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麻疹的病原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病毒感染 >> 麻疹 >> 麻疹的病原學
傳染病學

傳染病學目錄

麻診病毒屬副粘液病毒。電鏡下呈球形或絲狀,直徑為120--250nm,中心為直徑17nm的單股RNA,外包核衣殼,核衣殼外為10--20nm厚的脂蛋白囊膜,表面有短小突起。囊膜含有三種蛋白:①M蛋白,系非糖化蛋白,位於囊膜脂質雙層內,與病毒裝配、芽生、維持病毒顆粒完整性有關。缺乏M蛋白,則形成缺損麻疹病毒(abortive measles virus),可能是發生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的原因。②糖化蛋白HA,位於囊膜表面。HA即血凝素,有吸咐於宿主細胞的作用;還能凝集紅細胞。③F1蛋白,是細胞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或血溶素(haemolysin,HL)位於囊膜表面,具促使病毒與宿主細胞融合及溶血功能;在組織培養中,可見因細胞融合形成的多核巨細胞,且胞核呈梭形或放腺狀。麻疹病毒膜上無神經氨酸酶。

麻疹病毒可在人胚腎、猴腎及人羊膜細胞增殖。經組織培養連續傳代後,逐漸失去致病性,但保持免疫性,故依此製備減毒活疫苗。過去一直認為麻診病毒抗原性穩定,但近年有人認為麻診病毒抗原也有變異

該病毒外界抵抗力不強,易被紫外線及一般消毒劑滅活;耐寒不耐熱,4℃可存活5個月,-15℃存活5年;而20~37℃僅存活2小時,56℃30分鐘即被破壞。

32 麻疹 | 麻疹的流行病學 32
關於「傳染病學/麻疹的病原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