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診療/細菌性腦膜炎
醫學電子書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 腦和神經疾病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 細菌性腦膜炎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
|
|
目錄 |
病因
80%的細菌性腦膜炎由以下三類細菌感染所致,即腦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
菌。正常情況下這些細菌廣泛存在於外界環境中,並且可寄生在人體鼻和呼吸道內而不產生危害。偶爾這些病原菌可在沒有明確誘因條件下感染中樞神經系統。腦膜炎也可由頭顱穿通傷或自身免疫系統異常所致。細菌性腦膜炎較易發生在嗜酒、脾切除術後、慢性耳和鼻感染患者,以及肺炎球菌肺炎和鐮狀細胞貧血患者。
較少見的致腦膜炎細菌有埃希大腸桿菌(結腸和糞便中可發現)和克雷白桿菌。這些細菌感染可發生在頭顱損傷、腦或脊髓手術後、廣泛的血液系統感染或醫源性感染基礎上。但免疫系統功能紊亂的患者更易感染。有腎衰竭和服用皮質類固醇的患者較易發生利斯特細菌性腦膜炎。
腦膜炎較常見於1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除非有特殊的危險因素,成人患腦膜炎的機率少得多。在密切接觸的人群中,如軍事訓練營,大學生宿舍,可出現腦膜炎雙球菌性腦膜炎的小流行。
症状
腦膜炎的主要早期症状有發熱、頭痛、頸項強直、咽喉痛、嘔吐,常伴發呼吸道疾患,頸項強直不一定有疼痛,但將頦部向下靠近胸部時,可引起疼痛或不能靠近。成人在24小時內上述症状可發展到高峰,兒童可能需要更長時間。青少年和成人可表現為煩躁、意識模糊、嗜睡,發展到木僵、昏迷、甚至死亡。感染可引起腦組織水腫,阻礙血流,引起中風樣症状。有些人有癇性發作。沃-弗(Waterhouse-Friderichsen)氏症候群(由奈瑟菌引起的進行性加重感染),表現為嚴重的噁心、嘔吐、內出血、低血壓、休克甚至死亡。
兩歲以下的兒童患腦膜炎可表現為發熱、拒食、嘔吐、煩躁、抽搐、高聲哭叫,囟門緊張甚至凸出。腦脊液循環受阻可致顱腔擴大(腦積水)。1歲以下的嬰兒腦膜炎不像青少年和成人,可以不出現頸項強直。
診斷
由於細菌性腦膜炎死亡率較高,尤其是奈瑟菌腦膜炎可在幾小時內引起死亡,因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兩歲以上兒童出現不明原因發熱、煩躁、嗜睡、拒食、嘔吐、抽搐、頸項強直應考慮患本病的可能性。在檢查結果出來之前就應給予抗生素治療。
用一中空細針插入靠近脊髓末端的第3、4腰椎椎管,將腦脊液滴入試管,並將標本送實驗室檢查。
查體時應特別注意異常皮疹(通常為紅色或紫色斑點)、發紺、頸項強直和其他腦膜刺激征。一種體征是當將患兒頭向胸部彎曲時,髖和膝不自主曲屈;另一種是當患兒大腿屈曲時,醫生要伸直彎曲的膝關節有較大的抗力。
一旦臨床懷疑為腦膜炎,必須迅速判斷感染源是細菌、病毒或其他類型感染。根據不同的病因採取不同治療措施。
為明確診斷、判斷病原菌,可做腰椎穿刺。抽
取腦脊液,檢查其中的糖、蛋白、白細胞計數和分類、病原菌,並做培養,以便對不同的病原菌採用不同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除腰穿外,還可進行血、尿、嘔吐物、咽試紙培養,檢查皮膚膿液以幫助確診。
治療
應立即靜脈輸入抗生素或皮質類固醇控制炎症,可採用能控制引起腦膜炎細菌的1種或多種抗生素聯用。1~2天後一旦檢測出特異性病原菌,可改換為相應的特異性抗生素。同時應注意補液。
醫生要仔細觀察顱內感染的併發症,細菌性腦膜炎(特別是奈瑟菌感染)可導致血壓降低,需要採取另外的治療措施。
預後
如細菌性腦膜炎得到及時治療,死亡率不到10%。但如果診治延誤,可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害甚至死亡,特別是嬰兒和老人。大多數人可以完全康復。某些後遺症,則需要終身治療。
預防
奈瑟菌腦膜炎可用疫苗進行預防。疫苗接種主要用於流行區,可能暴露於致病菌的人群均可使用疫苗。家庭成員、醫護人員、與患者密切接觸的人員可用利福平,米諾四環素之類抗生素進行預防。所有的兒童均應常規接種流感嗜血桿菌B型疫苗,以預防兒童期最常見的腦膜炎(見新生兒和嬰兒)。
參考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 慢性腦膜炎 |
|
關於「家庭診療/細菌性腦膜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