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

(重定向自院内感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院感染是指在醫院內感染病原引起的傳染病,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等。

目錄

院內感染髮展歷史

院內感染伴隨著醫院的產生而產生,對它的認識是逐步發展的。在醫院這個特定的環境中,病人和病原微生物相對集中,形成了一些疾病的特殊傳播途徑,比如通過污染的醫療器械、針刺、輸血甚至醫務人員的手等,造成院內感染。

以前醫務人員是沒有院中感染的概念,那時候醫院作為一些在現在看來箱單簡單的外科手術,比如截肢,都有很高風險,死亡率達60%。而生產也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產褥熱司空見慣,直到維也納的一位產科醫生摸索出一套生產的衛生消毒管理措施,才大大減少了產褥熱的發生,被後人公認為院內感染控制方面的先驅。同時代的英國外科醫生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消毒、滅菌手段,在他所做的1000多例卵巢切除手術中,死亡率降低到4%。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情。

之後,抗生素的發明和使用使得院內感染大幅度降低了,然後抗生素的長期使用導致細菌耐藥性的增強,也可能引起局部菌群失調,加上病原體的不斷變異發展,給院內感染管理又提出了新的課題。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們有條件實施以診斷和治療為目的的各種複雜的外科手術或檢查,比如通過使用免疫抑制劑進行器官移植、化學治療等。有些手段引起人體免疫力下降,使得一些本來不應該致病的微生物稱為院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前,人們對院內感染的了解逐步深入,消毒盒隔離的概念不僅為醫院工作者,而且已經成為廣大民眾所知道,院內感染已經稱為醫學界的重要領域。

分類

(1)根據病原體的種類進行分類可將院內感染分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體感染、衣原體感染及原蟲感染等,其中細菌感染最常見。每一類感染有可根據病原體的具體名稱分類,如柯薩奇病毒感染、愛柯病毒感染、銅綠假單孢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2)根據感染來源不同,醫院感染分為:

=常見的醫院感染

住院病人中凡有氣管插管、多次手術或延長手術時間、留置導尿、應用化療放療免疫抑制劑者,以及老年病人,均應視為預防醫院感染的重點對象。

院內感染的特殊表現

醫院感染的監測

醫院感染的監測指系統地連續觀察在醫院的人群中醫院感染髮生的頻率和分布以及影響感染的有關因素。其目的是加強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消除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並根據監測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具體措施,以降低或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保護醫院環境中特殊人群的健康。

醫院感染的監測的常用指標

醫院感染的管理

不僅要加強醫院的監控,還要加強醫院資深的管理。提高環境衛生水平,給病人營造舒適的就診環境;全面落實消毒措施,做好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比如醫療器械、用品的消毒滅菌燈。有效阻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從制度上嚴格規範各種操作程序。提升醫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可有效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率。2003年SARS的流行是最生動的教材,為了防止傳染性強的院內感染髮生,必須重視採用隔離措施。

參看

參考文獻

站外連結

關於「醫院感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