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學/腎盂腎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腎臟病學》 >> 腎盂腎炎
腎臟病學

腎臟病學目錄

腎盂腎炎是病原微生物侵入腎盂、腎間質和腎實質所引起的炎症性病變。它是常見病多發病;好發於女性,男:女為1:10,其中育齡婦女發病率最高,老年婦女及嬰兒患者亦不少。

尿道炎膀胱炎合稱為下尿路感染,而腎盂腎炎則稱為上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可單獨存在,而上尿路感染一般都伴有下尿路感染,由於臨床上二者不易分開,常統稱為尿路感染,但二者的治療原則不同,預後亦異,需進行區分。

【病因及發病機理】

腎盂腎炎是由各種病原微生物感染直接引起腎小管、腎間質和腎實質的炎症。有報告一些腎盂腎炎。特別是慢性期病灶和腎疤痕組織中,存在某些病原體抗原成分,有些還可尋到免疫複合物沉積,結合致病菌抗體包裹以及腎組織中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等事實,表明腎盂腎炎的發病機理中存在著免疫反應性損害。

一、病原體 致腎盂腎炎的病原體,主要為非特殊性細菌,其中以大腸埃希氏桿菌為最多(佔60-80%),其次為變形桿菌葡萄球菌、糞鏈球菌、產鹼桿菌、少數為綠膿桿菌;偶為真菌、原蟲衣原體病毒感染

二、感染途徑 ①上行感染:是腎盂腎炎的主要感染途徑。正常情況下尿道口及其周圍有不同數量的病原體寄居,但不致病,在某些誘因(如機體抵抗力降低、尿流不暢、性生活等)存在時,病原體可侵入並沿尿道,經膀胱、輸尿管侵犯腎盂粘膜,後經腎盞腎乳頭上行抵達腎實質而致病。男女均可發生,但女性尿道短而寬,女嬰尿道口易被糞便所污染,老年婦女尿道口常有肉阜致排尿不暢,均易發生上行感染。②血行感染:病原體從腎外任何部位的感染灶,而經血循環播散到腎臟而致腎盂腎炎,如癤、癰、骨髓炎敗血症等並發的腎盂腎炎。③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與腎的淋巴管有多數的交通支,結腸肝曲與各腎之間有淋巴管溝通,當盆腔感染或結腸有病變時,細菌可沿淋巴道感染腎臟。④鄰近組織感染的直接蔓延:如闌尾膿腫、腹腔或盆腔膿腫直接蔓延,導致腎盂腎炎。

三、誘發因素 有以下幾點:①尿流不暢:可助長病原體繁殖而致上行感染,如多囊腎腎結石腎腫瘤腎下垂、輸尿管或下尿道結石腫瘤妊娠神經性膀胱前列腺肥大、尿道狹窄等均易誘發本病。②膀胱-輸尿道返流;指排尿時尿液從膀胱經輸尿道返流至腎盂的反常,如膀胱三角及輸尿管下端的肌肉張力較低,正常膀胱過度充盈或炎症均可致膀胱-輸尿管返流,誘發感染。③機體低抗力降低: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易並發本病。④尿路手術或器械操作;尿路手術如尿道擴張術膀胱鏡檢查、導尿、尤其是留置導尿管四天以上者,可高達90%。⑤性生活:性生活時由於女性尿道口受壓內陷,創傷或尿道過短,前尿道的細菌易被直接擠入膀胱而致感染。

病理

病理解剖可見腎盂、腎盞粘膜充血膨脹、表面膿性分泌物,粘膜下有白細胞浸潤,有些則形成細小膿腫。一個或多個腎乳頭部可見大小不一,伸向皮質楔形炎症病灶,楔形的尖頂指向腎乳頭。病灶內的腎小管腔中有膿性分泌物,腎小管的上皮細胞腫脹壞死、脫落,間質內有多數白細胞浸潤和小膿腫形成。炎症劇烈時,可發生廣泛性出血腎小球一般無形態改變,但其周圍常有不同程度的白細胞浸潤。這些炎症病灶,小的可完全痊癒,但較大的病灶癒合後會留下疤痕。

慢性腎盂腎炎的病理改變,除上述腎盂。腎盞粘膜和腎實質的炎症外,尚有腎盂、腎盞粘膜和乳頭部的疤痕形成,以及因疤痕收縮而造成的腎盂腎盞變形,狹窄,在腎實質內有明顯的纖維增生,鏡下見腎小管上皮萎縮退化、管腔內有滲出物,腎小球周圍亦有不同程度的纖維增生和白細胞浸潤。隨著炎症的發展與腎實質損害的加重,纖維不斷增生,腎臟體積逐漸縮小,變硬、表面凹凸不平、腎包膜不能剝離,最後成為「腎盂腎炎固縮腎」。

參看

32 原發性腎病症候群 | 急性腎盂腎炎 32
關於「腎臟病學/腎盂腎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