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牛蒡根
Niú Bànɡ Gēn
牛蒡根
別名 惡實根、鼠粘根、牛菜
功效作用 祛風熱,消腫毒。治風毒面腫頭暈咽喉熱腫,齒痛咳嗽消渴癰疽瘡疥。
英文名 Great Burdock Achene, Root of Great Burdock
始載於 藥性論
毒性 無毒
歸經 心經肺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基本資料

英文名

        radix bardanae  

別名

        惡實根(《別錄》),鼠粘根(《延年方》),牛菜(《本草衍義》)。  

來源

        菊科植物牛蒡的根。  

植物形態

落葉小喬木灌木,高可達10米。小枝、葉柄及花序梗均密生灰色星狀柔毛。葉互生;有柄;葉片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5厘米,寬2~9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具不整齊的波狀鋸齒,上面沿主脈和下面均有星狀毛托葉小,早落。花雜性,具短梗。成頂生的總狀花序;雄花序呈短葇荑狀,發生於秋季葉落以後,裸露過冬,翌年早春於葉未發前開放,基部無葉,有發育不全的雌蕊。兩性花與葉同時開放,花序長3~6厘米、通常基部有1~3苞葉;花萼倒圓錐形,5齒裂;花瓣5,鑽形,比萼片稍短;雄蕊5,花絲極短;雌蕊子房半下位,花柱2條,向外捲曲。蒴果2瓣裂,數至10個集成總狀果序,下垂,褐色,密布蒼白色皮孔。種子暗棕色,有光澤,頂端凹陷。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於山坡雜木林中或岩石隙中。分布陝西、河南、湖北、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藥材

 

根呈紡錘狀,肉質而直,皮部黑褐色,有皺紋,內呈黃白色;味微苦而性粘。  

採集

        10月間採挖2年以上的根,洗淨晒乾。  

藥用價值

主要功能

 

疏風散熱解毒消腫,用於風熱感冒咳嗽、咽喉腫痛便秘、風火上擾之頭暈、耳鳴耳聾目昏,外用治頭面風毒赤腫、熱毒牙痛齒齦腫痛、癰疸惡瘡、痔瘡風濕痹痛,肢節拘攣等。[注意]脾胃虛弱者不宜。若作食用,須先經蒸或煮過,以減弱其寒涼降泄之性。  

中醫藥理作用

 

①《綱目》:"苦,寒,無毒。"

②《分類草藥性》:"味甜,性剛。"

③《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苦澀,無毒。"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

【功用主治】祛風熱,消腫毒。治風毒面腫,頭暈,咽喉熱腫,齒痛,咳嗽,消渴,癰疽瘡疥。

①《別錄》:"根、莖療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消渴,熱中,逐水。"

②《藥性論》:"根,細切如豆,面拌作飯食之,消脹壅。又能拓一切腫毒,用根、葉少許鹽花搗。"

③《唐本草》:"主牙齒疼痛,勞瘧,腳緩弱,風毒,癰疽,咳嗽傷肺,肺壅;疝瘕,積血。主諸風,症瘕,冷氣。"

④《本草拾遺》:"浸酒去風,又主惡瘡。"

⑤《分類草藥性》:"治頭暈,風熱,眼昏雲翳,耳鳴耳聾腰痛,外治脫肛。"

⑥《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傷暑。"

⑦《四川中藥志》:"治疥瘡。"

⑧《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勞傷乏力牛鼻栓根二至三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搗汁。外用:搗敷、熬膏塗貼或煎水洗。

【選方】①治熱攻心,煩躁恍惚:牛蒡根搗汁一升,食後分為三服。(《食醫心鏡》)

②治頭面忽腫,熱毒風內攻,或手足頭面赤腫,觸著痛:牛蒡子根洗淨爛研,酒煎成膏,攤在紙上,貼腫毒,仍熱酒調下,一服腫止痛減。(《斗門方》)

③治反花瘡,並治積年諸瘡:牛蒡根熱搗,和臘月豬脂封上。(《千金方》)

④治喉中熱腫:鼠粘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四服。忌蒜、面。(《延年方》)

⑤治頭暈痛:牛蒡子根四兩,老人頭(酒洗)一兩,熬水服。(《重慶草藥》)

⑥治熱毒牙痛,齒齦腫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搗汁,入鹽花一錢,銀器中熬成膏,每用塗齒齦上,重者不過二、三度。(《聖惠方》)

⑦治痔瘡:牛蒡子根、漏蘆根,嫩豬大腸服。(《重慶草藥》)

⑧治癭:鼠粘草根湯洗,細切除皮者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溫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四、五里服,宜服六劑。(《救急方》)

⑨治耳卒腫:牛蒡根淨洗細切,搗絞取汁一升,於銀鍋中熬成膏,塗於腫上。(《聖惠方》)

⑩治虛弱腳軟無力:牛蒡子根炖雞、炖肉服。(《重慶草藥》)  

西醫藥理作用

      

1、清腸通便的作用。牛蒡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大腸蠕動,幫助排便,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毒素、廢物在體內積存,有預防和治療便秘的功能。

2、降血壓的作用。牛蒡根中所含有的牛蒡甙能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

3、抗菌作用。牛蒡中含有抗菌成分,主要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濃度為4000μg/ml。

4、降血糖作用。牛蒂中含有菊糖,其水提物能顯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能增高碳水化合物耐受量。

5、利尿及瀉下作用。牛蒡甙有輕度的利尿及瀉下作用,能引起小鼠的輕度舉尾反應。

6、抗腫瘤作用。牛蒡苦素具有抗癌作用,能抑制癌細胞中磷酸果糖基酶的活性,牛蒡甙元亦有抗癌活性。

7、治療腎炎的作用。牛蒡甙和牛蒡酚有抗腎炎活性,能有效地治療急性進行性腎炎和慢性腎小球腎炎

8、.促生長作用。 牛蒡根製備的天然食用纖維(di-etary fiber.DF),不同比例地加入含有中毒劑量的紫(ama-ranth)的基礎飲食中,喂飼斷奶大鼠,結果使大鼠成長加速,並超過單用基礎飲食組大鼠[1]。

9、其他作用。 用二氯甲烷乙醇,從朱蒡根中分離得抑制腫瘤生長的物質[2]。此外,還有抗菌及抗真菌作用[3]。  

營養保健價值

藥食蔬菜

牛蒡是一種根莖類植物,為菊科多年生草本藥食兩用蔬菜。原產於北歐、西伯利亞和中國。牛蒡的形狀頗似人蔘,因此在日本有「東洋參」之稱,一直就被日、韓、歐美和台灣地區公認為營養價值極高的特種保健型蔬菜。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譽。其根粗壯,長短因品種而異,一般為40~100cm,外表面淡棕色至棕褐色,有許多明顯的縱向溝紋,質地稍軟且粘。在我國《現代中藥學大詞典》和《中藥大詞典》中都提出了牛蒡有抗菌、抗腫瘤生長、促進新陳代謝的藥理作用。美國著名的保健專家艾爾.敏德爾博士在《抗衰老聖典》中將牛蒡形容為「是一種可以幫助人體維持良好工作狀態(從幼年到老年)的溫和營養藥草,牛蒡可日食而無任何副作用,且對體內系統的平衡具有復原功效」。  

營養成分

 

牛蒡富含菊糖、纖維素、蛋白質、鈣、磷、鐵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胡蘿卜素胡蘿卜高150倍,蛋白質和鈣的含量為根類蔬菜之首。每100克鮮菜中含水分約87克,蛋白質4.1-4.7克,碳水化合物3.0-3.5克,脂肪0.1克,纖維素1.3-1.5克。胡蘿卜素高達390毫克。維生素Cl.9毫克。在礦物質元素中含鈣240毫克,磷106毫克,鐵7.6毫克,並含菊糖及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及胺基酸,它能清除體內垃圾和毒素、改善體內循環,有一定的利尿解熱、抑制發炎的作用,尤其對糖尿病肥胖症、風濕、解肝毒、便秘等有明顯療效。

牛蒡含有牛蒡甙、蛋白質、揮髮油、生物鹼、菊糖、VB1、VB2及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其藥用和食用價值都較高。經常食用牛蒂根有促進血液循環、清除腸胃垃圾、防止人體過早衰老、潤澤肌膚、防止中風和高血壓清腸排毒、降低膽固醇和血糖,並適合糖尿病患者長期食用(因牛蒡根中含有菊糖),對類風濕、抗真菌有一定療效,對癌症尿毒症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抑制作用,因此被譽為大自然的最佳清血劑。  

保健食譜

 

1 、牛蒡魚蓉羹

材料:牛蒡100g,魚肉100g,西紅柿15g,豌豆25g,麵包100g,肉湯250g,干香菇15g,植物油150g(實耗25g),黃酒、味精、鹽、干澱粉各適量。

做法:先將香菇用水泡發去根切成小方丁,將牛蒡剁碎,西紅柿、麵包丁麵粉用水調好;取魚肉下開水鍋,微火煮熟後撈出碾成碎泥;肉湯燒開倒入魚肉泥、搗碎的牛蒡、豌豆、香菇丁、西紅柿丁、味精、黃酒、鹽等。待水再開時加入濕澱粉,略攪幾下,加入豬油做成魚蓉羹;再取植物油倒入鍋中,倒上魚蓉羹即成。

功效:補益脾胃,適用於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等。

2、 牛蒡豬肚

材料:牛蒡絲100g,肥豬肚絲1隻,豆豉蔥白各適量。

做法:先將豬肚洗淨,豬肚與牛蒡絲同時放入開水鍋中,煮至豬肚將熟,再加入蔥白、豆豉、鹽調味,撈出豬肚切成片即成。

功效:補脾益氣,適用於糖尿病、消渴症(患者宜空腹食用效果更佳,渴則飲湯。)

3、牛蒡海帶羹

材料:牛蒡1000g,海帶30g,草決明15顆。

做法:將牛蒡絲、海帶和草決明一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煨湯熟後去草決明(牛蒡可食用)即成。

功效:清肝化痰,適用於結膜炎、高血壓、肝火旺引起的面赤頭痛等。

4、牛蒡杜仲

材料:牛蒡100顆,鵪鶉3隻,杜仲30g,淮山藥60g,枸杞子15g,生薑8g,紅棗10g,精鹽適量。

做法:先將洗淨的鵪鶉與牛蒡、杜仲、枸杞子、去核紅棗、生薑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再轉用文火燒3h,加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益肝腎,強腎壯骨。

5、清熱蒡翁汁:鮮牛蒡根150g,搗爛,絞取汁液,每次用2匙,可加適量蜂蜜調勻服。

源於《聖惠方》、《食醫心鏡》。本方取牛蒡根清退里熱而除煩渴。用於溫熱病,熱盛心煩,或餘熱不退,煩躁發渴,不欲飲食。

6、牛蒡地骷髏湯:牛蒡根30g,地骷髏(老蘿卜頭)60g。加水煎湯服。

本方以牛蒡根清肺熱,地骷髏化痰利氣,且均可利水。用於肺熱咳嗽,面目浮腫。

7、牛蒡利咽湯:鮮牛蒡根120g,加水煎服。

源於《延年方》。本方有清熱解毒、利咽喉的功效。用於肺胃有熱,咽喉腫痛。

普濟方》治小兒咽腫,用牛蒡根搗汁,細咽之,其意與上方同。

8、牛蒡根粥:牛蒡根3條,切段,以水煮爛,去渣取汁,加粳米50g,煮粥頓服

源於《普濟方》。本方取牛蒡根清熱解毒、消瘡腫。用於諸瘡腫痛。

9、黃牛大豆酒:地黃、牛蒡根各30g,切段,黃豆60g,炒香。以黃酒500g浸漬。每次飲1~2杯。

源於《集驗方》。本方取地黃能補腎,《本草經》謂能「除痹」,《日華諸家本草》謂能「助筋骨」(現代研究證實本品對實驗性關節炎有明顯的抗炎作用);牛蒡根、黃豆均能除濕療痹。原方謂「服此壯腎,……益氣力」,用於「老人風濕久痹,筋攣骨痛」。

關於「牛蒡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