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

(重定向自焦虑性障碍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廣泛性焦慮症(慢性焦慮症)和發作性驚恐狀態(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

Bkm0l.jpg

  

目錄

患者注意事項

焦慮症與正常焦慮情緒反應不同:第一,它是無緣無故的、沒有明確對象和內容的焦急、緊張和恐懼;第二,它是指向未來,似乎某些威脅即將來臨,但是病人自己說不出究竟存在何種威脅或危險;第三,它持續時間很長,如不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幾周、幾月甚至數年遷延難愈。最後焦慮症除了呈現持續性或發作性驚恐狀態外,同時伴多種軀體症状

簡而言之,病理性焦慮是一種無根據的驚慌和緊張,心理上體驗為泛化的、無固定目標的擔心驚恐,生理上伴有警覺增高的軀體症状。

不光只有單純的焦慮症才有這些症状,一些精神病症也可能產生焦慮症状,如精神分裂症強迫症等精神疾患。這類疾病的焦慮症状只是其症状之一,這類焦慮症状在臨床上的症状和精神病學上與單純的焦慮症沒有本質的區別,在治療上也許比單純的焦慮症要複雜,因為在治療其焦慮症状的同時,還要治療此類患者的其他症状,所以,在此需要與單純的焦慮症有所區分。

患者應該積極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不應迷信,用非科學的方法來治療,以免延誤診斷及正確的治療。

發病原因

對焦慮症的起因,不同學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並不一定是相互衝突的,而是互補的。

第一,軀體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礙雖然不會是引起焦慮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見的情況下,病人的焦慮症状可以由軀體因素而引發,比如,甲狀腺亢進、腎上腺腫瘤。許多研究者試圖發現,是不是焦慮症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某些神經遞質,是引發焦慮症的罪魁禍首。很多研究集中在兩個神經遞質上: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很多研究發現病人處於焦慮狀態時,他們大腦內的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劇變化,但是未確定這些變化是焦慮症状的原因還是結果。

第二,認知過程,或者是思維,在焦慮症状的形成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抑鬱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傾向於把模稜兩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釋成危機的先兆,更傾向於認為壞事情會落到他們頭上,更傾向於認為失敗在等待著他們,更傾向於低估自己對消極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在有應激事件發生的情況下,更有可能出現焦慮症。而甲狀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這些和緊張情緒有關的激素的分泌紊亂(過量)則對以上過程有放大作用。

第四、神經迴路假設,2007年,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美國杜克大學教授馮國平的研究成果,首度揭示了強迫、焦慮和壓抑的生理機制,指出「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迴路」出現信息傳導不暢是產生焦慮、壓抑、強迫的病理原因,而在清華大學出版社的著作《心靈殺毒2.0——弗洛伊德的拼圖》中也進一步指出強迫焦慮是心靈呼吸哮喘症,發明了以此原理開發的緩解焦慮、解除痛苦的有效心理自助方法,以上說明神經迴路信息傳導不暢與焦慮症相關。  

分類

焦慮症是一種並有顯著與持續心理與身體焦慮症状的狀態,且非其它疾病造成的。分為持續症状( 廣泛性焦慮症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與陣發症状兩類。後者再分成因在特殊狀態下陣發的焦慮( 恐懼焦慮症 phobic anxiety disorders )與任何情況下都可能發生的焦慮( 驚恐障礙 panic disorder )。

恐懼焦慮症又再分成特定對象恐懼症 (specific phobia) , 社交恐怖症 (social phobia) ,與廣場恐懼症(agoraphobia ) 。

患者的情緒表現的非常不安與恐懼,患者常常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將來的某些事情表現的過分擔憂,有時患者也可以無明確目標的擔憂。這種擔心往往是與現實極不相稱的,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還伴有植物神經亢進,肌肉緊張等植物神經紊亂的症状。

焦慮症的病前性格大多為膽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後,猶豫不決,對新事物及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發病原因為精神因素,如處於緊張的環境不能適應,遭遇不幸或難以承擔比較複雜而困難的工作等。

正常人在面對困難或有危險的任務,預感將要發生不利的情況或危險發生時,可產生焦慮(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這種焦慮通常並不構成疾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焦慮並不是壞事,焦慮往往能夠促使你鼓起力量,去應付即將發生的危機(或者說焦慮是一種積極應激的本能)。只有當焦慮的程度及持續時間超過一定的範圍時才構成焦慮症状,這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礙人應付、對處理面前的危機,甚至妨礙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數時候、沒有什麼明確的原因就會感到焦慮;事實上什麼都幹不了。焦慮症状也見於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強迫性神經症癔症、器質性意識模糊狀態、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所以廣義的「焦慮症」是很大一類障礙的總稱,還包括強迫症、恐怖症、驚恐症、創傷後障礙等等。這裡所說的焦慮症是狹義的,在正式診斷中稱為一般性焦慮症。目前認為,只有焦慮的原因不明顯或和程度不相稱,焦慮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也不明顯,且延續時間較長時才診斷為焦慮症。  

臨床表現

患者表現焦慮、恐慌和緊張情緒,感到最壞的事即將發生,常坐臥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弔膽,心煩意亂,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嚴重時有恐懼情緒,對外界刺激易出現驚恐反應,常伴有睡眠障礙和植物神經紊亂現象,如入睡困難、做惡夢、易驚醒、面色蒼白或潮紅、易出汗、四肢發麻、肌肉跳動、眩暈、心悸、胸部有緊壓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乾、腹部發脹並有灼熱感、便秘腹瀉、尿頻、月經不調、性慾缺乏等。  

臨床特點

  1.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病人基本的內心體驗是害怕,如提心弔膽,忐忑不安,甚至極端驚恐或恐怖;
  2. 這種情緒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種死在眉睫或馬上就要虛脫昏倒的感覺;
  3. 這種情緒指向未來,它意味著某種威脅或危險,即將到來或馬上就要發生;
  4. 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或者,用合理的標準來衡量,誘發焦慮的事件與焦慮的嚴重程度不相稱;
  5. 與焦慮的體驗同時,有軀體不適感、精神運動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亂。 

危險訊號

過度焦慮會直接威脅健康。若出現下列症状,且沒有明顯的原因,應儘速求醫。

焦慮症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現實生活中工作壓力大,心理負擔重,以及情緒緊張的時候,人們往往容易生病,原因何在?專家認為,這就是植物神經系統影響免疫系統的表現。當焦慮症出現時,植物神經系統就會紊亂,進而免疫系統的功能就會紊亂,從而出現各種頑固性疾病。

焦慮症導致的疾病很多,比如:

1、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

2、腸易激症候群、結腸炎慢性胃炎

3、神經性頭痛、頭暈、頭昏、失眠 、多夢

4、多汗、虛汗、盜汗、怕冷、怕風

5、心臟神經官能症胃神經官能症

6、脖子肌肉僵硬 、關節遊走性疼痛、幻肢痛

7、記憶差、反應遲鈍、神經衰弱

8、早泄、易感冒、免疫力低下 

焦慮症患者並不是有以上所有的症状,有的一種,有的兩種,有的幾種,不管有幾種,根源只有一個:那就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焦慮症患者,如果症状較輕,適量服用一些維生素B1谷維素等,有一定調節作用;若症状較重(比如出現了免疫系統疾病),神經免疫劑效果非常明顯。

焦慮症的鑒別

  1. 神經衰弱患者可能有焦慮症状,但焦慮症的焦慮緊張情緒較一般神經衰弱的症状更為突出。
  2. 恐怖症多表現為對某一物體,某疾病或某種環境的恐懼和嚴重不安,且常伴有其他強迫觀念和行為,雖伴發焦慮,但與焦慮症有區別。
  3. 疑病症患者的緊張恐懼情緒多繼發於疑病症狀,而疑病症狀又與自身內部特殊不適感受和以往生活經歷、聯想或暗示等有關,因而應與焦慮症相鑒別。
  4. 憂鬱症與焦慮症不同,前者的焦慮必然與他的疑病和自罪等妄想觀念有關,這類患者的焦慮發作的背後,憂傷情緒總是存在的;若一個原來適應性很強的人突然發生焦慮發作,則應在排除器質性因素後首先考慮憂鬱症。
  5. 精神分裂症在早期也可有嚴重的焦慮或焦慮疑病,若發現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時,鑒別並不困難。有一些器質性腦病的患者,當臨床上尚無明顯的痴呆症状時,可能有焦慮或焦慮發作。
  6. 另外,也有許多藥物中毒戒斷症状是以焦慮開始的,應根據病史及檢查進行鑒別。

對於一般性焦慮症,一般都是緊張、不安、擔心在較長時間的持續。所以對某一事物,比如學習、工作的擔心超過半年,就構成焦慮症。焦慮和擔心的內容,如果是關於被細菌感染(強迫症)、驚恐發作(驚恐症)、當眾出醜(社交恐怖症)、長胖(神經性厭食症)、嚴重疾病(疑病症),應該適用對應的心理障礙。但也可以用治療焦慮的某些措施緩和情緒,消除緊張。如果焦慮是由疾病、藥物(包括酒精、毒品)引起的生理作用,則以消除這些問題為主。  

防治措施

對焦慮症患者的治療,首先是心理治療。以同情的心情去關心體貼患者,協助其消除病因,對病因有正確的認識,解決具體困難,並對疾病的性質加以科學的解釋,並配合給以適量的抗焦慮藥物。如利眠寧10~20mg或安定2.5~7.5mg每日3次口服。其他常用藥物為舒樂安定佳靜安定氯硝基安定等有人報導心得安10 ~3 0mg,每日3次口服有一定療效。胰島素低血糖療法鎮靜作用,當焦慮症状與憂鬱症状同時存在時,三環類抗憂鬱藥可與利眠寧類藥合併應用。

  1. 應充分認識到焦慮症不是器質性疾病,對人的生命沒有直接威脅,因此病人不應有任何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
  2. 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患者應堅信自己所擔心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經過適當的治療,此病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3. 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調節情緒和自我控制,如心理鬆弛,轉移注意力、排除雜念,以達到順其自然,泰然處之的境界。
  4. 學會正確處理各種應急事件的方法,增強心理防禦能力。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使心情豁達開朗。
  5. 在可能的情況下爭取家屬、同事、組織上的關照、支持,解決好可引起焦慮的具體問題。
  6. 適應用抗焦慮藥,如安定10mg,每晚口服1次;多慮平25mg,每日2次口服;或氯丙咪嗪25mg ,每日2次口服。
  7. 生物反饋治療,也有較好的效果。
  8. CES治療:1980年開始應用於美國,經過近30年發展逐漸成熟完善,成為非藥物治療焦慮症的有效手段。

自我治療

對於焦慮性神經症的治療主要是以心理治療為主,當然也可以適當配合藥物進行綜合治療。患者不妨按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自我治療:

1.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一些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人,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是懷疑的,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憂慮、緊張和恐懼。

因此,作為一個神經性焦慮症的患者,你必須首先自信,減少自卑感。應該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點,恢復自信,也就是最終驅逐焦慮。

2.自我鬆弛 也就是從緊張情緒中解脫出來。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況下,去想像種種可能的危險情景,讓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現。並重複出現,你慢慢便會想到任何危險情景或整個過程都不再體驗到焦慮。此時便算終止。

3.自我反省 有些神經性焦慮是由於患者對某些情緒體驗或慾望進行壓抑,壓抑到無意中去了,但它並沒有消失,仍潛伏於無意識中,因此便產生了病症。發病時你只知道痛苦焦慮,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種情況下,你必須進行自我反省,把潛意識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訴說出來。必要時可以發泄,發泄後症状一般可消失。

4.自我刺激 焦慮性神經症患者發病後,腦中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異常。此時,患者可採用自我刺激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亂想時,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讀,或從事緊張的體力勞動,忘卻痛苦的事情。這樣就可以防止胡思亂想再產生其他病症,同時也可增強你的適應能力。

5.自我催眠 焦慮症患者大多數有睡眠障礙,很難入睡或突然從夢中驚醒,此時你可以進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數數,或用手舉書本讀等促使自己入睡。

在自我採取以上方法的同時,還必須使用抗焦慮藥。常用的有安定、利眠寧等,可以口服也可以肌肉或靜脈注射。如果焦慮伴有抑鬱,服用多慮平、阿米替林等三環類抗抑鬱藥有良好效果。

焦慮性神經症患者,如果能夠嚴格遵照醫囑,並進行密切配合性的自我治療,不長時間一定能擺脫焦慮。

下面的一些建議或許可以幫助你紓解緊張、克服焦慮,你可以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家庭治療措施

深呼吸

當你面臨情緒緊張時,不妨作深呼吸,有助於舒解壓力消除焦慮與緊張。當你感到焦慮時,你的脈搏加速,呼吸也加快。而深呼吸可以迫使你減緩呼吸速率,使身體相信焦慮已過去。正確的腹部呼吸是,當你一吸一呼時,腹部將隨之一起一伏。

●活動你的下顎和四肢

當一個人面臨壓力時,容易咬緊牙關。此時不妨放鬆下顎.左右擺動一會兒,以鬆弛肌肉,紓解壓力。你還可以做擴胸運動,因為許多人在焦慮時會出現肌肉緊繃的現象,引起呼吸困難。而呼吸不順可能使原有的焦慮更嚴重。欲恢復舒坦的呼吸,不妨上下轉動雙肩,並配合深呼吸。舉肩時,吸氣。松肩時,呼氣。如此反覆數回。

●保持樂觀

當你缺乏信心時,不妨想像過去的輝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的景象。你將很快地化解焦慮與不安,恢復自信。

●幻想

這是紓解緊張與焦慮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陽光普照的沙灘上,涼爽的海風徐徐吹拂。試試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肯定自己

當焦慮襲來時,可以反覆地告訴自己,「沒有問題。」,「我可以對付。」,「我比別人行」。這樣可使你漸漸消除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本能反應,使你的智能反應逐漸表現出來。結果,你果真平靜下來了。

●學會放鬆

在面臨每天的例行干擾之前,暫時放鬆數秒,可以大幅改善焦慮的程度。例如,當電話鈴響,先做個深呼吸,再接聽。養成這種蓄意放鬆數秒鐘的習慣,它可充當有效的鎮定劑。使你控制焦慮,而不是被焦慮掌控。周末假日,還可以開車兜風或到海邊逛逛。盡量作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拋開工作的煩惱

●轉移注意力

假使眼前的工作讓你心煩緊張,你可以暫時轉移注意力,把視線轉向窗外,使眼睛及身體其他部位適時地獲得鬆弛,從而暫時緩解眼前的壓力。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動,暫時避開低潮的工作氣氛。

●放聲大喊

在公共場所,這方法或許不宜。但當你在某些地方,例如私人辦公室或自己的車內,放聲大喊是發泄情緒的好方法。不論是大吼或尖叫,都可適時地宣洩焦躁。

●保持睡眠充足

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減輕焦慮的一劑良方。這可能不易辦到,因為緊張常使人難以入眠。但睡眠愈少,情緒將愈緊繃,更有可能發病,因為此時免疫系統已變弱。  

參看

健康問答網關於焦慮症的相關提問

關於「焦慮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