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部急性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
A+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症 >> 淺部急性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 |
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是病原侵入淋巴流所致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可發生在人體的任何部位。淺部急性淋巴結炎的部位多在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有的可在肘內側或膕窩等處發生。病菌經破損的皮膚侵入淋巴間隙,繼而引起淋巴結、淋巴管及其周圍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病變。感染部位淋巴結腫大,出現索條狀紅線,可伴全身不適症状。如不及時控制其發展,可形成多腔性膿腫。
目錄 |
淺部急性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病原菌主要為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葡萄球菌等。頸部的淋巴結炎多源於口咽部的炎症擴散,如牙齦炎、扁桃體炎、腮腺炎、口腔炎等;足趾間的感染,如足癬常是下肢淋巴結炎的誘因;上肢、胸壁、背部和臍以上腹壁的感染可引起腋下淋巴結炎;下肢、臍以下腹壁、會陰、臀部的感染,可發生腹股溝淋巴結炎。淺表急性淋巴管炎在皮下結締組織層內,其病因與急性淋巴結炎相同。
(二)發病機制
致病菌從損傷破裂的皮膚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經組織的淋巴間隙進入淋巴管內,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圍的急性炎症,急性淋巴管炎繼續擴散到局部淋巴結,或化膿性病灶經淋巴管蔓延到所屬區域的淋巴結,引起急性淋巴結炎。淋巴結充血、腫脹、白細胞浸潤,炎性滲出。病變的淋巴結增大後,中心壞死化膿。感染繼續發展,可向周圍擴散形成淋巴結周圍炎,多個淋巴結粘連成硬塊,可形成雙腔或多腔性膿腫。
淺部急性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的症状
症状:
1.淋巴結腫大、疼痛和觸痛 急性淋巴結炎.局部先有淋巴結腫大、疼痛和觸痛,可與周圍軟組織分辨,表面皮膚正常。病變加重時,形成腫塊,難以分辨淋巴結的個數,疼痛和觸痛加重。表面皮膚發紅、發熱。形成膿腫時有波動感,少數甚至破潰出膿。
2.索條狀紅線、硬且觸痛 急性淋巴管炎時,病變部位有一條或多條紅線向肢體近側延伸,硬而有壓痛。深層淋巴管炎時,不出現紅線,但患肢腫脹、有條形壓痛區。
3.全身症状 病人可有畏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診斷:
淺部急性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的診斷
淺部急性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的檢查化驗
1.外周血象
(1)白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的變化取決於病菌的毒性和感染程度,常與原發的感染有密切關係。
(2)白細胞分類計數:一般情況下中性粒細胞與白細胞計數呈正相關。
2.細菌學檢查
(1)膿液塗片。
(2)細菌培養。
(3)藥物敏感性試驗。
淺部急性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的鑒別診斷
1.腮腺繼發感染 多見於新生兒,生後即存在。腫塊位於胸鎖乳突肌前緣,穿刺液為稀黏液樣。
2.結核性淋巴炎 起病緩慢,觸痛、腫脹不如急性淋巴結炎明顯,OT試驗陽性,穿刺檢查塗片可找到抗酸菌,結核桿菌培養陽性。
3.貓抓病 病人有貓抓史,頸部、腋下淋巴結腫大,有壓痛,最後化膿。膿培養多無細菌生長,抗原試驗陽性。
淺部急性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的併發症
淺部急性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保持口腔、會陰、足部等皮膚和黏膜的清潔,及時發現和積極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
淺部急性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1.原發感染病灶的治療 積極處理原發感染病灶是治療急性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的重要措施,可局部熱敷,並全身應用抗生素。清除了原發感染病灶,局部淋巴結病變常可逐漸消退。
2.早期應用抗生素 首選青黴素或苯唑西林(新青黴素Ⅱ),疑有腸道菌類感染時加用甲硝唑。然後根據臨床療效和菌種檢驗報告調整藥物。
3.局部處理 急性淋巴結炎未成膿時,可局部熱敷或以如意金黃散、魚石脂等藥物外敷。膿腫形成後,先試行穿刺吸膿,以鑒別血管瘤和血腫,測知膿腫表面組織厚度,然後在麻醉下切開引流。
急性淋巴管炎時,可用短波紫外線在紅線延伸處照射,亦可用呋喃西林等濕溫敷。
(二)預後
僅有局部淋巴結腫大和略有壓痛者,積極治療原發感染病灶後,淋巴結炎常能自愈。原發感染病灶治療不徹底,急性淋巴結炎可遷延為慢性淋巴結炎。
參看
|
關於「淺部急性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