐘即可。吃時可加入醋作調料。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602千卡,蛋白質22克,脂肪22克,碳水化合物79克。
羊肉白菜餡餅 標準麵粉100克,羊肉50克,白菜200克,大蔥、姜各3克,醬油5克,香油5克,精鹽5克,植物油5克,醋5克,清水適量。(1)將麵粉用水調成麵糰,要稍軟些。(2)將羊肉剁碎,姜、蔥切成碎末,一同用醬油、香油、鹽調勻待用。白菜洗淨,瀝去水分,剁碎,稍擠出水分,打入肉餡中,拌勻。(3)將面分成四份,每份均揉團,按扁,用擀麵杖擀成圓形麵皮,包入肉餡,捏嚴呈包子狀。(4)燒熱餅鐺,將小包子頭向下,按扁在餅鐺上,蓋上蓋,改文火烙,等一面微黃再翻過來烙,兩面均黃後,加入植物油不時翻動烙至兩面焦黃即成。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630千卡,蛋白質20克,脂肪26克,碳水化合物79克。
標準粉饅頭 標準麵粉100克,面肥少許,食用鹼少許,清水約50克(若用鮮酵母可不用面肥和鹼)。(1)先用水把麵粉和面肥和好,放與溫暖處,待面發起後,加入食用鹼(食用鹼可調成液狀)。(2)將加好鹼的麵糰揉勻,揉成底平面圓的饅頭形,上屜蒸半小時即成。營養成品成分:熱量354千卡,蛋白質10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74克。
低糖低熱量素菜譜
燴酸菠菜 主料:菠菜250克。佐料:醬油5克,醋5克,鹽4克,香油5克,味精1克,團粉10克。製作方法:將菠菜洗淨,切成寸段。鍋內放肉湯煮開,加入菠菜、鹽和味精,並把團粉用醬油、醋調勻放入湯中,開鍋即熟。進食前淋上香油。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130千卡,蛋白質6克,脂肪6克,碳水化合物13克。特點:酸滑利口,有寬腸潤燥的作用。 口蘑燒白菜 主料:口蘑5克、白菜250克。佐料:醬油10克,鹽4克,植物油10克,白糖2克。製作方法:溫水浸泡口蘑,去蒂洗淨,留用第一次浸泡的水。白菜洗淨,切成寸段。油鍋熬熱後,下白菜煸至半熟,再將口蘑、醬油、鹽、糖放入,並加入口蘑湯,蓋上鍋蓋,燒至入味即成。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155千卡,蛋白質克,脂肪10.5克,碳水化合物10克。 素燒冬瓜 主料:植物油9克,鹽5克,香菜5克。製作方法:冬瓜去皮切成長方塊。將香菜洗淨切成小段。油鍋燒熱後,下冬瓜煸炒,待半熟,稍加水,蓋上鍋蓋燒開,加香菜和鹽即成。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109千卡,蛋白質1克,脂肪9克,碳水化合物6克。特點:清素適口,有消脂利水的作用。 素炒小蘿卜 主料:小蘿卜200克。佐料:香菜、青蒜各10克,植物油9克,醬油10克,鹽5克,蔥、姜各2克。製作方法:將蘿卜洗淨,切成滾刀塊。油鍋燒熱後,放入蘿卜煸炒幾下,放入各種佐料,加少量溫水,蓋上鍋蓋燒熱。起鍋時撒上香菜和青蒜。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130千卡,蛋白質2克,脂肪10克,碳水化合物8克。
低糖低熱量葷菜譜
蝦仁炒油菜 主料:鮮蝦仁50克,油菜200克。佐料:植物油9克,團粉、醬油和鹽各5克,,料酒3克,蔥、姜少許。製作方法:蝦仁洗好,用料酒、醬油和團粉拌勻,油菜洗淨切成寸段,油燒熱後先下蝦仁煸炒幾下起出,再煸炒油菜至半熟,加入其它佐料,倒入蝦仁,旺火快炒即可起鍋。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182千卡,蛋白質16克,脂肪10克,碳水化合物7克。 牛肉丸子汆冬瓜 主料:牛肉末100克,冬瓜250克。佐料:醬油、香油、鹽各5克,蔥、姜少許。製作方法:牛肉末用蔥、姜、醬油調勻。水煮開,將牛肉末擠成丸子放入鍋中,隨即放冬瓜和鹽,煮至熟透,澆上香油即成。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198千卡,蛋白質21克,脂肪10克,碳水化合物6克。
糖尿病人飲食禁忌
1、不適宜吃精糧;動物內臟、蟹黃、魚卵、雞皮、豬皮、豬腸;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水果、土豆、芋頭、 甘薯、藕、澱粉、荸薺等。
2、烹飪方式最好是清炖、水煮,涼拌等,不可太咸,食鹽攝入量6克以下為宜。
3、忌辛辣;戒煙限酒。
糖尿病病人飲食有嚴格的要求,既不能高糖高脂,也不能過分限制飲食導致營養不良而血糖過低。特別是服用降血糖的藥物的病人,更應注意飲食的保障,注意血糖的檢測。做到主食,粗細糧搭配,副食葷素食搭配,以及參照食品交換法調節飲食結構等,使食譜設計切合實際,符合患者的飲食習慣和經濟條件,以保證患者攝取營養而平衡的膳食,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必須按時按量進食,以免發生低血糖。
對於用胰島素治療者,應注意酌情在上午9~10點,下午3~4點或睡前加餐,防止發生低血糖。體力勞動或活動多時也應注意適當增加主食或加餐。
參看
關於「糖尿病合併低血糖」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