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系膜脂肪炎
A+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症 >> 腸系膜脂肪炎 |
腸系膜脂肪炎(mesenteric panni culitis)是以腹部包塊及腹痛為主要表現的腸系膜疾病,臨床少見。
目錄 |
腸系膜脂肪炎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腹部外傷、腹部手術、感染、變態反應等因素有關。由於文獻報告的大部分病例既往都有外傷史和腹部手術史,所以推測外傷和手術與本病關係密切。變態反應對本病的發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二)發病機制
本病的致病性缺陷包括脂肪組織過度生長以及隨後的變性、脂肪壞死及黃色肉芽腫性炎症。在增生的腸系膜脂肪組織變性後,可能是正常的脂類物質從變性的脂肪細胞中釋放出來,而促進了肉芽腫性浸潤,並最終纖維化。
病變主要侵襲小腸系膜,而且以腸系膜根部為多見,也可蔓延到腸壁處。結腸系膜也可受累,但病變常較局限,外觀酷似結腸惡性腫瘤。病變極少侵及網膜或向腹膜後蔓延。
病變特徵表現為受累的腸系膜表面散在著大小不等的脂肪壞死灶,外觀呈暗棕色或灰黃色。病灶可互相融合呈大片狀,並由腸系膜根部向腸壁側擴展。後期隨著纖維組織的增生及瘢痕組織收縮,腸系膜逐漸縮短,所屬之腸襻也隨之紆曲、變形、狹窄,甚至腸腔完全阻塞而出現腸梗阻。腸系膜的血管也常常被包繞。纖維化病變範圍大小不等,但從剖腹探查所見,大多直徑在5~10cm,腫塊邊界不清楚,較硬,無包膜,與周圍組織器官常有廣泛、複雜的粘連,不易分開。
腸系膜脂肪炎的症状
1.一般表現 病人多為體質虛弱,消瘦,慢性低熱,食欲不振,以及體重下降等慢性消耗的狀態,病程可長達數年。
2.腹部表現 主要為腹部疼痛,以右下腹部較多見,左側腹及上腹痛也可發生,但較少。腹痛程度不太劇烈,呈慢性反覆發作的隱痛,一般尚可忍受。腹痛無轉移,也不向他處放射。當腸腔完全閉塞出現腸梗阻時,腹痛較為劇烈,有時呈絞痛樣發作。而腸系膜血管被絞窄後,可出現腸段壞死及化膿性腹膜炎,此時腹痛呈持續性並有腹膜刺激征。一般情況下,腹部壓痛輕,有時觸到包塊。相伴隨的症状有腹脹、噁心、嘔吐及食慾減退。據68例的統計,腹痛發生率為67.7%,嘔吐32.3%,便秘8.8%,而腹部包塊出現率約為50%。
據68例的分析,約1/4病人曾患有腹部外科疾病,而22%病人曾接受過腹部手術治療。有下列情況,可考慮為腸系膜脂膜炎。
1.病程發展緩慢,數月至數年,伴長期低熱,慢性消耗體質,體重下降等。
2.腹痛及腹部包塊相繼出現,以右側腹或右下腹為主,腹部包塊質地較硬,伴壓痛,活動度極差。
3.消化道鋇透及纖維結腸鏡檢查,消化道黏膜無潰瘍及佔位性病變。
腸系膜脂肪炎的診斷
腸系膜脂肪炎的檢查化驗
2.紅細胞沉降率增快。
1.結腸或小腸雙對比造影可見病變部腸管壁僵硬、張力減低,管腔狹窄,黏膜增厚、紊亂,管壁邊緣呈不規則鋸齒狀,並有腸管外壓性移位變形,局部腸管有固定感。鋇劑通過緩慢、蠕動消失或減弱等。
2.結腸鏡檢查可見管腔狹窄,擴張不良,黏膜充血、水腫、糜爛,觸及易出血,有時有潰瘍形成。
3.腹部B超可探及腫塊,腫塊呈內部低回聲和邊緣強回聲的混合型回聲以及腸系膜根部欠均的低回聲腫瘤圖像,腫塊的邊緣不清,與腸管關係密切。
4.CT平掃見腸系膜內脂肪CT值增高,表現為後腹膜的脂肪密度高於皮下脂肪,其內見有線條狀密度增高的血管影,纖維化嚴重可形成軟組織腫塊,內可見鈣化。增強CT見內部強化的線條狀血管影是其特徵,並可見增厚腸壁之內低外高「雙暈征」(double halo sign),後者是良性病變的特有表現,其病理影像學基礎是增厚腸壁的內側低密度系粘膜下組織的水腫,外側的高密度為漿膜下組織的炎性細胞浸潤和纖維化。
5.血管造影可見腸系膜上下動脈及分支血管扭曲、受壓、移位,無腫瘤染色及動靜脈瘺,嚴重者血管閉塞。
診斷: 診斷:據68例的分析,約1/4病人曾患有腹部外科疾病,而22%病人曾接受過腹部手術治療。有下列情況,可考慮為腸系膜脂膜炎。
1.病程發展緩慢,數月至數年,伴長期低熱,慢性消耗體質,體重下降等。
2.腹痛及腹部包塊相繼出現,以右側腹或右下腹為主,腹部包塊質地較硬,伴壓痛,活動度極差。
3.消化道鋇透及纖維結腸鏡檢查,消化道黏膜無潰瘍及佔位性病變。
腸系膜脂肪炎的鑒別診斷
在消化道造影中,本病應注意與消化道癌腫、缺血性腸炎、克隆病、潰瘍性結腸炎等鑒別。這些病變在消化道造影中均有相應比較特徵性的表現,一般不難與本病鑒別。比較難以區別的是腸系膜病變,如脂肪瘤、脂肪肉瘤、惡性淋巴瘤、轉移瘤、腹膜間皮瘤、胰腺炎性腸系膜改變、膿腫等。上述腫瘤性病變在CT中均有各自的特徵,只要注意觀察腫瘤的大小、數目、性狀、內部結構及密度、有無鄰近組織浸潤及浸潤程度、有無轉移灶及腹水等,多數可以與本病作出鑒別,必要時可藉助血管造影。胰腺炎性改變和膿腫結合臨床、實驗室檢查及抗炎治療奏效等容易鑒別之。
腸系膜脂肪炎的併發症
病變後期可發生腸梗阻。
腸系膜脂肪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腸系膜脂肪炎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本病有自限性的趨勢,臨床資料顯示,約3/4的病人經數月至數年的支持治療後,症状可逐漸緩解。故一般情況下可先行綜合治療。無明確指征切忌盲目剖腹探查。
1.全身支持治療 注意休息,加強營養及體質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
2.藥物治療 文獻報導,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抗生素及三苯氧胺綜合治療後,症状可得到控制。
3.放射治療 個別病人也可獲得良好的效果。
4.手術治療 剖腹探查的目的,在於明確診斷(經術中冰凍病理切片),切除病灶、解除腫塊對腸系膜血管及腸腔的壓迫。手術方式可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選擇。可進行粘連松解、病灶切除、腸管切除等手術。
(二)預後
本病有自限性,預後佳。通常2年內,大多數病人的疼痛消失及腫塊退縮。惡性淋巴瘤見於15%的病人,但兩者的關係尚未闡明。
參看
|
關於「腸系膜脂肪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