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依賴

(重定向自酒依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酒精依賴(alcohol dependence),又稱酒癮。由於長期較大量飲酒機體對酒精產生的心理上的嗜好與生理上的癮癖。為滿足嗜好和避免因停飲而發生軀體不適反應,酒依賴者不得不經常飲酒。反覆飲酒之後,身體對酒精產生耐受性,酒量越來越大。長期大量飲酒可導致慢性酒精中毒,引起肝硬變胃炎等一系列軀體疾病和遺忘幻覺意識障礙等精神症状。酒依賴者的病死率、自殺率和交通事故死亡率都顯著高於一般人群,除危害個人健康外,經常飲酒和醉酒還給家庭生活和社會治安帶來一系列的麻煩。

酒依賴包括對酒精(乙醇)的心理依賴、生理依賴與耐受性(見依賴)。在臨床和行為上有以下一些表現:①將飲酒視為生活中第一優先事項,置個人健康、工作紀律、家庭責任和社會規範於不顧,一味追求喝酒,到後來舉杯就不能自制,經常是不醉不休。②為避免戒斷症状的發生而頻頻飲酒,不少酒依賴者起床後的第一件事便是飲酒,因為經過一夜睡眠之後,體內酒精經過代謝已所余無幾。③由於對酒精的耐受性,酒量越來越大,飲酒越來越多。但患者對真實飲酒量總是諱莫如深,「沒喝多少」成了他們的口頭禪。④血內酒精濃度降低到一定水平以下時便出現戒斷症状,表現為手顫抖、肢體及軀幹顫抖、情緒激動、噁心、出汗等。如果及時喝上幾口酒,這些症状便很快消除,否則會越演越烈,甚至出現意識障礙和抽搐

目錄

流行學

酒依賴的發生率依社會文化背景不同而異。當代世界酒依賴高發地區分布很廣,名列前茅的國家有冰島、法國、美國、西德、蘇聯、瑞典、丹麥、芬蘭、英國等。冰島男性人口中,酒依賴的終生預期發生率高達6~10%,其他上述國家也在3~5%之間。酒依賴者男性顯著多於女性,城市居民多於鄉村居民、白種人多於黃種人。年齡方面,青少年期和中年後期是發生酒依賴的兩個高峰階段。中國1982年在 6大行政區中12個地區進行的全國精神疾病流行學調查表明,中國人酒依賴的總患病率為0.16%,顯著低於世界上的酒依賴高發地區。不過這以後的臨床印象表明,中國的酒依賴率有上升趨勢,值得給予未雨綢繆的注意。

病因和發生機理

通常是生物學的因素、心理因素與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發生酒依賴的快慢和難易人與人間不盡相同,這與生物學素質有關。人體內有兩種與酒精代謝有關的酶──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前者促使乙醇轉變為乙醛,後者促使乙醛轉變為乙酸,然後再進一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乙醛脫氫酶包括兩種同功酶,即乙醛脫氫酶1和乙醛脫氫酶2,其活性的高低因人而異,酶活性較低的人少量飲酒即可出現顏面潮紅、噁心、嘔吐、劇烈心悸等反應,因此不會大量飲酒,較難形成酒依賴。黃種人中乙醛脫氫酶2缺乏活性者約佔半數,而白種人則絕大多數兩種同功酶均有活性。黃種人中酒依賴者較白種人少,除飲酒習慣不同之外,前者乙醛脫氫酶活性一般較後者低,也是原因之一。家系調查發現,酒依賴者的子女即使自幼即與生身父母分離,成年後酒依賴的發生率仍超出常人4倍,單合子雙生子的酒依賴同病率為50~70%,而異合子雙生子的同病率只有25%,這表明遺傳因素能影響易感素質的發生。心理因素方面,具有某些個性特點的人,一般較易發生酒依賴,這些特點包括易焦慮、易緊張、易衝動、好炫耀、不易滿足及缺乏自制能力等。心理因素對酒依賴的形成還有誘發作用,不少人之出現酒依賴,是在遭遇精神刺激之後,借酒澆愁,飲酒越來越多的結果。社會因素對酒依賴的發生有著肯定的作用,重要的方面包括:公眾對飲酒所持的態度、習俗的飲酒方式、酒的供應、家庭及社會人際關係情況等。著名的產酒地區、倡導飲烈性酒禦寒的寒冷地區,酒依賴的發生率均較高。有些地區的社會習俗崇尚飲酒,工作之餘,一杯在手;親友相逢,把酒聯歡;喜慶宴席更少不了開懷暢飲,甚至將大量飲酒視為男子漢氣概的體現,這樣的社會習俗無疑會助長酒依賴的發生。另有研究發現,酒依賴的發生率與社會人際關係的緊張程度成正比,而與家庭成員間的親密程度成反比。

酒依賴的危害

酒依賴之所以受到社會重視,主要在於它的多方面的危害性。由於慢性酒中毒,酒依賴者可出現明顯的人格改變,變得自我中心孤僻內向,興趣狹窄,情緒不穩,不愛整潔,缺乏基本的責任感及道德感,對家庭親人的生活漠不關心,一心只想著弄錢喝酒。因此,酒依賴者中,家庭不和、夫妻分居、離婚等的發生率都顯著高於一般人群。家庭環境不良對子女的教育和成長都帶來不利影響,酒依賴者的子女中,酒依賴、藥物依賴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發生率都顯著增加。酒依賴者對工作不負責任,經常遲到、早退或曠工,生產事故發生率也很高。此外,酒依賴者中交通事故發生率及自殺率都很高,國外有調查發現,自殺身亡者中,約1/4是酒依賴者。

酒依賴的醫學併發症,包括急性酒精中毒、慢性酒精中毒和戒斷症候群三個方面。一次飲酒過量可以造成急性酒精中毒,嚴重者可因延髓呼吸中樞受抑制而死亡。飲酒過量也容易誘發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慢性酒精中毒對健康有不良影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酒精對組織有直接毒性作用,對腦細胞和肝細胞的損害尤為顯著。長期飲酒可降低胃腸吸收功能,加上進食減少,所以嗜酒者經常出現維生素 B和蛋白質的缺乏。經常醉酒容易引起外傷。對起居冷暖和飲食衛生的疏忽容易招致感染,這些因素也容易誘發軀體和精神疾病。

消化系統神經系統酒精中毒時受害最烈的部位。酒依賴者中,肝硬變、胃炎、消化性潰瘍食管靜脈曲張食管癌和急、慢性胰腺炎的發生率都高於常人,肝硬變的發生率是一般人群的10倍。酒精中毒除可引起一系列的精神障礙之外,還可引起周圍神經炎小腦變性癲癇視神經萎縮等。此外,酒依賴者中貧血陽萎心肌病維生素缺乏症結核病的發生率也高於一般人群。

孕婦飲酒可給胎兒發育帶來不良影響,除早已發現的死亡率增高和嬰兒出生體重降低外,還發現孕期大量飲酒可引起胎兒畸形智力障礙,這稱為胚胎酒精症候群,表現為出生體重降低,身材矮小、顏面畸形、智力低下及多動。

飲酒和酒精中毒可引起多種精神障礙,除急性醉酒時的酩酊狀態之外,還可引起:①病理性醉酒,其特徵是少量飲酒即引起明顯精神改變,表現為意識模糊定向障礙、興奮躁動等。一般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繼以酣睡,事後對發作情況完全或部分遺忘。②長期大量飲酒者有時可出現暫時性遺忘發作,持續數小時至數日不等,當時看來意識清醒,行動自如,但事後對這段經歷可完全遺忘。③科爾薩科夫氏精神病,與酒精對神經細胞的直接毒性和維生素B1缺乏有關,症状包括嚴重的近事遺忘、虛構、錯構和多發性周圍神經炎。④慢性酒精中毒性幻覺症,以幻覺為起始的和突出的症状,以幻聽為主,一般是內容帶威脅性或辱罵性的語言幻聽,常因此而產生繼發性被害妄想。患者的意識始終清楚。有時,幻覺症也可因戒酒而引起。⑤酒精中毒性嫉妒妄想,表現為毫無根據地堅持認為配偶不忠,可因此而引起攻擊行為。不過,一般而言,由於性功能減退懷疑配偶可能不忠的嫉妒心理遠比典型的嫉妒妄想多見。⑥在慢性酒精中毒基礎上,出現周期性的、難以控制的狂飲發作,稱為間發性酒狂,發作前先感到情緒不穩、煩躁。狂飲可持續幾天。

酒依賴者在停飲之後可出現戒斷症状,一般表現為肢體震顫和情緒激動,也可出現幻覺和癲癇性抽搐。最嚴重的反應是戒酒譫妄,亦稱震顫譫妄,通常發生在長期大量飲酒者突然停飲2~7天之後,表現為意識模糊,恐怖性錯覺、幻覺和感知覺綜合障礙、精神運動性興奮、肢體或全身劇烈震顫,並伴有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及大量出汗。若不及時搶救,可因衰竭致死。

治療和預防

治療的根本要義在於戒酒。由於病人對戒酒缺乏主動性和堅持性,以及停飲後可能發生戒斷症状,因此以住院治療為宜。先逐步減少飲酒量,最後完全戒絕。雙硫醒(戒酒硫)是一種抑制乙醛脫氫酶的藥物,服用後若再飲酒,則可因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不能進一步代謝而在體內積蓄,引起噁心、嘔吐、頭昏等嚴重不適反應,致使病人對飲酒產生畏懼心理,這樣可達到戒酒目的。酒依賴者通常都有慢性營養不良,所以要加強營養,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類。戒酒成功之後,應避免再次飲酒,因為即使是小量飲酒也會在數日之內很快返回到過去的酒依賴狀態。心理治療有助於堅定戒酒信心,防止反覆。預防方面應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幫助社會公眾認識酒依賴和酒中毒的嚴重危害,自我控制飲酒量。有些國家的政府就酒類生產和銷售作出法律性的限制,減少酒類供應,來減少酒依賴的發生。

由於酗酒對個體和社會的危害極大,因此對酒精濫用者和酒精依賴者必須進行治療和戒酒指導。常用的方法有:

1、認知療法。通過影視、電台、圖片、實物、討論等多種傳媒方式,讓嗜酒者端正對酒的態度,認識到適量飲酒有益,超量飲酒有害,逐步控制飲酒量。

2、改善方法。酗酒者常有許多壞習慣,如有人喜歡空腹飲酒,有人喜歡一飲而盡,有人喜歡敬酒、罰酒、賽酒、灌酒,這些不良習慣都應革除。飲酒前要多吃菜,慢慢飲,為社交喝酒時,要隨人意。

3、厭惡療法。對嗜酒成癮的患者的飲酒行為附加一個惡性刺激,使之對酒產生厭惡反應,以消除飲酒慾望。

4、家庭治療。酗酒往往給家庭帶來不幸,但對其進行制約的最好環境也是家庭。因此,家庭成員應幫助患者,讓其了解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樹立起戒酒的決心和信心,並與患者簽好協約,定時限量給予酒喝,循循漸進地戒除酒癮。同時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用親情溫情去解除患者的心理癥結,使之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5、集體療法。患者可成立各種戒酒者協會,進行自我教育及互相約束與幫助,達到戒酒目的。國外有各種各樣的嗜酒者互誡協會,日本有民間的斷酒會。這些組織每周聚會1-2次,討論戒酒方法,介紹戒酒經驗,互相勉勵。

6、藥物療法。對酒依賴患者可採用藥物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治療。

參看

關於「酒精依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