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敗血症的病原學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細菌感染 >> 敗血症 >> 敗血症的病原學 |
傳染病學 |
|
五十年代以前,敗血症的致病菌主要為肺炎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自抗菌藥物問世並廣泛應用以來,對抗生素尤其是青黴素敏感的肺消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已大為減少,而金葡萄及某些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肺炎桿菌及腸桿菌等因易產生耐藥性,故已成為敗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七十年代以後,真菌及厭氧菌感染也逐漸增多。
常見的病原菌有以下四類:
(一)革蘭陽性球菌以金葡萄最為常見,在醫院內感染者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也不少見,其他還有肺炎球菌及溶血性鏈球菌,後者常引起新生兒敗血症。另外D組鏈球菌(腸球菌)以易並發心內膜炎而引起關注。
(二)革蘭陰性桿菌以大腸桿菌最為常見,其次為肺炎桿菌、腸桿菌(產氣桿菌、凝團桿菌等)、綠膿桿菌、變形桿菌、枸櫞酸桿菌及沙雷菌等。
(三)厭氧菌 主要為脆弱桿菌、消化球菌與消化鏈球菌、產氣莢膜桿菌等。目前報導厭氧菌敗血症占敗血症總數的10%左右,但由於厭氧菌培養技術較為複雜,故實際發生率可能更高。
多數菌(複數菌)敗血症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細菌同時或先後感染,多見於嚴重燒傷或免疫功能嚴重低下者。
敗血症 | 敗血症的發病機理與病理變化 |
|
出自A+醫學百科 「傳染病學/敗血症的病原學」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4%BC%A0%E6%9F%93%E7%97%85%E5%AD%A6/%E8%B4%A5%E8%A1%80%E7%97%87%E7%9A%84%E7%97%85%E5%8E%9F%E5%AD%A6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傳染病學/敗血症的病原學」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