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科/調理氣血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婦科學》 >> 婦科疾病的治療原則 >> 調理氣血
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目錄

氣血來源於臟腑,運行於經絡,是婦女經、孕、產、乳的物質基礎。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兩者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婦女若氣血調暢,則五臟安和,沖任通盛,經孕正常。然婦女以血為本,血隨氣行,由於經、孕、產、乳的關係,容易耗血傷氣,導致氣血失調,影響沖任,發生婦科疾病。氣血失調,不但是婦產科疾病的成因,有時也是婦產科疾病的結果,因此,調理氣血成為治療婦產科疾病的重要原則之一。情志變化常引起氣分病變,寒、熱、濕邪主要引起血分病變,因此,調氣血的方法必須根據臨床症状,分辨其在氣在血,分析其虛、實、寒、熱,然後確定具體治法。

一、病在氣分,以治氣為主,治血為佐

(一)補氣

氣虛者補氣。氣虛者,中氣不足沖任不固,導致月經先期、量多、崩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產後惡露不絕、子宮脫垂等病,治療宜補氣為主,常用藥物如人蔘党參黃芪白朮、山藥之類。

(二)升提

氣陷者升提。中氣不足,甚者則氣虛下陷,清陽不升,導致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子宮脫垂等病,治療宜於補氣中加用升提之晶,常用的升提藥物如升麻柴胡荊芥穗之類。

(三)行氣

氣滯者行氣。抑鬱忿怒,氣機不利,郁滯不行,氣滯則血瘀,沖任失暢,導致月經後期、量少、痛經閉經、缺乳、症瘕等病,治療宜行氣為主,常用藥物如香附木香烏藥枳殼陳皮砂仁川楝子荔枝核之類。

(四)降氣

氣逆者降氣。郁怒之甚,則氣機逆亂,引起經行吐衄、妊娠惡阻等病,治療宜行氣之中兼用降氣之品,常用藥物如沉香枳實厚朴半夏蘇子之類。

(五)溫經扶陽

氣寒者溫經扶陽。感受寒邪,寒傷陽氣,或素體陽虛,寒自內生,導致經、帶、胎、產諸病,治療宜溫經扶陽為主,常用藥物如附子肉桂吳茱萸炮姜茴香桂枝艾葉淫羊藿補骨脂巴戟天仙茅之類。

(六)清氣泄熱

氣熱者清氣泄熱。感受熱邪,入里化熱,或五志過極化火,導致經、帶、胎、產諸病,治療宜清氣泄熱為主,常用藥物如石膏、知母梔子黃芩黃連黃柏、大黃、芒硝之類。

上述調理氣分諸法,常佐以補血理血活血之藥。

二、病在血分,以治血為主,治氣為佐

(一)補血養血

血虛者補血養血。經、孕、產、乳都是以血為用,而又都易耗血,易致沖任血虛,導致月經後期、量少、閉經、胎動不安、產後腹痛等病,治療宜補血養血為主,重證血虛宜填精補血。常用藥物如熟地白芍當歸阿膠龍眼肉山茱萸枸杞子之類。

(二)活血化瘀

血瘀者活血化瘀。寒凝、熱結、氣滯、氣虛均可導致血瘀,沖任失暢,引起月經後期、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痛經、崩漏、胞衣不下、產後腹痛、症瘕等病,治療宜活血化瘀為主,重證宜用蟲類血肉有情之晶搜剔脈絡。常用藥物如赤芍丹參、紅花、桃仁丹皮益母草、當歸、川芎川牛膝王不留行五靈脂蒲黃澤蘭山楂三棱莪術延胡索、廑蟲、水蛭虻蟲之類。

(三)軟堅散結

血瘀重證,血結成症,宜活血化瘀,同時兼以軟堅散結,常用藥物如海藻昆布鱉甲牡蠣穿山甲之類。

(四)固沖止血

出血不止者固沖止血。氣虛、血熱、血瘀等多種原因可以導致沖任損傷,發生婦科出血疾病,如月經過多、崩漏、胎漏、胎動不安、產後惡露不絕等。在針對出血原因治療的同時,宜以止血為主,以藥物作用不同可分為固攝止血、澀血止血、溫經止血、涼血止血、活血止血等類。常用藥物如龍骨、牡蠣、烏賊骨、陳棕炭、仙鶴草血餘炭藕節艾葉炭炮姜炭、炒地褕、貫眾炭、黑黃柏、焦梔子側柏葉苧麻根三七茜草炒蒲黃丹皮炭之類。

(五)清熱涼血

血熱者清熱涼血。熱邪與血搏結,損傷沖任,迫血妄行,導致月經先期、量多、崩漏、經行發熱、產後惡露不絕、產後發熱等病,治療宜清熱涼血為主。常用藥物即清氣泄熱藥與涼血藥物如水牛角、生地黃牡丹皮玄參、白芍之類伍用。

(六)清營祛瘀

熱毒與血搏結者清營祛瘀。感染邪毒,人里化熱,或熱極化毒,與血搏結,導致熱人血室、婦人腹痛、產後發熱等病,治療宜清營祛瘀,即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常用藥物即清熱解毒藥如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敗醬草魚腥草土茯苓之類與活血化瘀藥伍用。

(七)溫經行滯

血寒者溫經行滯。寒邪人里,與血搏結,血為寒凝,沖任阻滯,導致月經後期、量少、痛經、閉經、不孕、症瘕、胞衣不下等病,治療宜溫經行滯。常用藥物即溫經扶陽藥與活血化瘀藥伍用。

(八)溫經養血

虛寒者溫經養血。素體陽氣不足,寒自內生,臟腑生化功能不足,不能生血行血,沖任血虛,導致月經後期、量少、痛經等病,治療宜溫經養血。常用藥物即溫經扶陽藥與補血養血藥伍用。

(九)散寒祛濕

寒濕者散寒祛濕。脾腎陽虛,或感受寒濕,寒濕與血凝結,血行不暢,沖任阻滯,導致痛經、閉經、症瘕等病,治療宜散寒祛濕為主。常用藥物即溫經扶陽藥與燥濕利濕藥如蒼朮、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薏苡仁車前子大腹皮茵陳木通之類伍用。因寒濕凝滯,血行不暢,所以又常伍用活血化瘀藥。

(十)清熱除濕

濕熱者清熱除濕。濕濁從陽化熱,或感受濕熱之邪,濕熱下注,損傷沖任,導致痛經、帶下病陰癢等病,治療宜清熱除濕為主。常用藥物即清氣泄熱藥與燥濕利濕藥伍用。若濕熱化毒或感受濕毒者,又宜解毒除濕,常同時伍用清熱解毒藥。由於濕阻氣機,血行不暢,也常伍用活血化瘀藥。

(十一)解毒殺蟲

感染病蟲者解毒殺蟲,其治療詳見《外治法》。

上述調理血分諸法,常佐以補氣、理氣、行氣之藥。

此外,若失血過多,肢冷欲脫者,應急予補氣固脫。同時在採用溫補、清補、滋補、破氣、逐瘀等法時,也應隨時照顧氣血,用藥不宜過於滋膩、耗散或攻伐,以免滯氣滯血、耗氣耗血。總之,調理氣血的原則,務使氣血和調,沖任通暢,則經、帶、胎、產諸病,自可治癒。

32 健脾和胃 | 外治法 32
關於「中醫婦科/調理氣血」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