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傳染病的診斷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總論 >> 傳染病的診斷 |
傳染病學 |
|
對傳染病必須在早期就能作出正確的診斷,正確診斷是及時隔離和採取有效治療的基礎,從而防止其擴散。特別是鼠疫,霍亂等烈性傳染病以及愛滋病,對首例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其診斷方法與步驟是:
(一)臨床特點
包括詳詢病史及體格檢查的發現加以綜合分析。依其潛伏期長短,起病的緩急,發熱特點、皮疹特點、中毒症状、特殊症状及體征可作出初步診斷。如猩紅熱的紅斑疹,麻疹的口腔粘膜斑,百日咳的痙攣性咳嗽,白喉的假膜,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皮膚瘀斑,傷寒的玫瑰疹,脊髓灰質炎的肢體弛緩性癱瘓、流行性出血熱的三紅及球結膜滲出等。
(二)流行病學資料
包括發病地區、發病季節、既往傳染病情況、接觸史、預防接種史;還包括年齡、藉貫、職業、流行地區旅居史等,結合臨床資料的歸納分析,有助於臨床診斷。
(三)實驗室檢查
1.三大常規檢查
(1)血液常規大部分細菌性傳染病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唯傷寒減少,布魯氏菌病減少或正常。絕大多數病毒性傳染病白細胞部數減少且淋巴細胞比例增高,但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總數增高。血中出現異型淋巴細胞,見於流行性出血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原蟲病白細胞總數偏低或正常。
(2)尿常規、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患者尿內有蛋白、白細胞、紅細胞、且前者尿內有膜狀物。黃疸型肝炎尿膽紅質陽性。
(3)糞常規 菌痢、腸阿米巴病,呈粘膿血便和果漿樣便;細菌性腸道感染多呈水樣便或血水樣便或混有膿及粘液。病毒性腸道感染多為水樣便或混有粘液。
2.病原體檢查(1)直接檢查 腦膜炎雙球菌、瘧原蟲、微絲蚴、溶組織阿米巴原蟲及包囊,血吸蟲卵,螺旋體等病原體可在鏡下查到及時確定診斷。
(2)病原體分離 依不同疾病取血液、尿、糞、腦脊液、骨髓、鼻咽分泌物、滲出液,活檢組織等進行培養與分離鑒定。細菌能在普通培養基或特殊培養基內生長,病毒及立克次體必須在活組織細胞內增殖,培養時根據不同的病原體,選擇不同的組織與培養基或動物接種。
3.免疫學檢查
免疫學檢查是一種特異性的診斷方法,廣泛用於臨床檢查,以確定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血清學檢查可用已知抗原檢查未知抗體,也可用已知抗體檢查未知抗原。抗體檢查抗原的稱反向試驗,抗原抗體直接結合的稱直接反應,抗原和抗體利用載體後相結合的稱間接反應。測定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需檢查雙份血清,恢復期抗體滴度需超過病初滴度4倍才有診斷意義。免疫學檢查包括:
(1)特異抗體檢測:①直接凝集試驗;②間接凝集試驗;③沉澱試驗;④補體結合試驗;⑤中和試驗;⑥免疫熒光檢查;⑦放射免疫測定,⑧酶聯免疫吸附試驗;(2)細胞免疫功能檢查常用的有皮膚試驗,E玫瑰花形成試驗,淋巴細胞轉化試驗,血液淋巴細胞計數,T淋巴細胞計數及用單株抗體檢測T細胞亞群以了解各亞群T細胞數和比例。
4.分子生物學檢測
利用同位素32P或生物素標記的分子探針可以檢出特異性的病毒核酸。近年發展起來的聚合酶鏈反應技術(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序列作為「引子」,在耐熱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過變化反應溫度,擴增目的基因,用於檢測體液,組織中相應核酸的存在,在擴增循環中DNA片段上百萬倍增加是很特異和非常靈敏的方法。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進步發展,可以設想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傳染病診斷方面有著光輝的前景。
5.其它有氣相色譜、鱟試驗、診斷性穿刺、乙狀結腸鏡檢查、活體組織檢查、生物化學檢查、X線檢查、超聲波檢查、同位素掃描檢查、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T)等檢查。
傳染病的特徵 | 傳染病的治療 |
|
關於「傳染病學/傳染病的診斷」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給傳染病學/傳染病的診斷條目的留言--42.236.132.120 2020年2月6日 (四) 12:34 (CST) 留言:「我國尚無但可能傳入的愛滋病」——這句話是不是不太對勁。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