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診療/萊姆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 感染性疾病 >> 螺旋體感染 >> 萊姆病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目錄

萊姆病是由博氏疏螺旋體引起,通常是由小鹿蜱傳播。

本病是在1975年康乃狄克州的萊姆小鎮出現成群的病例時被認識和命名的。從那時起萊姆病已在47個州發現,包括沿著東北海岸從麻薩諸塞到馬里蘭州以及威斯康星州,明尼蘇達州、加利福尼亞和奧勒岡州。本病在歐洲已很熟悉,並已在前蘇聯、中國、日本和澳大利亞被報導。萊姆病好發在夏季和早秋,常見於生活在林區的兒童和年輕人。

博氏疏螺旋體經蜱叮咬處進入皮膚,3~32天後螺旋體從皮膚移行出來播散到淋巴或通過血循環到其他器官或別處的皮膚。

目錄

症状

典型的病例開始是皮膚上的大片紅斑,通常分布於大腿、臀部、軀幹或腋下。紅斑可擴展至直徑達15cm,常常中心正常,至少75%的患者有此症状。繼大片紅斑出現後近一半的患者可出現更多的常較小的紅斑。

很多萊姆病患者感到不適、乏力寒顫發熱頭痛、頸硬和肌肉關節痛。少見的症状包括背痛噁心嘔吐咽痛淋巴結脾臟腫大。雖然多數症状可以反覆出現和消失,患者感覺不適和衰弱可持續數周。

最初症状出現後數周或數月約15%的患者出現神經功能異常,可持續數月,常能完全消失。最普遍的問題是腦膜感染腦膜炎)(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引起頸有抗力,頭痛,面神經炎症,面部的一側神經功能減退(面癱)。其他部分的運動減弱亦可出現。8%的病例有心臟症状,如不規則心跳(心律失常)和圍繞心臟包膜發炎心包炎)。心包炎可以引起胸痛

再有約一半的病例在症状發生後數周到數月出現關節炎,在某些病例關節炎可以在初次症状後一直存在達2年。少數大關節特別是膝關節腫脹、疼痛發作,典型的反覆發作可持續若干年。受累的膝關節常更腫大和疼痛,觸之發燙,在罕見的情況下有發紅。於膝的後方可發展積液,突然破裂後可加劇疼痛約10%的萊姆病患者關節炎發展為持續性的膝關節問題。

診斷

博氏疏螺旋體在實驗室非常難於培養,亦沒有單一的試驗可用於診斷萊姆病。因此,診斷常基於典型的萊姆病的症状出現在去過有可能被蜱叮咬的地方的人,再結合各種試驗的結果來判定。最常用的試驗是測定血中螺旋體抗體的水平。

治療

雖然萊姆病的所有階段對抗生素均有反應,早期治療對預防併發症最有幫助。在本病早期階段可口服一種抗生素多西環素阿莫西林青黴素紅霉素,對晚期、嚴重的或持續感染疾病用靜脈注射抗生素。

抗生素亦可幫助緩解關節炎,雖然治療可能需要達到3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藥可用以緩解關節疼痛。對受累關節積液可給以引流,使用拐杖可以有幫助。

參考

32 回歸熱 | 鉤端螺旋體病 32
關於「家庭診療/萊姆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