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布魯氏菌病的臨床表現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細菌感染 >> 布魯氏菌病 >> 布魯氏菌病的臨床表現
傳染病學

傳染病學目錄

本病臨床表現複雜多變、症状各異,輕重不一,呈多器官病變或局限某一局部。根據1977年九月我國北方防治地方病領導小組辦公室頒發的「人布魯氏菌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判定試行標準」,臨床上分型為:多性期;慢性活動型;慢性期相對穩定型。國外按魯德涅夫(рудHEB)分期法分為:急性期,指患病3個月以內;亞急性期,3個月到1年;慢性期,1年以上。

潛伏期為7~60天,平均兩周。少數患者可長達數月或1年以上。

(一)急性期 80%起病緩慢,常出現前驅症状,其表現頗似重感冒全身不適疲乏無力,食納減少,頭痛肌痛、煩躁或抑鬱等。持續3~5天。10~27%患者急驟起病,以寒戰高熱多汗,遊走性關節痛為主要表現。

發熱 76.8%以上有發熱.典型病例熱型呈波浪狀,初起體溫逐日升高,達高峰後緩慢下降,熱程約2~3周,間歇數日至2周,發熱再起,反覆數次。但據729例熱型分析,目前呈典型波狀熱僅佔15.78%,低熱佔42.11%,不規則熱佔15.36%,間歇熱為12.76%,其它尚有弛張熱、稽留熱型等。熱前多伴寒戰畏寒。高熱患者意識清晰,部分還可以下床活動,而熱退後反感症状惡化,抑鬱寡歡,軟弱無力。

多汗 為本病的突出症状之一,每於夜間或凌晨退熱時大汗淋漓。也有患者發熱不高或處於發熱間歇期仍多汗。汗味酸臭。盛汗後多數感軟弱無力,甚至可因大汗虛脫

關節痛 76.09%以上有關節痛,與發熱並行。疼痛呈錐刺樣或鈍痛,痛劇者似風濕,輾轉呻吟。但關節疼痛程度與病理改變並不平行。病變主要累及大關節,如髖、肩、膝等,單個或多個,非對稱性,局部紅腫。也可表現為滑膜炎腱鞘炎關節周圍炎。少數表現為化膿性關節炎。急性期患者疼痛多呈遊走性,慢性期病變已定局,疼痛固定某些關節。肌肉也痛,尤其下肢肌及殿肌,重者呈痙攣性痛。

泌尿生殖系病症 因睾丸炎附睾炎引起睾丸腫瘤是男性患者常見症状之一,多為單側。個別病例可有鞘膜積液腎盂腎炎。女性患者可有卵巢炎子宮內膜炎乳房腫痛。但人類引起流產者少。

其它坐骨神經腰神經肋間神經三叉神經等均可因神經根受累而疼痛。腦膜腦脊膜受累可發生劇烈頭痛和腦膜刺激症。其次還可出現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以及皮疹。部分患者還可出現頑固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鼻衄便血等。

慢性期由急性期發展而來,也可缺乏急性病史由無症状感染者或輕症者逐漸變為慢性。慢性期症状多不明顯,也有典型,呈多樣表現。

慢性期活動型者 具有急性期的表現,也可長期低熱或無熱,疲乏無力,頭痛,反應遲鈍,精神抑鬱,神經痛,關節痛,一般局限某一部位,但重者關節強直,變形。一部分患者自述症状很多,缺乏體征,類似神經官能症;另一部分患者表現多器官和系統損害,如骨骼肌肉持續不定的鈍痛,反反覆復,遷延不愈,晚期有的發展成為關節強直,肌肉攣縮,畸形癱瘓神經系統表現為神經炎神經根炎腦脊髓膜炎泌尿生殖系統,可有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子宮內膜炎等。心血管系統可有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另外尚有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視網膜血栓性靜脈炎視神經炎乳突炎聽神經損傷等。

慢性期相對穩定型者,症状、體征較固定,功能障礙僅因氣候變化,勞累過度才加重。但久病後體力衰竭營養不良貧血

牛種型病例易表現為慢性,羊種型和豬種型病例病情較重,併發症較多。近年來本病有逐漸輕化的趨勢,可能與預防接種抗生素的普遍應用有關。

患病後複發率6~10%,常在3個月以內發生。可能是細菌細胞內寄生,不易為抗生素殺滅或者與療程不夠有關。

32 布魯氏菌病的發病機理與病理變化 | 布魯氏菌病的診斷 32
關於「傳染病學/布魯氏菌病的臨床表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