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膀胱炎
A+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症 >> 出血性膀胱炎 |
出血性膀胱炎是指某些藥物或化學製劑在尿中產生對膀胱的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導致膀胱廣泛的炎症性出血。本病是一種多病因的併發症,常見於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是腫瘤患者接受抗癌治療(環磷醯胺較為常見)過程中較常見的併發症,多由抗癌藥物的毒性或過敏反應、盆腔高劑量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損傷、以及病毒感染等引起,也有較多報導由造血幹細胞移植而引起。
目錄 |
流行病學
本病目前尚缺乏權威性的較全面的流行病學統計資料。
病因
引起膀胱出血的物質很多,如烷化劑、白消安、噻哌、苯胺、甲苯胺衍生物、殺蟲劑等。另外還見於某些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流感病毒感染等。也有較多報導由造血幹細胞移植而引起。
發病機制
膀胱是貯存、排泄在尿中的許多藥物或化學製劑的最後一個器官,這些高濃度的尿液長期接觸,導致膀胱黏膜急性或慢性損傷,引起化學性炎症,造成膀胱廣泛的出血。如環磷醯胺本身對膀胱無任何作用,但其代謝產物,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臨床特點
1.血尿 血尿可輕可重,輕者僅有鏡下血尿,重度可造成貧血及血流動力學改變出血。可為突發性大量血尿,亦可為頑固性反覆血尿。
診斷檢查
對有烷化劑、白消安、苯胺、甲苯胺衍生物、殺蟲劑接觸史者,臨床上出現程度不等的血尿時,應考慮本病的可能,結合膀胱鏡、B 超檢查,多可做出診斷。
實驗室檢查:尿常規檢查可有鏡下或肉眼血尿;貧血時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降低。
其他輔助檢查:B 超、膀胱鏡檢:排除佔位性病變,可見黏膜充血水腫,有潰瘍壞死灶。
鑒別診斷
1.膀胱腫瘤:也表現為全程肉眼血尿。但患者通常為無痛性血尿,而且B超和膀胱鏡可見膀胱內有佔位,而非膀胱黏膜廣泛出血。
2.急性膀胱炎:也可表現為全程肉眼血尿。但常以尿頻、尿急為主,且尿中可有大量白細胞,無某些藥物或化學製劑接觸史,經抗生素治療血尿可迅速消失。
治療方案
1.立即停止使用或接觸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藥物。環磷醯胺是臨床常用的一種細胞毒藥物,廣泛用於乳腺癌、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難治性腎病症候群和狼瘡性腎炎等多種疾病的治療,但其代謝產物可致嚴重的出血性膀胱炎,威脅病人的健康。目前,臨床對於環磷醯胺致出血性膀胱炎的預防措施並不統一,各學者看法不同。如膀胱沖洗對於預防出血性膀胱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同疾病和年齡的病人的水化治療方案尚存在爭論。
3.膀胱藥物灌洗,減少出血,如可使用1%硝酸銀溶液、1%明礬溶液、4%或10%甲醛溶液等。沖洗液可加去甲腎上腺素,以助止血。
4.全身用止血藥物。
7.出血嚴重時可考慮雙側髂內動脈栓塞術或結紮術,需要時行膀胱切除術。
參看
健康問答網關於出血性膀胱炎的相關提問
|
|
關於「出血性膀胱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