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癬
A+醫學百科 >> 黃癬 |
黃癬是一種慢性皮膚傳染病,通常發生在頭皮,由髮癬菌 屬的細菌引起,特點是發囊上形成厚而黃的硬皮 。民間稱禿瘡、蒺藜頭/瘌痢頭,是由黃癬真菌感染頭皮及頭髮致成,傳染性很強。主要流行在農村,多見於7~13歲兒童,男女之比為9:1,但成人和青少年也可發生。
目錄 |
病理
本病發生於頭皮部,起初皮損為丘疹或膿皰,以後乾燥結痂,顏色淡黃,形成黃色、棕色或灰色痂皮。典型的黃癬痂表現為散在的圓形硫黃色痂,呈碟形,邊緣翹起,中心微凹,痂的中心常有兩三根頭髮貫穿,痂可蔓延擴大增厚,大小如黃豆或更大。此時該痂外觀與碟形相似,周邊稍稍隆起,中央略呈凹陷,其間有毛髮貫穿,此則所謂黃癬痂,系由黃癬菌集團、皮脂、鱗屑以及塵埃等組成。乃黃癬之重要特徵,對診斷有幫助。同時也提示該病此時具有較強傳染性,往往需要隔離治療。該痂質如豆渣,容易粉碎,嗅之有鼠臭味,這也是本病另一特點。相鄰的痂,可互為融合,形成大片灰黃色厚痂,若颳去結痂,其下可呈潮紅濕潤面或淺在性潰瘍,長期患黃癬能導致永久性瀰漫性脫髮斑片。儘管發已感染,但斷髮不明顯,頭髮仍能生長到正常長度。
臨床表現
病變處受感染頭髮呈干、枯、彎曲狀,並且有散在性脫髮,但無斷髮現象。患者頭皮四周不管多麼嚴重的病情,髮際處仍然留存約1厘寬左右的正常髮帶,此處頭髮可不受累。
黃癬自覺症状癢,病程纏綿,若不醫治,直至成人也無望自愈。多數局部炎症反應明顯。主要臨床表現是形成結痂,頭皮上炎性斑片,由於毛囊性瘢痕引起的永久性脫髮。有糜爛化膿者,可伴發頸部淋巴結腫大。除頭部以外,面部、頸部、軀幹及甲偶爾見被波及。病情較重者,還可引發變態反應,是時,全身出現的皮疹,則稱癬菌疹。
本病應用濾過紫外線燈照射檢查患處可呈暗綠色熒光,拔病發鏡檢為發內型菌絲,取黃癬痂檢查亦可見孢子或鹿角狀菌絲。
治療
局部治療
應在去除病灶、清潔頭皮的基礎上進行。
(1)5%硫黃軟膏:外擦整個頭皮,每日-2次,連續5-7周。
(2)2%一5%碘酊:外擦整個頭皮,每日-2次,連續5-7周。
(3)有細菌感染且糜爛明顯時,可先用1:8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後塗金黴素軟青或包龍膽紫糊劑,每日-2次,感染控制後再用5%硫黃軟膏塗擦整個頭皮。
全身治療
(1)酮康唑:成人每日口服0.2-O.4g,兒童每日按每千克體重服用3-5mg,分-2次口服。
(2)依他康唑(斯皮仁諾):每日O.2g,每日口服2次,連用1周。
(3)灰黃黴素:為治療頭癬的首選藥物,成人每天用藥O.6g,分2次飯後口服。兒童按每千克體重用10一15mg,分2次飯後口服。
參看
關於「黃癬」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