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黏蛋白沉積
A+醫學百科 >> 皮膚黏蛋白沉積 |
皮膚黏蛋白沉積症是一組以皮膚內黏蛋白瀰漫性或局限性沉積為特徵的疾病。真皮的粘蛋白存在於膠原間的基質中,其中主要是透明質酸、酸性粘多糖,粘蛋白明顯增多時、在HE染色下為輕度嗜鹼性,顆粒狀或纖維狀的物質。
目錄 |
皮膚黏蛋白沉積的原因
透明質酸、酸性粘多糖,粘蛋白明顯增多,在皮膚內瀰漫性或局限性沉積
皮膚黏蛋白沉積的診斷
一般病理改變
b 真皮網狀層內大量粘蛋白限局性沉積,膠原纖維分離,並為粘蛋白代替,成為小囊腔,
a 中年人少見 ,
b 因成纖維細胞限局性增生,產生過量的粘蛋白,沉積於局部組織內所致,可見於多發性黑子症候群,
c 皮損為淡紅色單個或多發性丘疹或結節,直徑約2cm,表皮光滑,可見於體表任何部位。
d 無任何自覺症状,可自愈。
皮膚黏蛋白沉積的鑒別診斷
病理鑒別診斷
皮膚粘液樣囊腫:單發的無囊壁的粘蛋白限局性沉積,一般緊位於表皮下方。
粘液水腫性苔蘚:真皮上部多見成纖維細胞,膠原增多。其中無裂隙樣空腔。
臨床鑒別診斷
粘液水腫性苔蘚
一般病理改變
a 表皮大致正常或萎縮變平,
b 真皮網狀層內大量粘蛋白限局性沉積,膠原纖維分離,並為粘蛋白代替,成為小囊腔,
a 中年人少見 ,
b 因成纖維細胞限局性增生,產生過量的粘蛋白,沉積於局部組織內所致,可見於多發性黑子症候群,
c 皮損為淡紅色單個或多發性丘疹或結節,直徑約2cm,表皮光滑,可見於體表任何部位。
d 無任何自覺症状,可自愈。
皮膚黏蛋白沉積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應用潑尼松龍20mg/d,持續6周,臨床及外周血塗片均有明顯改善。皮疹消退後以潑尼松龍7.5~10mg/d維持,可控制病情。
參看
|
出自A+醫學百科 「皮膚黏蛋白沉積」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9A%AE%E8%82%A4%E9%BB%8F%E8%9B%8B%E7%99%BD%E6%B2%89%E7%A7%AF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皮膚黏蛋白沉積」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