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敗血症的治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細菌感染 >> 敗血症 >> 敗血症的治療
傳染病學

傳染病學目錄

敗血症是一種複雜的、可累及各組織、臟器的全身性感染。治療上除應積極抗感染、治療原發病和調節免疫狀況外,尚須治療由敗血症所致的感染性休克、DIC、心腎功能不全併發症

(一)一般和對症治療 臥床休息,加強營養,補充適量維生素。加強護理,尤其是口腔的護理,以免發生真菌口腔炎。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必要時給予輸血血漿白蛋白丙種球蛋白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煩躁者給予鎮靜劑等。中毒症状嚴重、出現感染性休克及DIC者,在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同時可給予短期(3~5天)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二)病原治療

1.抗菌藥物應用原則和方法 及時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是治療的關鍵。應注意早期、足量並以殺菌劑為主;一般兩種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多自靜脈給藥;首次劑量宜偏大,注意藥物的半衰期,分次給藥;療程不宜過短,一般三周以上,或熱退後7~10天方可酌情停藥;有遷徙病灶時,療程應延長;觀察治療效果除可根據臨床反應外,也可進行殺菌試驗,凡血清殺菌效價(血清具殺菌效果的最高稀釋倍數)>1:8提示用藥恰當,<1:4則應調整用藥。

2.抗菌藥物的選擇

(1)初步考慮為敗血症,病原菌不能確定時,可先選用兼顧革蘭陽性球菌和革蘭陰性桿菌抗菌譜較廣的藥物,或針對常見的金葡萄和大腸桿菌感染採用氨基甙類抗生素和青黴素族抗生素聯合治療。

(2)診斷已基本明確,病原菌無法在短期內查明,而病情又較危重需迅速加以控制者,可根據患者年齡、原發性質、機體免疫狀況、細菌可能入侵的途徑及流行病學資料初步估計病原菌種類,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如有皮膚感染或癤腫擠壓史,或出現膿皰疹時,推測病原菌可能為金葡萄,可選用苯唑青黴素頭孢菌素類慶大黴素丁胺卡那等;有皮膚創面出現中心壞疽皮疹而疑為綠膿桿菌敗血症時,可選用氨基甙類或氧哌嗪青黴素頭孢菌素等抗菌藥物;中性粒細胞減少者宜選用氨基甙類,與羧苄青黴素或頭孢菌素類聯用。

(3)細菌培養已陽性,病原菌明確時,可按藥敏試驗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或根據表(2)選擇用藥。

(三)局部病灶的處理 化膿性病灶不論原發性或遷徙性,均應在使用適當、足量抗生素的基礎上及時行穿刺或切開引流化膿性胸膜炎關節膿腫等可在穿刺引流後局部注入抗菌藥物。膽道及泌尿道感染有梗阻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32 敗血症的鑒別診斷 | 敗血症的預防 32
關於「傳染病學/敗血症的治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