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麻疹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病毒感染 >> 麻疹 |
傳染病學 |
|
麻疹(Measles Rubeola)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徵為發熱、流涕、咳嗽、眼結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膚斑丘疹。
我國古代醫書早在公元196--220年,即有關於麻疹敘述;在1023--1104年,已認識到此病為一種傳染病,並能與天花初步區別。1576年首先提出麻疹病名,已認識到其流行性及具有一定的免疫性。
國外關於麻疹的最早記載是在公元九世紀,阿拉伯醫學家認為麻診是一種輕型天花。至1675年才認識麻疹是一個獨立的疾病。1864年對法羅群島麻疹流行病學作了第一次確切的描述,並證實麻疹系在人和人之間經呼吸道傳播。
Enders及我國學者在50年代先後採用人胚腎和猴腎細胞組織培養,成功分離出麻疹病毒。1965年我國自製麻疹減毒活疫苗成功,推廣應用後,麻疹發病率已顯著下降,但在執行計劃免疫較差地區,仍有局部小流行。目前,麻疹已被列為世界上消滅疾病的第二個目標。
參看
流感的預防 | 麻疹的病原學 |
|
出自A+醫學百科 「傳染病學/麻疹」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4%BC%A0%E6%9F%93%E7%97%85%E5%AD%A6/%E9%BA%BB%E7%96%B9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傳染病學/麻疹」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