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診療/鼠咬熱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 感染性疾病 >> 螺旋體感染 >> 鼠咬熱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目錄

鼠咬熱是由兩種不同的病原體之一經鼠咬而傳染的一種感染

高達10%的被鼠咬傷的人可發生鼠咬熱,主要發生於貧困區居民,無家可歸者和生物醫學實驗室工作人員。

念珠狀鏈桿菌是存在於健康鼠口腔和咽部的一種菌,為美國鼠咬熱的最主要病因。它並不是一種螺旋體。已發現感染的暴發與飲入未消毒的和污染的牛奶有關係,當疾病是以此種方式傳播時被稱為哈弗里爾熱(Haverhill)。然而,感染常常是由受染的野生大鼠或小鼠咬傷後發病,偶爾感染亦可由鼬鼠和其他齧齒類動物傳播。

初期的傷口常很快癒合,然而咬後1~22天(通常10天內)驟然發生寒顫發熱嘔吐頭痛背痛關節疼痛。3日後在手和足上出現一種小的紅色斑疹,多數病人在1周內出現關節腫脹和疼痛,如未予治療可持續數日或數月。罕見但嚴重的併發症有心瓣膜感染和腦及其他組織的膿腫。醫生從血或關節液標本培養有病原菌生長而作出診斷,治療可用青黴素口服或靜脈注射,對青黴素過敏的人可用紅霉素替代。

另一種類型的鼠咬熱(日語稱為鼠毒)是由鼠咬熱螺旋體引起。此種感染常見於亞洲而罕見於美國。它亦為大鼠咬後或偶爾地為小鼠咬後感染。傷口通常癒合很快,但在咬後4~28天(常在10天以上)咬處反覆出現炎症,伴有反覆發熱和受累處淋巴結腫大。有時亦出現紅色皮疹,其他症状包括感覺不適、頭痛和發熱時很衰弱。如未予處理,典型發熱可每2~4天出現一次,持續到8周,有時甚至到1年。

醫生由血標本中鑒定出病原體而作出診斷。亦可從皮疹或淋巴腺取組織標本作檢查。患此種類型鼠咬熱的病人通常用青黴素治療,口服或靜脈途徑給藥。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給予四環素

參考

32 鉤端螺旋體病 | 厭氧菌感染 32
關於「家庭診療/鼠咬熱」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