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熱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血熱證(Heat in Blood System)

血分有熱所引起,臨床以血液妄行,發熱,甚則神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常見於溫熱病、血證月經先期崩漏、疔瘡走黃,以及西醫的流行性出血熱過敏性紫癜白血病敗血症、皮膚炎症等疾病

血屬陰主靜,如煩勞過甚,嗜酒無度,惱怒不休,導致臟腑火熱熾盛而熱迫血中,或外感溫熱病邪,未得及時解散,熱入營血,則會形成血熱證。

血熱證的臨床表現以發熱,出血皮膚斑疹為主。辨證時可根據病史及出血部位,判斷病變髒腑。如鼻衄咳血,病位在肺;吐血嘔血,病位在胃;便血病位在胃腸;尿血病位在心、腎和膀胱。因心主血,肝藏血,故各種血熱出血常與這兩臟有關。

血熱證按其成因又可分為虛實兩類。飲酒過多,過食辛辣厚味,蘊積胃腸,滋生胃火,而致吐血、嘔血、便血,或肺熱熾盛而致咳血、衄血,或膀胱熱盛而致尿血等,多屬實證。若煩勞過度,房事不節或久病耗傷心腎之陰,陰虛火旺,迫血妄行,而出現咳血、尿血、紫斑等,多屬虛證

血熱證的治療,實者宜止血涼血,胃火用玉女煎肝火龍膽瀉肝湯,肺熱用百合固金湯,疔瘡用五味消毒飲。虛者宜養陰涼血,方選知柏地黃湯、犀角地黃湯加減復脈湯等。

血熱

病證名。亦稱血分熱。即血分有熱。症見吐衄、咳咯、溺血,午後發熱,女子月事先期而來,脈弦而數,法當涼血。小兒發熱證型之一。《幼科全書》:「血熱者,每日以午間發熱,遇夜則涼,此心熱也。輕則導赤散,重則四順飲治之。」

血熱風燥型、血熱風盛證,本證由於機體蘊熱偏盛,時值青壯年,血氣方剛之際,或因性情急燥,心緒煩擾(精神因素,心火內生;或因恣食魚腥、辛辣之品,傷及脾胃,郁而化熱;或復感風熱邪氣,均可致使血熱內盛,熱盛生風化燥,外發肌膚,出現紅斑丘疹為主症的證候。相當於西醫銀屑病進行期。 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血液妄行,發熱,甚者則神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多因煩勞,恣食辛熱,惱怒傷肝,房事過度等因素引起。血之運行,有其常道 ,臟腑火熱 ,內迫血分 ,絡脈受傷 ,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血熱證以出血和熱象為主要特徵。肺絡傷則咳血,胃絡傷則吐血,膀胱絡傷則尿血,大腸絡傷則便血;體表出血可見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婦女月經前期,經量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伴見心煩面赤口渴喜冷飲,舌紅脈弦數有力等熱象見證。血分火熱熾盛,有內傷外感之別,以上論述的為內傷雜病中所見的血熱證,外感病熱入血分,見衛氣營血辨證。血熱證治宜清熱涼血,方如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  

目錄

臨床表現

初發或複發病不久。皮疹發展迅速,呈點滴狀、錢幣狀或混合狀。常見丘疹、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斑片,潮紅、鮮紅或深紅色。散佈於體表各處或幾處,以軀幹、四肢多見,亦可先從頭面開始,逐漸發展至全身。新皮疹不斷出現,表面覆有銀白色鱗屑,乾燥易脫落,剝刮後有點狀出血。可有同形反應;伴瘙癢、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質紅赤,苔薄黃或根部黃厚,脈弦滑或滑數。  

血熱證的個體特徵

1.用手抓皮膚,可以看到,紅色血印.

2.運動後肢體大部分有針刺感覺!

3.口渴的厲害!

4.嘴唇乾裂  

血熱治疔法則

涼血化斑、清熱解毒。  

方劑舉例

克銀一方、涼血瀉火消風湯、白疤一號方、消銀一湯、牛角地黃湯、生地涼血方等。常用藥物:生地、赤芍丹皮丹參紫草白茅根黃芩.黃連生石膏知母板藍根大青葉忍冬藤北豆根苦參草河車白鮮皮等。  

張志禮治法

清熱涼血活血,方藥涼血活血湯,白瘧一號加減: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雞血藤各50g,紫草根、赤芍、丹參各25g,水煎服,每日劑,重者每日可服一劑半,方中生槐花、白茅根、生地清熱涼血;赤芍、紫草根、丹參、雞血藤涼血活血養血;風盛癢甚者,可加白鮮皮50g、刺吉力50g、防風15g、秦艽25g、烏梢蛇10g等;若夾雜濕邪舌苔白膩,皮損浸潤較深者,可選加苡仁米50g、茵陳50g、土茯苓50g、防己25g、澤瀉20g,大便燥結者可加大黃15g、梔子15g,因咽炎扁桃體炎誘發者加板藍根、大青葉、連翹元參。舌質較暗或舌有紫斑、皮疹深紅者,可加紅花15g(芷紅花5g)熱過盛者可加用清血散5-10g沖服(清血散方:生石膏100g、木香、元參、滑石升麻各100g,製法:上藥煎汁,取皮硝1斤,合拌後陰乾,研成細面,備用,服法:每次服5-10g每日-3次)。

外用方劑:初期多用無刺激性的清熱潤膚藥膏外敷,後期則與血燥型相同。

常用有:①香蠟膏:香油200g、黃蠟50g,調勻外用。

②普連膏:大黃粉10g、黃芩粉1.0g,凡士林80g,調勻外用,每日塗擦1-2次。

③清涼膏:主要成份有當歸、紫草、大黃。

④洗療:取桃葉半斤,側柏葉半斤,加水10斤,煮沸20分鐘後,涼溫至30-35°C洗疔,亦可放入澡盆浸浴,但水溫不可太高,每周2-3次。但對於急性進行期患者或皮膚潮紅面積大、有趨向紅皮症之可能者,不可進行浸浴。功能:楮桃葉甘涼無毒,具有祛風除濕、清熱殺蟲、潤膚止癢,泡浴後一般感到輕鬆,瘙癢減輕,皮屑脫落,泡浴後外用藥膏.更能發揮其外用藥效能。  

張佩芳治法

治療治法:涼血瀉火,祛風潤燥,方用自擬涼血瀉火消風東加減:生地309,赤芍、丹皮、元參各12g,生石(先煎)30g,知母、板藍根各9g,淨蟬衣、生大黃各5g,白蒺藜15g,天花粉12g。  

張曼華治法

治療治宜清熱涼血活血,選用涼血活血湯、化斑湯、犀角地黃湯或白疤一號加減。加減:①風盛瘙癢加白鮮皮、刺蒺藜、防風;②夾濕加生苡仁、茵陳、車前子或用除濕胃苓湯;③便結加大黃、梔子;④咽喉扁桃體炎加大青葉、板藍根、元參、連召等。  

陳榕治療

槐花東加味:生槐花、生地、土茯苓、生石膏各30g,紫草、升麻各99,癢甚,加蒼耳子15g,

地膚子9g。②土茯苓、茵陳各30g,生槐米、生地、白鮮皮、蒼朮各15g,苦參、黃柏、生山梔生甘草各9g。③細生地、蒼耳子各15g,桑葉、苦參、蛇床子、烏梢蛇各9g,菊花、丹皮各6g,赤芍、白鮮皮各10g。  

張國山治法

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藥用:生地、銀花、草河車、白鮮皮、土茯苓、威靈仙、生石膏各30g,赤芍189,黃苓、連翹丹皮、防風、羌活各15g,

北豆根10g,甘草6g。  

陳桂芝治法

施治宜涼血清熱熄風解毒,藥用,白茅根、生槐花、生地各30g,紫草、生地榆、雞血藤、白蒺藜、板藍根各15g,當歸、雙花、連召各12g,赤芍、陳皮各9g,甘草6g。加減:大便乾燥加生軍,遍身瘙癢無度加海桐皮蜈蚣蛇蛻以熄風止癢,久服苦寒之劑引起脾虛者加白朮、佛

手。外用解毒膏(處方:青黛15g,黃柏30g,煅石膏3009g,黃凡士

林1500g調成膏)。  

金起風施治

宜涼血消斑,清熱解毒,用消銀一湯:水牛角粉15~3g生地、板藍根、蠶休、公英、土茯苓各30g,赤芍、丹皮各15g,白鮮皮25g,苦參10g,生甘草6g。  

曲志申治療

治宜清熱涼血,活血治癬湯主之(菊花、當歸、生地、白芍、苦參、蟬蛻、丹皮、白鮮皮水煎服,若熱盛者加生槐花、膽草、紫草、梔子、黃苓、黃連,大便秘結者加大黃、元明粉血瘀者加桃仁、紅花,口渴者加花粉麥冬)。  

邵康蔚治法

治以涼血消風。藥用:土茯苓30g,白鮮皮、威靈仙、銀花、丹皮、白蒺藜、紫草、生槐花、生側柏葉、灸甘草各10g。  

侯文廉治法

涼血活血東加減,藥用:生地、赤芍、丹皮、白茅根、紫草、蚤休、苦參、白鮮皮、山豆根、板藍根十天青葉等。  

王根基治法

治以清熱涼血為主,佐以活血祛風之品,方用牛角地黃湯,藥用:牛角50g,生地黃50g,大青葉25g,烏梢蛇15g,丹參20g,防風15g。加減:①風盛加威靈仙、白蒺藜、蟬衣、秦艽、獨活;②濕盛加地膚子、苦參、木通、土茯苓;③熱盛加梔子、山豆根、虎杖、槐花、紫草根;④睡眠欠佳加夜交藤生龍牡;⑤癢甚加海桐皮、白鮮皮、皂刺。  

劉升翔治法

治以清熱涼血、祛風解毒,方用槐花東加減,藥用龍骨牡蠣各30g(先煎)、槐花、紫草各15g,生地、土茯苓、金銀花各20g,生石膏30g丹皮、甘草各10g。

關於「血熱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