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

(重定向自新生儿腹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嬰幼兒腹瀉是一組多病因的臨床症候群,為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衛生部將其列為兒保四病之一。臨床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排稀便和水電解質紊亂。按其病因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前者多為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有關;後者多由飲食因素和氣候因素引起;痢疾霍亂食物中毒等以腹瀉為主要表現的法定傳染病不包括在嬰幼兒腹瀉之內。本病多發於夏秋季節,故曾有「秋瀉」之稱。近年來國內外對本病病因和臨床防治研究有較大的進展,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顯著下降。本病治療得當,效果良好,但不及時治療以至發生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時可危及小兒生命。

目錄

流行病學

嬰幼兒腹瀉病是兒科常見病多發病也是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以往有數據統計,每年世界範圍內有10%左右的兒童死於腹瀉。急性腹瀉如果治療不當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有可能會遷延不愈發展為慢性腹瀉,其中腹瀉死亡的兒童中大約50%是死於慢性腹瀉。此外慢性腹瀉的兒童由於腸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障礙易發生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病因

體質因素

本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其內因特點:①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②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③嬰兒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腸桿菌抗體滴度以初生至2周歲最低,以後漸升高。因而嬰幼兒易患大腸桿菌腸炎。母乳中大腸桿菌抗體滴度高,特別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腸桿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餵養兒較少發病,患病也較輕。同理小嬰兒輪狀病毒抗體低,同一集體流行時,小嬰兒罹病多。④嬰兒體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細胞外液佔比例較高,且水分代謝旺盛,調節功能又差,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嬰兒易患佝僂病營養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亂,此時腸道分泌型IgA不足,腹瀉後易於遷延。

感染因素

在我國小兒腹瀉是居第二位的小兒常見多發病,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每年有一兩次發病高峰,一為6、7、8月,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腸桿菌痢疾桿菌;二為10、11、12月,稱秋季腹瀉,主要病原是輪狀病毒。分為消化道內與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為主。

(1)消化道內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因而易發生在人工餵養兒。哺喂時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夠,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由成人帶菌(毒)者的傳染,如病房內暴發細菌性(或病毒性)腸炎後部分醫護人員受染,成為無症状腸道帶菌(毒)者,可導致病原傳播。寒冷季節的嬰幼兒腹瀉80%是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腸炎主要病原為輪狀病毒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組織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瀉,常見於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皮膚感染等。腹瀉多不嚴重,年齡越小者越多見。引起腹瀉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腸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另一部分可能是腸道內外均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長期較大量地應用廣譜抗生素如氯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氨苄青黴素、各種頭孢黴素,特別是兩種或以上並用時,除可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糖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更嚴重的是可引起腸道菌群紊亂。此時正常的腸道大腸桿菌消失或明顯減少,同時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藥物較難控制的腸炎。

消化功能紊亂

(1)飲食因素;(2)不耐受碳水化物;(3)食物過敏;(4)藥物影響;(5)其他因素:如不清潔的環境、戶外活動過少,生活規律的突然改變、外界氣候的突變(中醫稱為「風、寒、暑、濕瀉」)等,也易引起嬰兒腹瀉。

臨床表現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瀉常各有特點。連續病程2周以內為急性腹瀉,2周-2個月內未遷延性腹瀉,2個月以上為慢性腹瀉

併發症

嬰幼兒體質柔弱,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因此腹瀉對嬰幼兒的危害很大。

腹瀉除影響嬰幼兒對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外,還消耗體內儲存的營養物質,損害某些機體組織。這是因為在腹瀉過程中,本來應該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不能進入機體,但機體內各器官還需照常進行各項生理功能。如長期慢性腹瀉就會造成營養不良,使患兒身體瘦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種疾病。這不僅 影響嬰幼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還會引起併發症。常見的併發症有:

1、營養不良及維生素缺乏症:腹瀉病程較長,如禁食時間過久或長期熱量不足,常可引起營養不良和各種維生素缺乏症。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良可互為因果,往往造成惡性循環,導致不良後果。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乾眼症及角膜軟化症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症。

2、感染:常見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腫、敗血症、泌尿道感染及靜脈炎等。各種感染可能成為腹瀉的病因,但也有在腹瀉之後,由於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繼發感染。遷延性腹瀉或原有營養不良病兒,容易並發真菌感染,如鵝口瘡、真菌性腸炎,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重型腹瀉可能出現黃疸,常見於營養不良及重症敗血症病兒,預後不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瀉的嚴重併發症之一。

4、其他:如急性腎功能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腦病等,如處理不當還可發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鉀、中毒腸麻痹腸出血腸套疊等,偶可見腸穿孔腹膜炎。   

化驗

大便鏡檢:消化不良者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腸炎者有白細胞及偶見紅細胞吞噬細胞真菌性腸炎可見真菌抱子及菌絲;培養可分離出致病菌

診斷

消化不良

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的原因和防治

急性腹瀉,又稱急性感染性腹瀉,一般與細菌或病毒感染有關,如引起秋季腹瀉的輪狀病毒感染。急性腹瀉輕症者僅有大便次數增多,重者大便可多達10餘次,多為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可伴有發熱、嘔吐、脫水、電解質紊亂。少數出現粘液便或膿血樣便,表現感染中毒症状,需要及時就醫。急性感染性腹瀉的預防訣竅是合理餵養,注意衛生,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奶瓶餐具使用前要高溫消毒,飯前便後要洗手。流行季節應注意消毒隔離,注意氣候變化,防止濫用抗生素。一旦感染髮生腹瀉務必就醫並遵醫囑,以藥物治療為主,同時配合飲食干預來鞏固腹瀉治療效果。所謂飲食干預就是要注意減少乳糖的攝入,避免腹瀉引髮乳糖不耐受,導致腹瀉遷延不愈。具體來說,母乳餵養兒應堅持母乳餵養,媽媽飲食偏清淡,少吃油脂食物和生冷食物,並採用少量多次的方法來喂哺母乳以減少單次乳糖攝入量降低消化負擔;人工餵養兒可改為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粉喝1-2周。同時注意輔食中不要添加含乳糖的奶製品;比平常做得要稀軟些;適當減少食物種類,暫時停喂可能不利於腹瀉緩解的食物,如偏寒涼的水果、不利於消化的肉類和穀物中的雜糧。另外急性腹瀉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脫水,如果稀便便或水樣便過多,要及時補水。

慢性腹瀉一個常見原因是乳糖不耐受,就是乳糖消化不良。當寶寶吃奶後,其中的乳糖在小腸內經過乳糖酶的水解後被吸收利用。但有的寶寶腸道先天缺乏乳糖酶或腸道發育不成熟導致乳糖酶暫時分泌不足,致使乳糖在小腸內不能或不能全部被水解而直接進入大腸。在大腸細菌的作用下產生酸性氣體,刺激腸道因而導致腹痛、腹脹和腹瀉。無論是吃母乳或是吃牛奶的寶寶均可發生。寶寶乳糖不耐受的典型糞便是水樣便,可能有泡沫,酸臭味,然而大便常規往往是陰性的。寶寶一般食慾尚好,發育正常。牛奶蛋白消化不良:經常發生的、程度較輕的、非感染性的拉肚子,除了乳糖不耐受的原因之外,還可能是牛奶蛋白消化不良。大多數配方奶都以牛奶蛋白為蛋白質來源,這是一種大分子蛋白質,比母乳中的蛋白質難消化。寶寶的胃腸道還沒發育成熟,消化能力相對較弱,可能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大分子的牛奶蛋白,一旦發生牛奶蛋白消化不良,可能表現出各種症状,其中包括慢性腹瀉。腸道菌群失調:急性腹瀉如果治療不當引起腸道菌群失調,也有可能會遷延不愈發展為慢性腹瀉。慢性腹瀉主要通過飲食干預來預防和治療。母乳餵養兒應堅持母乳餵養,媽媽飲食偏清淡,少吃油脂食物和生冷食物,以及海鮮類高蛋白食物。人工或混合餵養兒:可以嘗試低乳糖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更容易消化,減少乳糖、牛奶蛋白消化不好造成慢性腹瀉的風險。幾個國際奶粉品牌均有此類奶粉。以雅培為例,其低乳糖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叫雅培親護易消化配方,乳糖含量為2g/L,蛋白質是100%的乳清蛋白並全部水解為小分子,溫和易消化。同時添加了GOS益生元,有助腸道健康,增加抵抗力。-添加輔食:要注意寶寶是否能消化含乳糖或高蛋白的食物(如奶製品、海鮮、乾果,甚至雞蛋),如果有慢性腹瀉的表現,需要延遲或避免添加這種食物。

腸炎

  

治療

1、飲食療法:急性腹瀉期飲食需要適應患兒的消化吸收功能,過早給高熱卡飲食有時可加重腹瀉。電鏡顯示腹瀉患兒腸道主要病理改變為微絨毛萎縮,腸上皮細胞損害,雙糖酶缺乏及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因此應根據患兒食慾、腹瀉等情況,採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進低乳糖、低蛋白、低脂肪飲食。最好是半消化分解的食物,便於吸收利用,並適當補充微量元素與維生素。

2、液體療法:

(1)口服法:適用於輕度脫水或嘔吐不重者。補液量按每公斤體重100毫升/日計算,分數次服用。

(2)靜脈補液法:用於中度、重度脫水。

3、餵養與護理:堅持母乳餵養,媽媽飲食應偏清淡,少吃油脂食物和生冷食物,以及海鮮類高蛋白食物。稀便便較多時適當補水,輔食比平時做得稀軟些。不能母乳的慢性腹瀉寶寶,可以嘗試低乳糖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如雅培親護,更容易消化,減少乳糖、牛奶蛋白消化不好造成慢性腹瀉的風險。適當減少食物種類,暫時停喂可能不利於腹瀉緩解的食物,如偏寒涼的水果、不利於消化的肉類,穀物中的雜糧。注意觀察寶寶精神、面色、體溫和大便。做好臀部護理,防止紅屁股。每次溫水清潔後要抹一些護臀霜或者擦少許香油以隔絕排泄物。急性和嚴重的腹瀉要看醫生,同時也可換成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避免刺激寶寶腸胃,加快恢復。也可服用益生菌對改善腹瀉會有助益。

4、控制感染:如果細菌感染證據,則應酌情使用有效抗菌藥物,切忌抗生素濫用。應在醫師指導下只用抗生素。因為某些抗生素對嬰幼兒有較大的副作用。急性水樣便腹瀉患兒(約佔70%)多為病毒或產腸毒素性細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體療法,患者可以自愈。採用中藥或腸黏膜保護劑治療可加快痊癒。對中毒症状較重的患兒,可選用抗菌藥物治療。如疑似霍亂採用諾氟沙星(氟哌酸)或強力黴素治療。

5、微生態療法(microcological therapy):有助於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襲,有利於控制腹瀉,常用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鏈球菌、宮入菌、需氧芽胞桿菌、蠟樣芽胞桿菌製劑,腸道正常菌群嚴重紊亂患兒甚至需要二種以上製劑同服。媽咪愛(含有活菌凍乾粉、屎腸球菌、枯草干菌),是個不錯的選擇。

6、腸粘膜保護劑(intestinal mucosa protector):能吸附病原體和毒素,維持腸細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與腸道粘液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強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如蒙脫石粉

7、避免用止瀉劑(antidiarrheal agent)此類藥物可抑制胃腸動力作用,增加細菌繁殖和素素的吸收,對於感染性腹瀉有時是很危險的。   

預防

過去本症是嬰幼兒時期發病率極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嬰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經國內外多年研究,加強預防提高了診治水平,近年來發病較少,病情也較輕,但仍是嬰幼兒的常見病。首都兒科研究所1986~1988三年間,在七省一市進行了30萬人次的逐月小兒腹瀉監測,結果農村5歲以下小兒發病次數,平均每年2.01次/人。北京市為0.45次/人,對比第三世界平均每年3.3次/人為低。以7~8月份為高峰,2歲以內小兒佔3/4,死亡率0.51‰(第三世界平均6.5‰)。根據全國各地統計,嬰幼兒腹瀉約佔科總住院人數的12~24%。農村發病高於城市,遇有治療有及時或有嚴重併發症,如營養不良、腸道外感染等情況,仍有死亡。一般醫院病死率已降至1%左右。

主要方法:①鼓勵母乳餵養尤以生後4~6個月和第一個夏季最重要應避免夏季繼奶;②人工餵養時要注意飲食衛生和水源清潔每次餵食前用開水洗燙餐具每日煮沸消毒一次;③母乳和人工餵養都應按時添加輔食切忌幾種輔食同時添加;④食欲不振或在發熱初期應減少奶和其它食物入量以水代替最好用口服補液鹽配成飲料口服;⑤夏季炎熱時避免過食或食用富於脂肪的食物嬰兒體溫調節功能差夏季要少穿衣服注意居室通風;⑥患營養不良佝僂病或腸道外感染時應及時治療防止並發腹瀉;⑦感染性腹瀉尤其是大腸桿菌鼠傷寒或其它沙門氏菌和輪狀病毒引起的傳染性很強易在病房內廣泛傳播必須嚴重消毒隔離否則易在兒科病房發生交叉感染消毒方法以過氧乙酸煙熏效果最好其次是用新消毒表面消毒再加紫外線照射腹瀉病例的病房最好每月用過氧乙酸煙熏徹底消毒;⑧下地玩耍的小兒飯前便後要洗手;⑨醫務人員要努力宣傳小兒腹瀉的預防措施以免再犯腹瀉。

輪狀病毒腸炎流行甚廣,疫苗為理想的預防方法。對輪狀病毒已有疫苗口服的報導,保護率為80%以上,但持久性尚待研究。

取決於病因營養狀況,及治療的遲早。耐藥性、致病性大腸桿菌或真菌所致腹瀉,預後較差;病毒性腸炎預後良好,營養不良和佝僂病患兒發生腹瀉,由於機體調節功能差,預後較差、病情重、治療較晚、發生嚴重併發症,如急性腎功能衰竭或嚴重繼發感染者,預後不良。  

家居護理

1、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很多媽咪只要寶寶一腹瀉,便急著往醫院跑。其實,寶寶在腹瀉一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在家裡進行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還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寶寶恢復病情很有利處。那麼,媽咪首先要做的是判斷寶寶是否是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寶寶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並且表現出煩躁、愛哭。

2、給寶寶豐富的食物以防止營養不良

傳統的腹瀉治療方法,主張讓患兒禁食一段時間。然而,這樣有礙於身體的營養補充,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現在主張不要讓腹瀉的寶寶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母乳餵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但媽咪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則會使腹瀉加重;6個月以內人工餵養的寶寶,可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寶寶,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麵條、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瀉停止後2周。

3、對寶寶的小屁屁要倍加呵護

由於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後,媽咪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特別是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乾燥,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

4、嚴密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

如果寶寶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看上去口乾舌燥,並且,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後馬上鬆手時,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這種情況表明寶寶的身體脫水已經較重了;或在家已經治療了3天,但病情總不見好轉,出現頻繁的大量水樣便,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後尿仍很少,寶寶發燒及便中帶血等症状,則需趕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小兒腹瀉飲食禁忌

1.小兒腹瀉不能吃生冷和刺激類食物

生冷瓜果、冷拌菜等生冷類和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對腸道有刺激,腹瀉時不宜吃。

2.小兒腹瀉不能吃導致腹脹的食物

豆類、過多的牛奶等會使腸內脹氣,加重腹瀉。某些小孩因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致瀉,所以腹瀉時可暫停用含乳糖的乳製品,待病癒後緩量攝取,直到逐漸適應。但酸牛奶含有乳酸桿菌,能抑制腸內有害細菌,且無乳糖,可以食用。

3、小兒腹瀉不能吃高糖食物

糖果、巧克力、甜點等含糖量較高,糖在腸內會引起發酵而加重脹氣,故應少吃糖。

4、小兒腹瀉不能吃高脂食物

因腹瀉時消化能力降低,奶油、肥肉、油酥點心等高脂肪類食物,常因脂肪未消化而導致滑腸,造成腹瀉不止。

5、小兒腹瀉不能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和垃圾食品

油炸、燒烤等方式的加工,會導致難以消化,造成腹瀉。火腿、香腸、腌菜、速食麵等過度加工的垃圾食品中包含有害成分,腸道會將這些有害物排除,這是致瀉因素之一。

6、小兒腹瀉不能吃粗纖維較多的食物

芹菜菠菜韭菜、榨菜、筍類等含粗纖維素較多,能加速腸蠕動,加重腹瀉。  

防治嬰幼兒腹瀉問題全指南

(1)馬齒莧粥:鮮馬齒莧250克(或干品60克),洗淨,切碎,水煎10~20分鐘,去渣,加入適 量大米,煮成粥,頻服。

(2)茶葉10~15克,開水沏飲;或水煎加紅糖30克,煎至發黑分服;或茶葉適量,食鹽少許 ,水煎分服。

(3)烏梅10克,煎湯代茶飲。

(4)生葛根汁、藕汁各等份,調服。

(5)胡蘿卜250克,搗碎,水煮開10分鐘後,過濾取汁,再加水至500毫升,加糖適量,煮頻 飲。

(6)綠茶蜜飲:綠茶5克放入水中,加沸水沖泡,蓋蓋浸5分鐘,調入蜂蜜適量,趁熱頓服, 每日~4次,可治療菌痢。

(7)家庭常備中成藥黃連素等。

3寒瀉 多由飲食過涼或腹部著涼引起。表現為大便清稀,日久難愈,夾有不消化物,臭氣 不甚,腸鳴隱痛,手足發涼。治宜溫中祛寒止瀉

(1)鍋巴炭:飯鍋巴50克炒成炭,研細末,每次~6克,日2次。

(2)柿餅2個,放米飯上蒸熟,分兩次食用。

(3)薑糖飲:生薑5片,紅糖50克,清水適量,煮沸即可,趁熱飲用。

(4)糯米固腸粥:炒糯米30克,淮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加糖或鹽食用。

(5)綠豆、胡椒各等量研末,每次服3~6克,日3次,開水送服。

(6)外治法:胡椒粉少許放於膏藥上貼臍部,或大蒜頭搗爛,貼足心或臍部。

(7)家庭常備中成藥:藿香正氣液、蒼苓止瀉口服液等。

4脾虛瀉 多見於久瀉之後。特點為便稀,多飯後即瀉,不臭,有不消化物,時輕時重,伴 面黃體弱、睡時露睛等症。治宜健脾止瀉。

(1)山藥羹:炒山藥研粉,每次~15克,開水調糊,沸水沖服,每日服2次。

(2)山藥蛋黃粥:生山藥(干)30克研細粉,溫水調成稀糊狀,煮沸,加熟雞蛋黃2個,調勻, 每日空腹食2~3次。

(3)焦米湯:大米適量,洗淨,曬半干,炒至焦黃,100毫升水中加焦米6~10克,文火煮1小 時,加食鹽少許,飲湯。

(4)高粱米第二遍糠30克,放入鍋內炒成焦黃色,有香味,除去上面多餘的粗殼,每次3克, 水沖服,每日服3次。

(5)酸石榴皮適量水煎,加紅糖,頻服。

(6)無花果5~7個,水煎服。

(7)家庭常備中成藥:參苓白朮口服液平胃散嬰兒散等。

此外,家庭常備藥物中,還應包括米雅、斯蜜達等胃腸黏膜保護劑。  

幼兒腹瀉期間飲食調整建議

上海肛泰醫院專家認為,寶寶急性腹瀉時,不主張禁食,應繼續餵食,但是飲食可以加以調整,以幫助寶寶的腸胃及早恢復。

①母乳餵養者照常吃母乳及喂水。

②人工餵養嬰兒,仍可吃牛奶,但需把牛奶用水稀釋一倍再喂。

③對不吃奶的腹瀉寶寶,可多喂易消化的稀澱粉類食物,如大米粥、麵條等,不要吃冷、硬食物,少吃油膩和刺激性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時沒有吃過的東西,不要在腹瀉時吃。

值得指出的是,嚴重腹瀉尤其伴有嘔吐者,此時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相當低下,繼續餵食會加重或延長腹瀉,故入院後須禁食6~10小時,接受靜脈補液。待腹瀉稍緩,再繼續餵食以保持機體營養平衡。

中醫對嬰幼兒腹瀉的認識

1.傷食型:初宜導滯通下,給予七珍丹、一捻金等;繼健脾止瀉,給予保和丸山楂健脾丸等。

2.濕熱型:宜葛根芩連東加減。若煩躁不寧,欲化火內陷,加用石決明天麻鉤藤玳瑁羚羊角粉紫雪丹之類;若口渴目陷,小便短赤,欲傷陰津,加用連梅湯,酸甘化陰;若四肢不溫,神萎情淡,陽氣衰弱,急用參附龍牡湯,或酌加人蔘附子五味子等;若見神情淡漠,昏睡露睛,手足蠕動,欲致慢脾風,意加人蔘、附子、肉桂等,或加固真湯。

3.虛寒型:當用錢乙六味白朮散或益黃散,酌加補骨脂益智仁吳茱萸枳術丸。 

參看

參考文獻

健康問答網關於嬰幼兒腹瀉的相關提問

關於「嬰幼兒腹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