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化膿性中耳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耳鼻咽喉科疾病 >> 化膿性中耳炎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目錄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大多由於感冒,少數由鼓膜外傷後,細菌乘機侵入,多見於兒童,因兒童抵抗力差,易患感冒、麻疹猩紅熱等,且兒童咽鼓管較短、寬,幾呈水平位,雙鼻捏緊擤涕或平躺餵奶,細菌極易入侵中耳而發病。這並非一般所說因為眼淚流入外耳道所引起。病人突然出現劇烈耳痛,聽力下降,兒童則表現為哭鬧不休、揉耳,伴發熱,一旦流出較多粘膿,即表示鼓膜已經潰穿。

應使用足量抗生素。鼓膜未穿孔,耳道尚無膿液流出時,可用1%酚甘油滴耳;鼓膜已穿孔、流膿,先用雙氧水洗淨膿液,滴入0.25%氯黴素液等抗生素滴耳液,鼻內滴1%麻黃素液使咽鼓管通暢有助改善中耳引流。治療得當,多數急性病例短期可獲痊癒,鼓膜穿孔也能自行癒合。

急性期發熱、耳痛等症状消退,但流膿持續2~3月不止,提示轉入慢性;部分病人炎症可波及粘膜、骨膜甚至骨質,破壞聽骨。病變繼續發展,則出現各種顱內外併發症,如見流出的膿液量少,但持續不停,氣味有惡臭,時帶血絲,要提高警惕,爭取X線攝片以明確有無「膽脂瘤」。所謂「膽脂瘤」並非真性腫瘤,是由於中耳上皮脫屑堆積,使周圍骨質吸收破壞,炎症擴散,會引起嚴重的顱內外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故應及早診治。

長期患慢性中耳炎者,突然出現發熱,劇烈頭痛,耳內跳痛,可能是顱內外併發症的徵兆。膿液中持續帶有血絲,不發熱,但出現耳痛、口眼歪斜等症状時,應想到有中耳惡性腫瘤的可能。

急性中耳炎穿孔流膿後,疼痛不減,或流膿突然減少,耳後乳突紅腫壓痛,多是急性乳突炎,要加大抗生素的用量。

如果炎症仍不能控制,要作手術切開引流,以免引起併發症。

參看

32 非化膿性中耳炎 | 耳部損傷 32
關於「醫療康復/化膿性中耳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