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耳症候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心-耳症候群(cardio-auditory syndrome)又稱心臟-耳聾症候群Q-T間期延長症候群(Q-T interval syndrome)。有三大特徵:Q-T間期延長、暈厥發作及耳聾。主要症状是短程的暈厥發作,常因激動、生氣、憂慮、過度疲勞等誘發。伴有先天性耳聾者又稱Jervell-Lange-Neilsen症候群,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無耳聾者又稱Romano-Ward症候群,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目錄

心-耳症候群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心-耳症候群病因目前尚未明確,一般認為是與交感神經功能不全有關,因為當增加交感神經興奮的情況如情緒興奮、體力活動等可誘發症状

(二)發病機制

多數情況下是心臟左、右兩側交感神經之間的張力不平衡造成的,因為右側交感神經張力低於左側。根據以上推論,臨床應用β阻滯藥和左側頸胸交感神經節切除術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病理研究發現竇房結房室結、希氏束及心室肌內均有局灶性神經炎神經變性。心室肌內的神經病變對心室復極異常和Q-T間期有重要關係,並提出這種神經病變是一種慢性病感染或某種非感染性變性造成。

其他的假設尚有心肌代謝,如心肌內某種酶的先天性缺乏及心室傳導系統異常等。

心-耳症候群的症状

心-耳症候群有三大特徵:Q-T間期延長暈厥發作及耳聾

心律失常是暈厥、猝死的主要原因。主要症状是短程的暈厥發作,常因激動、生氣、憂慮、過度疲勞等誘發。部分病例發作前有胸悶心悸嗅覺或軀體感覺異常等先兆,繼之眩暈、暈厥,持續數秒、十餘秒或更長時間,並可表現蒼白、出汗、發紺、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甚至猝死。發作後有數分鐘定向力障礙,部分還有噁心嘔吐頭痛全身不適,疲倦或嗜睡,常被誤診為癲癇癔病。輕度發作無意識喪失,可感到一時性心悸、胸部發脹、視力模糊或眩暈。發作次數不定,有時一天幾次,一年幾次,甚至一生中僅1~2次,初次發作多見於嬰兒或幼兒,也可延遲至青少年或更遲才發病,尤其是無耳聾者。

定向力:對時間、地點及人物,以及對自己本身狀態的認識能力。

定向力障礙:缺乏對人、地點、時間或環境的定向力。

癲癇: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突然意識喪失,繼之先強直後陣攣性痙攣。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傷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續數十秒或數分鐘後痙攣發作自然停止,進入昏睡狀態。醒後有短時間的頭昏煩躁疲乏,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若發作持續不斷,一直處於昏迷狀態者稱大發作持續狀態,常危及生命。失神發作(小發作):突發性精神活動中斷,意識喪失、可伴肌陣攣自動症。一次發作數秒至十餘秒。腦電圖出現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綜合。

癔症,又稱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譯音。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故有人稱其為「疾病模仿家」。由明顯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或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組疾病,表現為急起的短暫的精神障礙、身體障礙(包括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這些障礙沒有器質性基礎。病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及遺傳,但性格因素,如情感豐富、暗示性強、自我中心、富於幻想等,也可能成為癔病的誘因。

典型病例診斷不困難,如Q-T間期延長及T波改變不明顯,可於運動後再檢查心電圖,如出現Q-T間期更延長、T波大小交替,仍可診斷本病徵。

心-耳症候群的診斷

心-耳症候群的檢查化驗

一、實驗室檢查

一般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檢查,結果均無無明顯異常。

二、輔助檢查

1、心電圖Q-T間期延長為其特徵,T波寬大、切跡、高尖、雙向或倒置。多與U波融合。同一病人在不同時期或短瞬間Q-T間期和T波的變化很大,在情緒激動或運動時Q-T間期更延長,並有T波大小交替現象,尤在暈厥前易見到。暈厥時或暈厥前後可見到頻發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偶為心臟停搏。Q-T間期延長,使心室易損期相應延長並後移,造成室性期前收縮易落在易損期而致心室顫動,它是暈厥、猝死的主要原因。Q-T間期隨年齡增長趨向於縮短。心電圖常伴有竇性心動過緩

2、聽力檢測:有的可發現聽力下降

心-耳症候群的鑒別診斷

未及時發現Q-T延長者的暈厥,注意與癲癇癔病患者相鑒別,腦電圖檢查有助於癲癇的鑒別。可做運動試驗心電圖出現Q-T延長,應警惕本症。

癲癇: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突然意識喪失,繼之先強直後陣攣性痙攣。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傷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續數十秒或數分鐘後痙攣發作自然停止,進入昏睡狀態。醒後有短時間的頭昏煩躁疲乏,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若發作持續不斷,一直處於昏迷狀態者稱大發作持續狀態,常危及生命。失神發作(小發作):突發性精神活動中斷,意識喪失、可伴肌陣攣自動症。一次發作數秒至十餘秒。腦電圖出現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綜合。

癔症,又稱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譯音。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故有人稱其為「疾病模仿家」。由明顯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或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組疾病,表現為急起的短暫的精神障礙、身體障礙(包括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這些障礙沒有器質性基礎。病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及遺傳,但性格因素,如情感豐富、暗示性強、自我中心、富於幻想等,也可能成為癔病的誘因。

心-耳症候群的併發症

心-耳症候群可致猝死,可見到頻發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

猝死:醫學定義:①1979年國際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學會以及1970年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猝死為:急性症状發生後即刻或者情況24小時內發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數學者傾向於將猝死的時間限定在發病1小時內。②世界衛生組織定為發病後6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特點:①死亡急驟,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

頻發室性期前收縮:室性期前收縮是指由希氏束分支以下起搏點提早產生的心室激動,又稱室性異位搏動,為小兒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由折返或自律性增高所致。頻發(>6次/分或30次/小時),持續呈聯律的,連續發生2-3次早搏,呈多源性或短陣心動過速者。QRS波群畸形顯著或時限>0.14秒者。

室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是指起源於希氏束分叉處以下的3-5個以上寬大畸形QRS波組成的心動過速。與陣發性室上形式上心動過速相似,但症状比較嚴重。小兒煩躁不安、蒼白、呼吸急促。年長兒可訴心悸心前區疼痛、嚴重病例可有昏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等。發作短暫者血液動力學的改變較輕,發作持續24小時以上者則可發生顯著的血液動力學改變。體檢發現心率增快,常在150次/min以上,節律整齊,心音可有強弱不等現象。

心室顫動:心室顫動(ventricularfibrillation,VF,簡稱室顫)是由於許多相互交叉的折返電活動波引起,其心電圖表現為混亂的記錄曲線在細胞水平,電活動可能還是存在的,但從心臟整體效應來看並無機械收縮,因而無有效心排量。

心-耳症候群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病因仍不清楚,參照先天性疾病的預防方法。預防措施應從孕前貫穿至產前:

婚前體檢在預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作用大小取決於檢查項目和內容,主要包括血清學檢查(如B肝病毒梅毒螺旋體愛滋病病毒)、生殖系統檢查(如篩查宮頸炎症)、普通體檢(如血壓心電圖)以及詢問疾病家族史、個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遺傳病諮詢工作。

孕婦儘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遠離煙霧、酒精、藥物、輻射、農藥、噪音、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在妊娠期產前保健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系統的出生缺陷篩查,包括定期的超聲檢查、血清學篩查等,必要時還要進行染色體檢查

一旦出現異常結果,需要明確是否要終止妊娠;胎兒在宮內的安危;出生後是否存在後遺症,是否可治療,預後如何等等。採取切實可行的診治措施。

所用產前診斷技術有:①羊水細胞培養及有關生化檢查(羊膜穿刺時間以妊娠16~20周為宜);②孕婦血及羊水甲胎蛋白測定;③超聲波顯像(妊娠4個月左右即可應用);④X線檢查(妊娠5個月後),對診斷胎兒骨骼畸形有利;⑤絨毛細胞性染色質測定(受孕40~70天時),預測胎兒性別,以幫助對X連鎖遺傳病的診斷;⑥應用基因連鎖分析;⑦胎兒鏡檢查

通過以上技術的應用,防止患有嚴重遺傳病和先天性畸形胎兒的出生。

心-耳症候群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用藥

心-耳症候群若無症状且在運動後心電圖無改變者,不需要治療,但應定期做運動試驗,若運動後Q-T更延長,有T波交替、室性異位心律等,應予治療。

1、普萘洛爾(心得安):服用β阻滯藥普萘洛爾(心得安),療效不滿意時,應使用大劑量,使達到足夠的阻滯作用,甚至出現副作用時為止。有效阻滯的標誌是暈厥發作終止,室律失常消失,而Q-T間期可縮短或無改變,因為普萘洛爾(心得安)主要是預防異位心律的發生和避免交感神經的異常興奮,不直接影響Q-T間期本身。

普萘洛爾(心得安):可治療心律失常心絞痛高血壓。亦可用於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能迅速控制心動過速、震顫、體溫升高等症状。副作用為:有乏力嗜睡頭暈失眠、惡化、腹脹皮疹、暈厥、低血壓心動過緩等反應。哮喘過敏性鼻炎竇性心動過緩、重度房室傳導阻滯心源性休克、低血壓症病人忌用。

2、加用東莨菪鹼:遇心動過緩者可加用東莨菪鹼。

東莨菪鹼:臨床用為鎮靜藥,用於全身麻醉前給藥、暈動病震顫麻痹狂躁精神病有機磷農藥中毒等。注意事項:由於本品既興奮呼吸又對大腦皮質鎮靜作用,故用於搶救極重型流行性乙型腦炎呼吸衰竭(常伴有劇烈頻繁的抽搐)亦有效。常有口乾眩暈,嚴重時瞳孔散大皮膚潮紅、心率加快、興奮、煩躁譫語驚厥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病人禁用。

3、起搏器:必要時安置按需起搏器。

4、苯妥英鈉: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還能減低星狀神經節軸突傳遞的作用,可與普萘洛爾(心得安)聯合使用。

苯妥英鈉:用於癲癇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局限性發作。亦用於三叉神經痛和心律失常。適用於治療全身強直-陣孿性發作、複雜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顳葉癲癎)、單純部分性發作(局限性發作)和癲癎持續狀態。不良反應如下:神經系統:可見眩暈、頭痛、震顫、構音障礙復視共濟失調等。造血系統:可引起葉酸缺乏等,少數有巨幼紅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等。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胃痛食欲不振便秘等。骨骼系統:微生素D缺乏症、佝僂病骨軟化等。過敏性反應:皮疹、紅斑狼瘡紫癜等。另有齒齦增生毛髮增生肝損害、致畸反應等。

5、手術:β阻滯藥療效不滿意時,可手術切除左側頸胸交感神經節

6、禁用奎尼丁胺碘酮等藥物可使Q-T間期延長,加重病情,故禁忌使用於本病徵的治療。

(二)預後

本病徵隨年齡增長,發作次數有減少趨勢。應用β阻滯藥治療後,本病徵病死率已由治療前的73%下降到6%。死亡病例中2/3不滿10歲,其中半數小於5歲。

參看

關於「心-耳症候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