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眼科學/風赤瘡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眼科學》 >> 胞瞼疾病 >> 風赤瘡痰
中醫眼科學

中醫眼科學目錄

本病是指胞瞼皮膚紅赤如朱,兼見水泡膿泡,甚至局部潰爛之眼病。一般認為它與西醫學之眼瞼皮膚炎、眼瞼濕疹等相似。此外,也有人認為其與眼部帶狀皰疹相似。

[病因病機

一、脾胃蘊積濕熱,復受風邪風濕熱三邪結於胞瞼。

二、心經伏火,外受風邪,風火上沖胞瞼。

本病之病因雖然也有風濕熱三邪合而為病者,但偏於熱,風邪化熱風熱化火濕火蒸騰於上,或風火上沖等,病機以火毒上攻胞瞼為主,這是與瞼弦赤爛不同之處。

臨床表現

風赤瘡痍的臨床表現與瞼弦赤爛一樣比較複雜,其典型症状是胞瞼浮腫痛癢,皮色紅赤如塗硃砂,繼之,紅赤處滲出粘液,生膿瘡甚至潰爛。

另一種是胞瞼微腫,瞼生水泡,成簇的水泡可波及同側面頰額腮。局部灼熱掀痛。水泡基底潮紅,但水泡之間不融合。日久水泡內也可灌膿,愈後結痂

也有瞼皮膚紅赤糜爛,或生丘疹,日久不愈。滲出粘液,局部作癢難忍者。

上述各種,日久失治皆可侵及黑睛,變生星點雲翳等症。

[診斷依據]

一、胞瞼皮膚紅赤如塗硃砂,常伴有癢痛之症。

二、局部水泡、膿泡出現,或水泡、膿泡破潰流水。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瞼弦赤爛相鑒別。雖然兩病均在眼瞼部發紅赤濕爛,但瞼弦赤爛的病變局限於眥部瞼弦,不波及瞼皮膚面。與之相反,風赤瘡痍是以眼瞼皮膚的病變為主,一般不波及瞼弦。

辨證論治

本病雖由風邪引動,然病發之後,風邪化熱化火,故治療不以祛風為主,而以清熱瀉火除濕為主。

一、內治

(一)脾肺風

主證]胞瞼腫癢,皮色紅赤,少量丘疹,滲出粘液。

[證候分析]脾土蘊熱,移熱於肺,脾肺內熱復受風邪引動,上攻胞瞼。腫癢為風,脾肺熱則瞼皮膚紅赤,熱郁而起丘疹。風熱灼爍津液,則變生粘液滲出於外。

[治法]清脾肺,佐以除風。

[方藥]除風清脾飲加減(方解詳見沙眼)。

(二)風熱濕毒壅盛

[主證]胞腫紅赤掀痛,水泡簇生或生膿泡,甚至潰破糜爛腥臭,滲出粘液。

[證候分析]脾胃蘊濕,被風熱蒸灼,風濕熱毒上攻胞瞼,以致紅腫掀痛。濕毒盛而致水泡簇生,或生膿泡。邪毒化火則潰爛腥臭,滲出粘液。

[治法]祛風除濕瀉火解毒

[方藥]除濕東加減。臨床可加土茯苓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加強清熱解毒之力。

(三)風火上攻

[主證]胞瞼紅赤如塗硃砂,掀痛難忍,局部壞疽潰爛。

[證候分析]風邪引動心火,風火上攻,搏結於胞瞼,病急而重,風勝而腫,火盛而紅赤掀痛,風火燔土而胞瞼潰爛。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

[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方中炒牛蒡子薄荷、炒僵蠶柴胡疏風黃芩升麻連翹甘草馬勃板藍根有清熱瀉火解毒之效。

二、外治

(一)用擦藥方外擦局部,以清熱解毒,除濕止痛。

(二)局部敷布滑石粉或精製爐甘石粉,以除濕清熱

(三)穴位注射維生素B穴位注射(第四頸椎旁開5分處)。

[預防調攝]

對本病的預防,平素應注意增強體質,精神舒暢,避免過勞、睡眠不足眼瞼外傷等。

發病後的護理也特別重要,盡量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及時清除滲液膿液,不宜用水製劑或中藥煎劑直接薰洗。避免用手揉搓患部。

[轉歸預後]

本病包括的西醫眼科病種甚多,預後各類型差異很大。如屬眼瞼帶狀皰疹,無角膜併發症者,一般作好處理,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一旦侵及角膜則嚴重影響視力,預後不良。如屬眼瞼濕疹者,病情纏綿難愈。但若不繼發感染,也不會使眼瞼潰爛。護理不好,侵及結膜、角膜者,病情加重,治療更增加困難。如屬丹毒,則發展迅速,失治可使局部產生壞疽,一般預後不良。屬眼皮膚炎者,失治也可化膿,或侵及瞼深層而成瞼膿腫。總之,無論哪一種,護理好並及時治療,是預後好壞之關鍵。

[文獻摘要]

一、《醫宗金鑒.眼科心法要訣.風赤瘡痍歌》:「風赤瘡痍眥瞼生,黑睛端好瞼爛紅,脾經風熱宜急治,久生翳膜遮瞳睛,加減四物湯生地苦參牛蒡薄荷風,當歸赤芍天花粉,連翹荊芥穗川芎。」

二、《眼科纂要.眼皮腐爛》:「岩按,此症乃濕熱停滯於脾胃所致,宜服除濕湯,兼服決明丸。若爛甚者,須加灸法於眼魚尾穴,以小艾灸四、五壯,以膏藥封之絕妙。」

32 瞼弦赤爛 | 上胞下垂 32
關於「中醫眼科學/風赤瘡痰」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