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髮異常
A+醫學百科 >> 毛髮異常 |
毛髮異常一般可分為:毛髮脫落、禿髮、多毛症、毛髮變色、毛髮畸形、毛髮變質。病因可分為先天性、遺傳性、原發性、後天性、醫原性及創傷性。
目錄 |
毛髮異常的原因
一、先天性遺傳性
(一)先天性禿髮
1.先天性禿髮 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家族史,部分為近親結婚史。一般分全身性及局限性,常合併甲、牙、骨骼發育不良畸形。
2.ROthlnnd-Thomsen症候群 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毛髮稀疏、頭部禿髮、伴林儒。
3.共濟失調白內障症候群 為常染色體 隱性遺傳。有毛髮稀疏伴白內障,智力遲鈍。
5.普禿症候群 考慮為外胚葉發育不良。
8.少毛症 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二)後天性脫髮
也叫獲得性脫髮
1.內分泌因素
1)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
2)性腺功能減退症
3)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2.慢性疾病 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肝硬化、腎炎、惡性腫瘤。屬營養障礙性機理。
3.皮膚科疾病 包括:麻風、梅毒、剝脫性皮炎、黃癬、膿癬了局性硬皮病、放射性皮炎。斑狀萎縮、面部萎縮性毛囊角化病。
4.嚴重性急性傳染病 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猩紅熱。屬於營養障礙性,為暫時性。
5.藥物性 常見的為兔疫抑制劑,抗腫瘤類藥物如:白血寧、環磷酸胺、甲氨蝶吟、乙雙馬琳、乙亞胺、硫哇瞟嶺等。為藥毒性反應。
8.斑禿 目前支持斑禿與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有關。常與自身免疫疾病並發。根據統計資料,甲狀腺疾病與斑禿最相關,約佔8%-28%,且女性發病高於男性。
9.假性斑禿 又稱萎縮性斑禿。原因不明,發脫後不再生。目前認為是扁平苔舞的一種變型。
10.男性型脫髮 目前認為遺傳易感性和雄性激素增高、雙重因素有關。
11.女性雄激素源性脫髮 病因也屬遺傳易感性及雄激素增高有關。
12.休止期脫髮 系因發受牽拉、藥物、慢性系統性疾病引起。
二、多毛症
(一)先天性多毛症
1.全身多毛症 出生時即有,為先天性。而後先性多毛症起於青春期,由於內分泌紊亂。
2.先天性色疲 出生時即有,隆起較大,界限清,伴有黑色粗毛。
3.先天性胎毛增多症 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兩型:一為狗臉型,一為猴臉型。
(二)後天性多毛症
1.婦女多毛症 妊娠時多毛屬生理現象。婦女糖尿病症候群引起長須,為垂體瘤引起。
3.醫源性多毛症 在臨床上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睾丸酮、青黴素及米諾地爾、鏈黴素,可引起多毛症。
三、發的顏色改變
(一)先天性
1.白化病 屬先天遺傳性。
2.Rothmund症候群 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頭部早期白髮症,伴株儒症。
3.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 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毛髮變灰色。
(二)後天性 多見於繼發於自捷風的自發。
四、毛髮畸形
(一)先天性遺傳性
1.環狀發 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2.念珠狀發 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3.扭曲發 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4.玻璃絲狀發 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5.羊毛狀發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二)原因不明
竹節狀發、結節性脆發、結毛症、毛髮縱裂、管狀發、小棘狀毛雍症。
毛髮異常的診斷
診斷思路從病因分析來看,毛髮異常性疾病46種中,先天性遺傳性因素22種,佔48.88%。後天獲得性23種,佔51.12%。其中內分泌6種,藥物3組(共17種藥物),各種急慢性疾病4組中(共19種病),生理性(一為妊娠、一種為老年性),外傷一種,原因不明6種。故後天性發異常病,主要為:內分泌異常、各種急慢性病組、藥物性,特別是免疫抑制劑抗癌藥物。這些統計分析可提供我們明確的診斷思路。故病史應著重家族史、遺傳史。而用藥史,特別是免疫抑制性藥物也應作為重點調查和詢問。至於急慢性各種疾病及傳染病,則應著重於麻風、梅毒、結締組織病中的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及黃癬、膿癬、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為主。以上情況可提供參考。
毛髮異常的鑒別診斷
毛增多症和多毛症是在身體非雄激素依賴部位出現生長出的毛髮過多,可以是先天的或後天的,泛發的或局部的。但在正常情況下,種族不同毛髮可有差異,不僅顏色不同, 數量也有不同,如希臘男性胸毛很多,而我國男性胸毛則較少。與毛增多症不同,多毛症指女性毛過多,只發生在雄激素依.賴部位,纖細毳毛變為粗重的短毛。女性毛過多,有男性化的表現,影響美觀。
毛髮乾枯,又稱頭髮乾燥、毛髮枯少等。因毛髮缺乏滋潤而無光澤,甚則干焦,易於折落,常伴有皮膚乾燥。頭髮的主要成分是含硫胺基酸的蛋白質, 因此每日應攝入適量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如魚類、瘦豬肉、牛奶、乳製品及豆製品。乾燥的頭髮是由乾燥的頭皮造成(頭皮的皮脂分泌不夠)。
毛髮稀少:有的人,身上的毛髮非常稀少,醫學上稱為「特發性毛髮稀少」。特發性毛髮稀少症多有家族史,患者除了有陰毛、腋毛缺失外,全身毛髮普通稀疏,但無其他不適,性激素及性功能均正常,內分泌激素也正常。此症對人體無任何影響,也不會影響生育,不必治療。當然,陰毛缺失有時可發生於一些器質性疾病,如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睾丸女性化症候群等。但患者除陰毛稀少外,應該還伴有其他相應症状,如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還伴有頭髮、睫毛、眉毛、腋毛脫落、怕冷、全身浮腫、體重增加、甲狀腺激素水平降低等。性功能減退患者還有腋毛稀少、性器官發育不良、乳腺發育差、閉經、性激素水平低下等異常。如果實在不放心,可去看一次內分泌專科,進行甲狀腺激素、性腺激素、雄激素受體、雌激素受體、B超、染色體等檢查。萬一確實患有以上疾病,可接受相應治療。
永久性脫髮(即男性型脫髮)的掉發過程是逐漸產生的。開始時,頭前額部的頭髮邊緣明顯後縮,頭頂部頭髮稀少;然後逐步發展,最後會發展到只剩下頭後部,頭兩側一圈稀疏的頭髮。
毛髮色淡而呈棕色:常見於苯丙酮尿症,患者由於酪氨酸酶受抑,使黑色素合成減少,故患兒毛髮色淡而呈棕色。苯丙酮尿症(phenyl ketonuria,PKU)是由於肝臟苯丙氨酸羥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或活性減低而導致苯丙氨酸代謝障礙的一種遺傳性疾病。在遺傳性胺基酸代謝缺陷疾病中比較常見。
全身毛髮呈灰白色:先天性全身性白髮病與白化病伴發,全身毛髮呈灰白色,皮膚及虹膜均缺乏色素。毛髮全部或部分變白的特徵性即可診斷。
診斷思路從病因分析來看,毛髮異常性疾病46種中,先天性遺傳性因素22種,佔48.88%。後天獲得性23種,佔51.12%。其中內分泌6種,藥物3組(共17種藥物),各種急慢性疾病4組中(共19種病),生理性(一為妊娠、一種為老年性),外傷一種,原因不明6種。故後天性發異常病,主要為:內分泌異常、各種急慢性病組、藥物性,特別是免疫抑制劑抗癌藥物。這些統計分析可提供我們明確的診斷思路。故病史應著重家族史、遺傳史。而用藥史,特別是免疫抑制性藥物也應作為重點調查和詢問。至於急慢性各種疾病及傳染病,則應著重於麻風、梅毒、結締組織病中的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及黃癬、膿癬、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為主。以上情況可提供參考。
毛髮異常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 2、保持良好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平時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3、必須在重油煙處工作的人,盡量保護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時出去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每年起碼做一次檢查等。 4.遠離煙霧、酒精、藥物、輻射、農藥、噪音、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
參看
- 小兒兩性畸形
- 小兒軟骨毛髮發育不良症候群
- 小兒軟骨外胚層發育不全症候群
- 小兒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
- 泌乳素瘤
- 黏多糖貯積症
- 脫髮
- 多毛症
- 禿頭
- 鋅缺乏病
- 小兒缺鐵性貧血
- 維生素K缺乏病
- 維生素E缺乏病
- 維生素A中毒症
- 同型胱氨酸尿症
- 外科皮脂腺囊腫
- 毛髮上皮瘤
- 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
- 點狀骨骺發育異常
- 垂體前葉機能減退症
- 腸病性肢皮炎症候群
- 白髮症
- 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
- 脂溢性皮炎
- 脊柱裂
- 小兒同型胱氨酸尿症
- 小兒黏多糖貯積症
- 小兒腸病性肢端皮炎
- 蕈樣真菌病和Sezary症候群
- 紅細胞生成性卟啉病
- 混合型卟啉病
- 遺傳性糞卟啉病
-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腦動脈病及動脈硬化伴皮質下梗死及白質腦病
- 毛囊瘤
- 皮膚癬菌病
- 先天性巨大色素痣
- 脫髮性毛囊炎
- 多毛狀小陰唇
- 斑狀白化病
- 老年性皮膚萎縮
- 網狀紅斑萎縮性毛囊炎
- 萎縮性毛周角化病
- 毛囊性黏蛋白病
- 男子雄激素源性禿髮
- 生長期脫髮
- 休止期脫髮
- 婦女雄激素源性禿髮
- 頭皮膿皰糜爛性皮病
- 假斑禿
- 頭皮糠疹
- 拉休尤-格拉哈姆-利特爾症候群
- 結節性脆發病
- 念珠狀發
- 婦女多毛症
- 醫源性多毛症
- 小棘毛壅病
- 瘢痕性脫髮
- 先天性血管萎縮性皮膚異色症
- 惡性營養不良病
- 腸病性肢端皮炎
- 脛前黏液水腫
- 原發性系統性澱粉樣變
- 類脂質蛋白沉積症
- 迴旋形線狀魚鱗病
- 著色性干皮病
- 大皰性表皮鬆解
- 先天性厚甲症
- 後天性大皰性表皮鬆解
- 扁平苔蘚
- 脫屑性紅皮病
- 拔毛狂
- 牛痘樣水皰病
- 放射性皮炎
- 合成樹脂皮炎
- 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 卵巢泡膜細胞瘤
- 黏多糖貯積症Ⅴ型
- 黏多糖貯積症Ⅷ型
- 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症候群
- 小兒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
- 小兒面部偏側肥大症候群
- 小兒早老症
- 小兒遺傳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 全身症状
關於「毛髮異常」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