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敗血症的診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細菌感染 >> 敗血症 >> 敗血症的診斷
傳染病學

傳染病學目錄

(一)臨床表現凡有有明原因的急性高熱寒戰白細胞總數有中性粒細胞顯著增高而無局限於單一系統的症状體征時,應考慮敗血症的可能。凡新近有皮膚局部炎症,或劑壓癤瘡史,或有尿路、膽道、呼吸道等處感染,治療後仍不能控制體溫者應高度懷疑敗血症的可能。若病程中出現瘀點肝脾腫大、遷徙性膿腫感染性休克等,則敗血症診斷基本確立。仔細詢問病史、認真查體既有助於確立診斷,又可發現原發病灶,並由原發病灶的部伴及性質推測出病原菌的種類,利於治療。

(二)實驗室檢查

1.血象 白細胞總數大多顯著增高,達10~30×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多在80%以上,可出現明顯的核左移及細胞內中毒顆粒。少數革蘭陰性敗血症及機體免疫功能減退者白細胞總數可正常或稍減低。

2.中性粒細胞四唑氮藍(NBT)試驗此試驗僅在細菌感染時呈陽性,可高達20%以上(正常在8%以下),有助於病毒性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與細菌感染的鑒別。

3.病原學檢查

(1)細菌培養血培養及骨髓培養陽性是確診的主要依據,後者陽性率更高。為獲得較高的陽性率,應儘可能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及塞戰、高熱時採集標本,反覆多次送檢,每次采血5~10ml。有條件宜同時做厭氧菌真菌培養。對已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患者,采血時間應避免血中抗生素高峰時間,或在培養基中加入適當的破壞抗生素的藥物如青黴素酶硫酸鎂等或做血塊培養,以免影響血培養的陽性率。膿液或分泌物的培養有助於判斷敗血症的病原菌。細菌培養陽性時宜進行有關的抗生素敏感試驗,以供治療時選用適宜的抗菌藥物

(2)細菌塗片 膿液、腦脊液、胸腹水、瘀點等直接塗片檢查,也可檢出病原菌,對敗血症的快速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4.其他檢查 鱟試驗(limuluslysate test,LLT)是利用鱟細胞溶解物中的可凝性蛋白,在有內毒素存在時可形成凝膠的原理,測定各體液中的內毒素,陽性時有助於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的診斷。氣相色譜法可用於厭氧菌的鑒定與診斷。

32 敗血症的臨床表現 | 敗血症的鑒別診斷 32
關於「傳染病學/敗血症的診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