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組織浸潤僅限於粘膜層粘膜下層者均屬早期胃癌,判斷早期胃癌的標準不是其面積的大小和是否有局部淋巴結轉移,而是其深度。胃癌可以說是我國的主要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的高發區分布很廣,其死亡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4%左右,名列各類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幽門螺桿菌在胃裡造成的創傷會使胃組織更容易受香煙中致癌物質的影響

目錄

早期胃癌概念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癌組織浸潤僅限於粘膜層及粘膜下層者均屬早期胃癌,判斷早期胃癌的標準不是其面積的大小和是否有局部淋巴結轉移,而是其深度。胃癌可以說是我國的主要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的高發區分布很廣,其死亡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4%左右,名列各類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幽門螺桿菌在胃裡造成的創傷會使胃組織更容易受香煙中致癌物質的影響。  

早期胃癌症状

在我國常見的癌症中,胃癌的死亡率僅次於肺癌肝癌腸癌。由於80%的早期胃癌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状,故胃癌有「隱形殺手」之稱。因此,揪住胃癌的「狐狸尾巴」,早發現、早治療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其實,只要稍加留意,胃癌還是有徵兆可尋的。

早期胃癌病人臨床症状不明顯,很多症状可以跟其他的胃病相混合,加大了早期胃癌的排查。早期胃癌病人一般僅部分有輕度消化不良等症状,如上腹隱痛不適、輕微飽脹、疼痛、噁心噯氣等,而這些症状並非胃癌特有,可見於慢性胃炎潰瘍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正常人偶爾也會出現。

但早期胃癌70%以上可無任何症状,部分病人可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或疼痛,進食後症状往往加重。隨著病情的進展,疼痛加劇,發作頻繁,伴有食慾下降,疲倦乏力噁心嘔吐,暖氣泛酸,胃部灼熱。

1、80%以上的患者,出現上腹部疼痛。

2、約1/3患者出現胃部悶脹、上腹不適、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

3、1/3的患者雖沒有明顯消化系統症状,但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消瘦和疲倦無力

4、部分患者表現為泛酸、燒心、噁心、嘔吐、噯氣或黑大便等症状  

症状一:胃部疼痛

多數胃癌患者發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開始僅僅是感到上腹部不適或有膨脹、沉重感,有時心窩部隱隱作痛,因此,常被患者誤認為是胃炎或潰瘍病,治療後症状可暫時緩解。如病變發生在患者的胃竇部,則可誘發十二指腸的功能改變,出現類似潰瘍病的節律性疼痛,也常被患者忽視,直到出現持續性疼痛甚至出現黑便或嘔血等症状時才引起患者的注意,而此時患者的病情往往已發展到了胃癌的晚期,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因此,必須警惕胃部疼痛這一無特殊性的胃癌早期信號,特別是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更要注意,並應及時做胃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症状二:食慾減退、消瘦、乏力

患者出現食慾減退、消瘦、乏力,也是一組常見而又缺乏特異性的胃癌早期信號。食慾減退且不伴胃部疼痛者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現,若與胃痛症状同時出現並排除肝炎時,尤應引起重視。有些患者因在進食後出現腹脹、噯氣等症状後便自動限制日常飲食,致使體重下降,出現消瘦、乏力的現象。由於患者腹脹的位置多在劍突下或偏右的地方,因此很容易被誤診為膽囊疾病。  

症状三:噁心、嘔吐、嘔血、便血

胃癌的早期患者還可出現食後飽脹感並伴有輕度噁心的症状。賁門部的腫瘤開始可出現進食不順,以後逐步出現吞咽困難和食物反流等症状。胃癌早期患者也常出現便血的症状,這是由病變破壞了胃內小血管所致。少量胃內出血的患者可表現為大便潛血陽性,出血量多時可表現為嘔血和黑便。平日無胃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現黑便尤應警惕胃癌的發生。

此外,患者如出現腹瀉便秘、胃下部不適、按壓上腹有深壓痛及輕度肌緊張等症状,也可視為胃癌的早期信號,應及早進行全面檢查。  

早期胃癌的隱蔽性

綜上所述,胃癌的隱蔽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早期胃癌患者80%沒有症状,少數患者即使有症状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食欲不振、腹部不適等。這些症状極易同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相混淆。因此,患者千萬不要簡單地根據一些症状來判斷自己的病情,更不可自己到藥店買藥治療。

第二,以胃外表現為主的胃癌,易被忽視。胃癌的胃外表現主要包括:以卵巢轉移為首發表現,胃腸道的症状不明顯;以肝轉移為首發表現,胃癌的肝轉移率為45.9%~46.5%;以體表淋巴結腫大為首發表現,後才查出胃癌。

因此,需提醒人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要注意對胃癌的預防,比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飲食,少吃或不吃腌菜、油煎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高危人群一定要養成定期檢查身體的習慣,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有的患者認為胃切除之後就不會再得胃癌了。其實不然,胃在被大部分或全部切除後,仍然有可能發展為殘胃癌。因此,胃癌患者對此絕不能掉以輕心。  

早期胃癌分期

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均可出現上消化道出血 ,常為黑便。少部分早期胃癌可表現為輕微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即黑便或持續大便隱血陽性。多見於息肉樣和潰瘍樣早期胃癌 ,為病灶表面糜爛或癌腫侵犯毛細血管 ,引起長期少量出血所致 ,也可見於病灶較平坦的早期胃癌中各亞型。其特點是不易為藥物治療所控制。凡無胃病疾患的老年人 ,一旦出現黑便更應警惕胃癌的可能。如糞便呈柏油狀 ,大便隱血試驗持續陽性 ,特別是在一般飲食控制或服用胃病藥物後也不易止住時 ,是很重要的早期胃癌症状之一。因此有此症 狀者應及時到有條件的醫院行胃鏡上消化道鋇餐 X 線等檢查 ,以明確診斷。

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也是一組常見而又缺乏特異性的胃癌信號 ,而且呈進行性日益加重。有些是繼發於消化不良症状 ,病人因在進食後出現腹脹、噯氣而自動限制日常飲食 ,致使體重下降而消瘦、乏力。另外 ,噁心、嘔吐也可進一步丟失營養 ,造成營養不良 ,加重消瘦乏力症状。當然進展期胃癌的後期消瘦乏力就更明顯了。

另外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病理學上絕大多數胃癌是發生在慢性胃炎( 尤其是萎縮性胃炎 ) 、幽門螺桿菌( HP )感染殘胃炎胃息肉、胃潰瘍等基礎上的 ,因此部分病人長期有慢性胃病史 ,有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等症状。在此基礎上 ,如近期內疼痛、上腹飽滿等性質有所改變或程度有所加重 ,與飲食有關的疼痛節律變化 ,或服藥後不能緩解 ,或出現消瘦乏力等 ,那就更要警惕胃癌的發生。  

胃癌患者飲食宜忌

胃癌患者飲食尤其要注意,適宜吃什麼不適宜吃什麼,  

適宜

(1)宜多吃能增強免疫力、抗胃癌作用的食物,如山藥、扁豆、薏米、菱、金針菜、香菇、蘑菇、葵花籽、獼猴桃無花果蘋果沙丁魚蜂蜜、鴿蛋、牛奶、豬肝、沙蟲、猴頭菌、鮑魚、針魚、海參、牡蠣、烏賊、鯊魚、老虎魚、黃魚海馬、甲魚。

(2)宜多吃高營養食物,防治惡病質,如烏骨雞、鴿子、鵪鶉、牛肉豬肉兔肉、蛋、鴨、豆豉豆腐鰱魚鯇魚、刀魚、塘蝨魚青魚、黃魚、烏賊、鯽魚、鰻、鯪魚、鯧魚泥鰍、蝦、淡菜、豬肝、鱘魚。

(3)噁心、嘔吐宜吃蓴菜、柚子、橘子、枇杷粟米核桃、玫瑰、楊桃、無花果、姜、藕、梨、冬菜、芒果、烏梅蓮子

(4)便血宜吃淡菜、龜、鯊、魚翅、馬蘭頭、金針菜、猴頭菌、蜂蜜、薺菜、香蕉、橄欖、烏梅、木耳羊血蠶豆衣、芝麻柿餅豆腐渣、螺等。

(5)腹瀉宜吃鯊魚、扁豆、梨、楊梅、芋艿、栗子石榴、蓮子、芡實、青魚、白槿花

(6)腹痛宜吃金橘、捲心菜、比目魚、鱟魚、蛤蟆魚、沙蟲、海參、烏賊、黃芽菜、芋頭花

(7)防治化療副作用的食物:獼猴桃、蘆筍桂圓、核桃、鯽魚、蝦、蟹、山羊血鵝血、海蜇、鯇魚、塘蝨、香菇、黑木耳、鵪鶉、薏米、泥螺、綠豆、金針菜、蘋果、絲瓜、核桃、龜、甲魚、烏梅、杏餅、無花果。  

禁忌

(1)忌煙、酒。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蔥、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3)忌霉變、污染、堅硬、粗糙、多纖維、油膩、粘滯不易消化食物。

(4)忌煎、炸、煙熏、腌制、生拌食物。

(5)忌暴飲暴食,硬撐硬塞。  

早期胃癌的治療

根據近年日本學者的報告,早期胃癌病人占手術切除胃癌病人的 50 %,其 5 年生存率可達 70 %。目前我國早期胃癌病人所佔比例仍比較低,文獻報導為 4 %~ 10 %。如何提高我國早期胃癌的檢出率,以改善胃癌預後是當務之急。

早期胃癌的概念於 1962 年由日本內鏡學會最早提出,定義為癌腫的浸潤局限於粘膜或粘膜下層,不論其有無淋巴結轉移。此類胃癌預後良好, 5 年生存率達 90 %以上,而進展期胃癌一般為 30 %~ 40 %。提高胃癌的早期診斷率,增加早期病例的比例是改善胃癌預後的關鍵。

北京協和醫院自 1990 年至 2001 年共收治經手術治療的胃癌 789 例,其中早期胃癌 85 例,占同期收治病例的 10.8 %。 85 例早期胃癌中男性 62 例,女性 23 例,男女之比為 2.7:1 。發病年齡 29 ~ 80 歲,平均 57 歲,發病高峰年齡為 50 ~ 69 歲。伴有慢性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史者 35 例,占 41 %。臨床症状大多為上腹部疼痛不適 (96.5 % ) ,少數患者伴有黑便、食慾減退及消瘦等症状。 40 例病人術前行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其中胃癌 15 例,胃潰瘍 14 例,余 11 例未見異常。除 1 例病人外,其餘 84 例病人術前均行胃鏡檢查並同時行活檢病理學檢查。胃鏡下肉眼診斷胃癌 30 例,胃癌不除外 33 例,胃潰瘍 14 例,胃炎 7 例;活檢診斷胃癌 74 例 (88.1 % ) ,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10 例 (11.9 % ) ;術前行便潛血檢查 57 例,陽性 14 例 (24.6 % ) 。

85 例早期胃癌病人中, 12 例行胃癌 D1 根治術, 73 例行 D2 根治術。遠端胃大部切除術 78 例(均為畢 I 式),近端胃大部切除術 2 例,全胃切除術 5 例。除 1 例術後出現胃排空障礙外,無其他手術併發症

術後標本病理學診斷結果顯示, 85 例早期胃癌的病灶類型為: Ⅰ 型 2 例, Ⅱ a 型 6 例, Ⅱ b 型 8 例, Ⅱ c 型 29 例, Ⅱ b + Ⅱ c 型 11 例, Ⅲ 型 15 例, Ⅱ c + Ⅲ 型 8 例,其他 6 例。病變部位按 A 、 M 、 C 分區法, A 區 47 例, M 區 35 例, C 區 3 例。侵及粘膜下層者 38 例,粘膜內癌 47 例。最小腫瘤病灶直徑為 0.3 cm ,最大為 7.5 cm, 平均為 1.97 cm 。其中微小胃癌 (≤ 5 mm)10 例,占 11.8 %;小胃癌( 6 mm ~ 10 mm ) 18 例,占 21.2 %。高分化腺癌 17 例,中分化腺癌 32 例,低分化腺癌 26 例,印戒細胞癌 8 例,粘液腺癌 2 例。胃周淋巴結轉移癌 6 例,占 7.1 %,其中侵及粘膜下層者 4 例,粘膜內癌 2 例。

隨訪時間為 4 個月~ 12 年,平均 49.3 個月。 5 年、 10 年生存率分別為 93.7 %和 87 %。術後胃癌複發 1 例,發生遠處轉移 2 例,分別為骶骨轉移和肝轉移。

早期胃癌沒有特異性症状,甚至毫無症状。常表現為中上腹部不適或疼痛,與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症狀相似。多數病人伴有胃潰瘍或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史。早期胃癌上消化道造影檢出率較低,加上國內尚不能開展高危人群的胃鏡普查,所以我國目前早期胃癌檢出率較低。

用纖維胃鏡可直接觀察胃內形態變化,並能採取病變組織行活檢,是診斷早期胃癌的首選方法。胃鏡檢查加病變組織活檢能使早期胃癌的診斷率達 90 %以上。提高早期胃癌檢出率的關鍵在於,提高臨床檢查技能及醫患雙方對胃癌的警覺性。對 40 歲以上出現不明原因上腹部症状者,可常規行內鏡檢查,對慢性胃病患者應定期複查胃鏡。胃鏡下活檢病理報告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人,應重複多次胃鏡及活檢,以免延誤診斷。

早期胃癌的治療目前仍以開放性手術治療為主,依據癌的部位及病灶大小不同,可採用近端或遠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淋巴結清除範圍:局限於粘膜內的早期胃癌可只清除第 1 站 (D1) ,侵及粘膜下者應作第 2 站淋巴結清除 (D2) 。其預後較好,術後 5 年生存率為 93.7 %。

早期胃癌術後複發及遠處轉移的發生率較低,文獻報導小於 5 %,故術後一般不需化療。伴有胃周淋巴結轉移的早期胃癌病人術後複發及遠處轉移的發生率較高,應給予化療,並定期隨訪。

關於「早期胃癌」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