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遺傳病
A+醫學百科 >> 伴性遺傳病 |
伴性遺傳疾病是位於性染色體(X染色體或Y染色體)上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此病分為X伴性遺傳病和Y伴性遺傳病兩大類。位於X染色體上的基因產生X伴性特性或疾病,而位於Y染色體上的基因產生Y伴性。因為只有男性才有Y染色體,所以Y伴性特性只有在男性中才能得以體現,而且一個攜帶Y伴性疾病的男子的男性後代都會患該種疾病。
目錄 |
伴性遺傳病的病因
伴性遺傳疾病是位於性染色體(X染色體或Y染色體)上的基因缺陷造成的。
伴性遺傳病的症状
(一)X伴性顯性遺傳病 本病是由位於X染色體上的顯性致病基因所引起的疾病。其特點是:
①不管男女,只要存在致病基因就會發病,但因女子有兩條X染色體,故女子的發病率約為男子的兩倍。因為沒有一條正常染色體的掩蓋作用,男子發病時,往往重於女子。
②病人的雙親中必有一人患同樣的病(基因突變除外)。
③可以連續幾代遺傳,但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會有致病基因再傳給後代。
④男病人將此病傳給女兒,不傳給兒子,女病人(雜合體)將此病傳給半數的兒子和女兒。
(二) X伴性隱性遺傳病 這類遺傳性疾病是由位於X染色體上的隱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女子的兩條X染色體上必須都有致病的等位基因才會發病。但男子因為只有一條X染色體,Y染色體很小,沒有同X染色體相對應的等位基因。因此,這類遺傳病對男子來說,只要X染色體上存在有致病基因就會發病。X伴性隱性遺傳病的特點是:
①患病的男子遠多於女子,甚至在有些病中很難發現女患者,這是因為兩條帶有隱性致病基因的染色體碰在一起的機會很少所致。
②患病的男子與正常的女子結婚,一般不會再生有此病的子女,但女兒都是致病基因的攜帶者;患病的男子若與一個致病基因攜帶者女子結婚,可生出半數患有此病的兒子和女兒;患病的女子與正常的男子結婚,所生兒子全有病,女兒為致病基因攜帶者。
③患病的男子雙親都無病時,其致病基因肯定是從攜帶者的母親遺傳而來的,若女子患此病時,其父親肯定是有病的,而其母親可有病也可無病。
④患病女子在近親結婚的後代中比非近親結婚的後代中要多。
(5)通常表現為隔代遺傳.
(三) Y伴性遺傳病 這類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於Y染色體上,X染色體上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基因,所以這些基因只能隨Y染色體傳遞,由父傳子,子傳孫,如此世代相傳。因此,被稱為「全男性遺傳」。
臨床表現:
(一)X伴性顯性遺傳病
1.遺傳性腎炎(hereditary nephritis)
兒時多僅為無症状蛋白尿或反覆發作的血尿(有些病例可為肉眼血尿),較少有高血壓。但病情持續緩慢地進展,男性到青壯年期常死於慢性腎功能衰竭;女性病情較輕,可達到正常壽限,但偶爾也有個別患者發展到尿毒症者。
有的患者有神經性耳聾;有的患者眼異常,如白內障、近視或錐形晶體、錐形角膜、眼球震顫和球形晶體等。致病基因位於Xq21.3~q24。不過遺傳性腎炎存在遺傳異質性,即也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2.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
1歲後開始表現出臨床症状。患兒在開始站立和行走時發生困難,首先受影響的是盆帶肌,隨後累及肩帶肌。患兒動作笨拙,易跌,走路蹣跚,登樓梯和蹲下後起立困難,不能象同齡孩子一樣跑、跳。隨著病變的發展,患兒因背部伸肌無力,使其站立時脊柱前凸;由於臀中肌無力,導致行走時骨盆向兩側上下擺動,呈特殊的鴨行步態。患兒從仰臥位起立時需先翻轉為俯臥,再以雙手支持地面和下肢緩慢地站立,稱為Gower症。由於肩胛帶和前鋸肌的萎縮和無力,雙臂前撐時即可出現肩胛骨突起,呈「翼狀肩」。絕大部分患兒伴隨有假性肌肥大,以腓腸肌最為顯著,三角肌、舌肌也有肥大改變,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常累及心臟而致心臟擴大、心動過緩,有時因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病變呈進行性加重,一般到10歲時已不能行走,大多患者最終臥床不起,並發痙攣、褥瘡、肺炎,20歲前後死亡。常伴智力低下,部分患者腦電圖異常,表明有器質性障礙。
常見的X伴性顯性遺傳病還有:深褐色齒、牙琺琅質發育不良,鐘擺型眼球震顫,口、面、指症候群,脂肪瘤,脊髓空洞症,棘狀毛囊角質化,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
(二) X伴性隱性遺傳病
1.血友病(hemophilia) 該症是一種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於X染色體上的隱性致病基因導致血液中缺乏一種凝血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或血漿凝血活素因子引起的。患者常常自發性出血或某處破裂流血不止,尤以關節腔、肌肉、皮下粘膜及泌尿系統最易出血,此病患者最後會因流血過多而死亡。因此,血友病是一種致死性的遺傳病。男性患者一般很少能活過20歲,所以女性為致病基因純合體的機會極少。致病基因定位於Xq 28。
血友病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是英國「皇家病」。維多利亞女王是一個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她的一個兒子利澳波德死於血友病,女兒普林賽斯、比阿麗斯也同樣是血友病基因的攜帶者。普林賽斯的兒子中有兩個患血友病,一個女兒埃娜女王也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她也生了兩個患血友病的兒子。
該症屬伴X不完全顯性遺傳,男女致病基因攜帶者體內細胞中G6PD的活性儘管極低(女性雜合體稍高),身體卻無異常表現。但是,這種病如果食入蠶豆、蠶豆花粉或服用包括阿斯匹林、乙醯苯胺,對氨基苯磺醯胺和其他磺胺藥,及數種抗微生物劑,伯氨喹、奎尼丁和幾種其他的抗瘧藥以及蒂等藥物時,其大量的紅細胞就會突然遭到破壞而出現嚴重貧血,不僅運動能力急劇下降,而且身體健康也深受影響。致病基因定位於Xq28。
3.無汗性外胚葉發育不良症
由於小汗腺缺陷,因此無汗或極少汗,不能適應熱的環境,常有發熱。頭髮細短而乾枯,常稀疏或脫落,眉毛稀少或缺如,尤以外側更為明顯。此外,鬍鬚、腋毛、陰毛、汗毛都稀少或缺如。乳牙或恆牙缺少或發育不良,常呈錐形、長而扭曲形,伴有牙齦萎縮。除汗腺外,皮脂腺、乳腺、淚腺、唾液腺和鼻粘膜腺都可缺少或發育不良,引起相應症状。如皮膚乾燥、口眼鼻干燥、慢性鼻炎、無乳房等。
患者智力正常,但身材矮小,面容特殊:高寬額、顴骨高而寬、下半臉狹小、塌鼻樑、鼻尖小而上翹、鼻孔大而顯著、厚嘴唇,尤以上唇突出,眼周、口周有放射溝紋。致病基因位於Xq12.2~q13.1。有的屬隱性遺傳。
常見的X伴性隱性遺傳病還有色盲、家族性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眼白化病、無眼畸形、先天性夜盲症、血管瘤病、致死性肉芽腫、睾丸女性化症候群、先天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症、水腦、眼-腦-腎症候群等。據統計現在已發現這類遺傳性疾病達200多種。
(三) Y伴性遺傳病
1.蹼趾
在第2~3趾間都長有一個蹼狀的聯繫物(如同鴨子腳上的蹼)。但是蹼趾這個症状也有男女都有的,只是男患者多於女患者。因此,有人認為蹼趾的遺傳性尚不能完全肯定為Y伴性遺傳。
2.長毛耳
這是目前公認的Y伴性遺傳症状。患者的耳廓上長有長而硬的毛。這種病在印第安人中發現的較多,高加利索人,澳大利亞土人、日本人、奈及利亞人中也有少數發現。
到目前為止,僅發現Y伴性遺傳病10餘種,這主要是因為Y染色體很小,其上的基因有限的原故。這類遺傳病沒有顯、隱性的區別,只要Y染色體上有致病基因的男子,就會發病。
伴性遺傳病的診斷
伴性遺傳病的檢查化驗
系譜是用以表明某種疾病在患者家族各成員中發病情況的圖解。臨床遺傳工作者不僅要繪製系譜,熟悉系譜中常用的符號,而且還應掌握根據系譜特點來判斷其遺傳方式的基本技能。一個完整、清楚的系譜不僅有利於確定患者所患疾病是否為遺傳病,而且還可以依次判斷此病屬於哪種遺傳方式,區分某些表型相似的遺傳病,以及同一種遺傳病的不同類型。此外,還可以為此家庭保留一份遺傳病的寶貴資料。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必須儘可能地從患者及其家屬中獲得完整、詳細、準確、可靠的資料,以便所繪系譜能準確反映出家系的發病特點。所以做好家系中系譜分析是診斷遺傳病的基礎。
核型分析是確定染色體病的重要方法。目前採用的染色體顯帶技術不僅能準確診斷染色體數目異常(單體型、三體型和多體型)症候群,而且通過顯帶,特別是高分辨顯帶技術,可以對各種結構異常,包括微畸變症候群作出準確診斷。
進行染色體檢查時必須掌握適應症,才能達到較高的檢出率。一般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考慮進行染色體檢查:
1.有明顯的生長、發育異常和多發畸形、智力低下、皮膚紋理異常者;
2.可疑為先天愚型的個體及其雙親;
3.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者;
4.家庭中有多個相似的多發畸形的個體;
(三)性染色質檢查的意義
具有兩條X染色體的正常女性,在間期細胞(如口腔粘膜上皮細胞、絨毛細胞、羊水脫落細胞)中,有一條X染色體參加日常的代謝活動;另一條X染色體失活,濃縮形成一個直徑為l mm的小體,即稱性染色質或稱X染色質。將這些間質細胞製片染色後,即可在許多間期核中看到這種濃染的x染色質。如果一位只有一條x染色體的性畸形患者,如Turner症候群(45.x)患者,則問期核中沒有x染色質。而x三體女患者(47.XXX)則有兩個x染色質,正常男性(46.XY)只有一條x染色體,所以也沒有X染色質,但外表男性的先天性睾丸發育不全的患者(47.XXY),卻有一個染色質。
正常男性的間期核中雖沒有X染色質,但在男性的間期細胞核中,其X染色體的長臂部分的異染色區,可被熒光染料(鹽酸喹叮因)特異性著色,而顯示出一個代表Y染色體存在的強熒光亮點,即Y染色質。正常女性沒有Y染色質,而47.XYY的性畸形患者卻有兩個Y染色質。
所以,檢查間質期細胞核中有無X染色質或Y染色質,不僅可以鑒定性別(包括產前診斷),而且還可根據其x染色質或x染色質的數目,對性染色體數目異常所致的性畸形患者作出診斷。由於x染色質和Y染色質標本製作和檢查技術較染色體檢查簡便,所以,它是對性畸形患者進行染色體檢查前的快速診斷方法。
(四)代謝水平的診斷
根據代謝過程發生紊亂以後,其中間產物、底物、最終產物以及次一次生物化學代謝產物就會發生質和量的變化規律,可檢測這些代謝產物的質和量的異常情況以作診斷。例如對苯丙酮尿症患者,可根據其血中苯丙氨酸濃度增高和尿液中含有苯丙酮酸而作出診斷。
(五)酶和蛋白質水平的診斷
酶和蛋白質是基因的產物。基因突變引起的基因病,主要是特定的酶和蛋白質的質和量變異的結果。所以目前對蛋白質和酶的定法、定量分析是確診某些單基因病的主要方法,隨著生化技術的改進,不僅可以對酶活性增減或蛋白質含量的變化直接測定,而且還可以對酶和蛋白質的變型作出鑒別診斷。
(六)基因水平診斷
基因診斷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種新的診斷技術,現已應用於臨床,特別是在產前診斷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的重組DNA技術,由於對異常基因的結構進行直接分析或對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連鎖的基因缺陷進行分析,就使得在不知道發病機理、不知道致病基因產物是什麼的情況下,可通過直接檢查基因(DNA)的結構,而作出產前或發病前的早期診斷。基因診斷的另一優點是取材不受細胞類型的限制,不論是淋巴細胞、羊水脫落細胞還是絨毛細胞,只要取到一小部分組織或胚胎細胞後,提取DNA進行結構分析即可作出診斷,而且對各種遺傳病的檢測方法一致,便於實際應用。現在已有10多種嚴重遺傳病可用基因診斷技術作出產前診斷。
伴性遺傳病的鑒別診斷
對於遺傳病,在一些人中存在著一些模糊觀念。例如,有人認為生下來就有的病是遺傳病,後天出現的疾病就不是遺傳病;也有人認為家族性疾病是遺傳病,無家族性的散發疾病就不是遺傳病。事實上,並非都如此。
首先,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遺傳病,後天的疾病也可能是遺傳病。所謂先天的,一般指出生時即表現出臨床症状的疾病。這可以由遺傳因素所致,在這種情況下就是遺傳病,例如先天愚型兒有伸舌痴呆樣面容,特殊的手指、掌紋、足紋,在嬰兒一降生,有經驗的醫生就能看出來。又如白化病、軟骨發育不全、魚鱗癬等也是如此。但是,胎兒在母體內發育過程中,由於環境因素或母體的變化,例如大劑量X線照射、缺氧、病毒感染、應用某些藥物等各種致畸因素的作用,影響了胎兒的發育,出現某些病態性狀,這雖然是先天的,可是並非遺傳的。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母親在妊娠3個月內感染風疹病毒,引起胎兒先天性心臟病或先天性白內障。再如一種減輕妊娠反應的藥「反應停」導致胎兒發生海豹肢畸形。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認為是遺傳病,而是一種「表現型模擬」,也就是說,從表現型來看,很像基因改變的效應。但是,這是環境因素影響的結果,並非基因改變所致,也不能將它傳給後代,所以不是遺傳病。
所謂後天性,指出生以後,在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性狀。這裡,環境因素的作用是明顯的,但是,在後天發育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疾病也並非不是遺傳病。因為有些致病基因的作用,必須在個體達到一定年齡時才表現出來。所以有些病雖然是後天表現的,卻是可以遺傳的。例如遺傳性小腦運動失調,一般在35歲左右發病。再如先天性肌緊張症一般在青春期,在寒冷因素的刺激下才誘發出現,但卻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因此判斷是否為遺傳病,不能單從出生時有否病症來決定,要根據本人的症状、實驗室檢查、家譜分析來判斷是否是遺傳病。
其次,家族性疾病也不等於遺傳病。一些遺傳內因決定的疾病,由於在同一家系中的不同成員中可能具有相同的致病基因。所以,可以表現出發病的家族性。例如,並指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常常表現出家族性。然而,同一家系的不同成員,由於生活條件相似,某些環境因素所引起的疾病也可以表現出家庭傾向。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認為是遺傳病,例如,壞血病、甲狀腺腫等顯然不是遺傳病,而是由於缺乏維生素C或缺碘所致。
另外,無家族性的散發疾病也並不等於非遺傳病。一些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於致病基因頻率低,而且只有在純合狀態時才發病,所以發病的機會很少,往往是散發的,但是這種病卻是遺傳病,例如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積病等,常常是散發的。
伴性遺傳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1、婚前健康檢查。已確定戀愛關係的男女,在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之前應做一次全面系統的健康檢查。尤其要注意的是,避免近親結婚。近親結婚的後代患有智力低下、先天性畸形和各種遺傳病等比非近親結婚的要多出好幾倍。
2、孕前遺傳諮詢。男女雙方或一方,如果親屬中有遺傳病患者,擔心婚後是否會生出同樣遺傳病患兒,應諮詢他們能否結婚,如果結婚後果是否很嚴重;雙方中一方患有某種疾病,但不知是否遺傳病,可否結婚,傳給後代的機會如何?醫生會對此作出明確的診斷,並且告知合理的處理方法。
3、產前篩查避免患兒出生。產前篩查主要是針對一些目前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的疾病,其目的是防止有缺陷患兒的出生。一般在懷孕16周-20周的時候進行,抽孕婦的外周血2-3毫升檢查,如果發現高危可能性(高危因素超過1/270),則需進一步抽羊水培養,確診。
伴性遺傳病的西醫治療
基本療法
飲食治療
某些遺傳病可通過控制飲食達到阻止疾病發生的目的,從而收到治療效果。如苯丙酮尿症的發病機理是苯丙氨酸羥化酶缺陷,使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在體內堆積而致病,可出現患兒智力低下或成為白痴。可是如果診斷準確,在早期最好在出生後7-10天開始著手防治,在出生後3個月內,給患兒低苯丙氨酸飲食,如大米、大白菜、菠菜、馬鈴薯、羊肉等,則可促使嬰兒正常生長發育。等到孩子長大上學時,再適當放寬對飲食的限制。
又如,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均有5%的人患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臨慶表現為溶血性貧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這類病人對蠶豆尤其敏感,進食蠶豆後即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貧血,故又稱「蠶豆病」。對這類患者應嚴格禁食蠶豆及其製品。同時,這種病還可引起藥物性溶血、感染性溶血和遺傳性非球形細胞溶血性貧血等,故平時用藥必須慎重。
藥物治療
藥物在遺傳病的治療中往往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從而改善患者的病情,減少痛苦。主要是對症治療,如服止痛劑以減輕病員疼痛。還可以改善機體代謝,如肝豆狀核變性,主要是體內銅代謝障礙,使血內銅的水平升高,導致胎兒畸形。可以服用促進銅排泄的藥物,同時限制食用含銅的食物,以保持體內銅的正常水平,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還有些病如先天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製劑,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手術治療
手術矯治指採用手術切除某些器官或對某些具有形態缺陷的器官進行手術修補的方法。如球形紅細胞增多症,由於遺傳缺陷使患者的紅細胞膜滲透脆性明顯增高,紅細胞呈球形,這種紅細胞在通過脾臟的脾竇時極易被破壞而引起溶血性貧血。可以實施脾切除術,脾切除後雖然不能改變紅細胞的異常形態,但卻可以延長紅細胞的壽命,獲得治療效果。對於多指、兔唇及外生殖器畸形等,可通過手術矯治。又如,狐臭也是一種遺傳病,但只要將患者腋下分泌過旺的腺體剜掉,即可消除病患。
基因療法
基因治療遺傳是一種根本的、有希望的方法。人類的遺傳物質,也可以像「蝦子向蚯蚓借眼睛」的故事一樣,向別的生物借用。即 向基因發生缺陷的細胞注入正常基因,以達到治療目的。基因治療說起來簡單,可事實上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首先必須從數十萬基因中找出缺陷基因,同時必須製備出相應的正常基因,然後將正常基因轉入細胞內替代缺陷基因,並能夠進行正常的表達作用。此種治療方法,目前還處在研究和探索階段之中。
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在基因療法還沒有徹底研究出來的現階段,遺傳病中能夠用上述幾種簡單方法進行治療的,畢竟只是少數,而且這類治療只有治標的作用,即所謂「表現型治療」,只能消除一代人的病痛,而對致病基因本身卻絲毫未觸及。那些致病基因將一如既往,按照固有規律傳遞給患者的子孫後代。
參看
關於「伴性遺傳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