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疹病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7z7.jpg

風疹病毒

rubella virus

屬節肢介體病毒中的披蓋病毒(Togavirus)群,為風疹的病原病毒。由T.H.Weller與F.A.Neva(1962)及P.D.Parkman等(1962)自風疹患者的咽部洗滌液中分離到的。病毒粒子具多形性,50—85奈米,有包被。粒子中含有分子量為2.6—4.0×106的RNA(感染性核酸)。乙醚和0.1%的脫氧膽酸鹽可使其鈍化,在熱中亦弱化。在兔或豬等動物的腎細胞中、或BSC-1、RK-13、BHK-21等細胞株中可增殖。由於這些細胞中一般不出現細胞變性(RK-13和BHK-21可以看到細胞變性),是否能夠增殖,主要利用它干擾腸變胞病毒等的增值的性質來判斷。通過患者鼻咽分泌物的飛沫直接傳染,經14-21天潛伏期後,後頭部、耳後部、頸部等處的淋巴節腫大,發熱,並且1—2日後,顏面和頭部即可出現風疹,並順次擴大到頸部、軀幹部和四肢,約經3日消退。如妊娠初期罹患風疹,胎兒常發生白內障小眼球症、重聽心臟病和小頭症等先天性異常。人是病毒唯一自然宿主.

關於「風疹病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