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學/眶假瘤
醫學電子書 >> 《眼科學》 >> 眼眶疾病 >> 眼眶炎症 >> 眶假瘤 |
眼科學 |
|
(一)病因:
眶假瘤(pseudotumorof the orbit)是一種非特異性慢性增殖性炎症,因具有真性眶腫瘤的症状而得名。眶假瘤並不少見,瘤體有者彌散,有者局限,可發生於各年齡,以男性病人較多。引起本病的原因依次如下:1.非特異性肌炎伴有眶靜脈炎;2.區域性感染如鼻竇炎、鞏膜炎、脈絡膜視網膜炎等;3.病灶感染如齲齒、齒槽膿腫、骨髓炎、皮膚感染;4.血管性病因如眶靜脈栓塞、結節 性動脈周圍炎;5.變態反應;6.病毒引起的組織核蛋白改變產生的自身免疫反應;7.在中毒、缺氧、以及血管改變的基礎上引起眶脂肪組織壞死的刺激。
(二)臨床表現
在先兆期,眼神經分布區有陣痛、伴有流淚、結膜水腫和眼球突出、至發展期,眼球迅速向正前方中度突出,不能複位,同時眼瞼和結膜水腫加劇,早期出現眼運動障礙甚至顯著的視力下降。在眶緣附近或眼眶深部多數可觸摸到腫塊。偶見在眼球受壓迫時視網膜靜脈擴張淤滯、視乳頭水腫及視網膜脈絡膜炎的改變。X線拍片無骨質破壞。但可見到緻密陰影或眶腔擴大。在少數情況可發生骨質改變,視神經擴大,因而誤診為惡性腫瘤。眶靜脈造影往往不見靜脈行經移位。超聲波檢查對假性瘤有定位意義。本病有自限性,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腫塊纖維化,病變趨於穩定。病理切片檢查時,見有不同程度的纖維組織增生,並有大量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血管壁變厚,硬化及玻璃樣變性。
從組織學方面,假瘤可分為六型:瀰漫炎症型,伴有大量淋巴細胞或漿細胞增生;慢性肉芽腫型,伴有眶脂肪壞死;硬化型,伴有膠原組織增生;慢性淚腺炎型,局部淋巴浸潤及淚腺管上皮增生;肌肉炎型,眼外肌肥大變性;脈管炎性、肉芽組織增生。嗜酸細胞浸潤。分型有利於提供治療參考依據。
(三)診斷:
假性腫瘤應於真性腫瘤相鑒別,近年來由於臨床診斷方法和技術的進步,對假瘤的診斷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其診斷要點是:
1.早期發展較快,而一般真性腫瘤發展較慢。
2.眼外肌易受累,故較早出現眼球運動障礙及復視等。
3.因肉芽增生壓迫,易造成眶內循環障礙,往往有結膜充血、水腫及眼疼。但眼底受壓現象很少。
4.有自限性,晚期眼球突出會自動停止,甚至因癜痕上收縮而下陷。
5.X線拍片,僅少數可見眶腔擴大,常無骨質破壞,多數有副鼻竇炎。有者可見眶內骨膜增厚,眶骨增生等現象。
6.在B型超聲波圖及CT片上可見到增粗的眼外肌或無邊界的增殖性組織。假瘤或在肌錐內,或在肌錐外。
7.有的假瘤在應用抗生素或激素類藥物治療後症状減輕,眼球突出可有明顯好轉,甚至炎症消退後眼球反而內陷,而真性腫瘤則沒有這種反應。因此臨床上一時難以鑒別真,假瘤時,可應用上述藥物進行試驗性治療。對假瘤來說既是治療,也可用作鑒別診斷。
8.對於實在難於做出鑒別診斷的病例,只有通過活組織檢查才能免於誤診。
(四)治療
一般多採用廣譜抗生素合併皮質類固醇聯合治療,特別是以漿細胞為主者效果最好,早期病例往往可以獲得明顯緩解好轉。放射療法適用於以淋巴細胞為主的假瘤,早期當細胞結構尚未纖維化時,能有一定效果。但晚期由於纖維組織增生,藥物及放射治療的效果都不明顯,眼球高度突出及/或視力出現嚴重障礙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但應慎重選擇施行,因為手術後仍有複發可能。
參看
海綿竇血栓形成 | 眼眶寄生蟲病 |
|
|
關於「眼科學/眶假瘤」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