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科/胎動不安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婦科學》 >> 妊娠病 >> 胎動不安 |
中醫婦科學 |
|
妊娠期出現腰酸腹痛,胎動下墜,或陰道少量流血者,稱為「胎動不安」,又稱「胎氣不安」。
本病類似於西醫學的先兆流產、先兆早產。胎動不安是臨床常見的妊娠病之一,經過安胎治療,腰酸、腹痛消失,出血迅速停止,多能繼續妊娠。若因胎元有缺陷而致胎動不安者,胚胎不能成形,故不宜進行保胎治療。若胎動不安病情發展以致流產者,稱為「墮胎」或「小產」。若妊娠在12周以內,胎兒未成形而自然殞墮者,稱為「墮胎」;若妊娠12-28周內,胎兒已成形而自然殞墮者,稱為「小產」。
[病因病機]
主要機理是沖任氣血失調,胎元不固。常見分型有腎虛、氣虛、血虛、血熱、外傷和症瘕傷胎等。
一、腎虛
素稟腎氣不足,或孕後房事不節,損傷腎氣,腎虛沖任不固,胎失所系,以致胎動不安。
二、氣虛
孕婦素體虛弱,或飲食過度,損傷脾氣,或大病損傷正氣,氣虛沖任不固,胎失所載,以致胎動不安。
三、血虛
素體陰血不足,或久病耗血傷陰,或孕後脾胃虛弱,惡阻較重,化源不足而血虛,血虛則沖任血少,胎失所養,而致胎動不安。
四、血熱
孕婦素體陽盛,或肝鬱化熱,或過食辛燥助陽之品,或外感邪熱,遂致陽盛血熱,熱擾沖任,損傷胎氣,遂致胎動不安。
五、外傷
孕後不慎,跌仆閃挫,或登高持重,或勞力過度,使氣血紊亂,沖任失調,不能載胎養胎,而致胎動不安。
六、瘕瘕傷胎
孕婦宿有瘕痼之疾,瘀阻胞脈,孕後沖任氣血失調,血不歸經,胎失攝養,而致胎動不安。
[辨證論治]
本病以腰酸、腹痛為主,或伴陰道少量流血,故辨證中應注意腰腹疼痛的性質、程度,陰道流血的量、色、質等徵象,以及出現的兼症、舌脈,進行綜合分析,指導治療。對有外傷史、他病史、服藥史者,應在診察胎兒狀況的基礎上確定安胎還是去胎的原則。安胎大法以補腎固沖為主,並根據不同情況輔以益氣、養血、清熱等法,總宜辨證施治。若經治療後腰酸、腹痛加重,陰道流血增多,以致胎墮難留者,又當去胎益母。
一、腎虛型
主要證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動下墜,或伴陰道少量流血,色黯淡,頭暈耳鳴,兩膝酸軟,小便頻數,或曾屢有墮胎,舌淡,苔白,脈沉細而滑。
證候分析:腎虛沖任不固,胎失所系,因而腰酸、腹痛,胎動下墜,或有陰道少量流血,色黯淡;腎虛髓海不足,故頭暈耳鳴;腎主骨,腎虛則兩膝酸軟;腎與膀胱相表裡,腎虛膀胱失約,故小便頻數;腎虛沖任不固,無力系胎,故使屢有墮胎:舌淡,苔白,脈沉細而滑,為腎氣虛之徵,
治療原則:補腎益氣,固沖安胎。
若腎陰虛者,兼有手足心熱,面赤唇紅,口燥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滑而數,治宜滋陰補腎,固沖安胎,方用壽胎丸加熟地、山茱萸、地骨皮;陰道流血者,酌加女貞子、旱蓮草。若腎陽虛者,兼有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長,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脈沉細而遲,治宜補腎助陽,固沖安胎,方用補腎安胎飲(《中醫婦科治療學》)。
人蔘、白朮、杜仲、續斷、益智仁、阿膠、艾葉、菟絲子、補骨脂、狗脊
方中菟絲子、補骨脂補腎助陽而益精氣;續斷、杜仲、狗脊補腎強腰,安胎止痛;益智仁溫腎縮小便;阿膠、艾葉養血暖宮,止血安胎;人蔘、白朮益氣載胎。全方共奏補腎助陽,固沖安胎之效。
二、氣虛型
主要證候:妊娠期,腰酸腹痛,小腹空墜,或陰道少量流血,色淡質稀,精神倦怠,氣短懶言,面色光白,舌淡,苔薄,脈緩滑。
證候分析:氣虛沖任不固,胎失攝載,故孕後腰酸腹痛,陰道少量流血;氣虛不化,則流血色淡質稀;氣虛提挈無力,故小腹空墜;氣虛中陽不振,故精神倦怠,氣短懶言;清陽不升,則面色光白。舌淡,苔薄,脈緩滑,為氣虛之徵。
治療法則:益氣固沖安胎。
三、血虛型
主要證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動下墜,陰道少量流血,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舌淡,苔少,脈細滑。
證候分析:血虛沖任血少,不能養胎,以致腰酸腹痛,胎動下墜,陰道少量下血;血虛不能上榮清竅,則頭暈眼花;血不養心,則心悸失眠;血虛不能充養肌膚,故面色萎黃。舌淡,苔少,脈細滑,也為血虛之徵。
治療法則:補血固沖安胎。
方藥舉例:苧根湯《婦人大全良方》)加川斷、桑寄生。
方中當歸、白芍、乾地黃補血和血;甘草和中;阿膠、苧麻根養血止血安胎;配續斷、桑寄生補腎固沖安胎。諸藥合用,有補血和血,固沖安胎之效。
若氣血兩虛者,症見孕後腰腹墜痛,陰道少量流血,色淡質稀,頭暈眼花,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舌淡,苔薄白,脈細滑。治宜補氣養血,固腎安胎,方用胎元飲(《景岳全書》)。
方中八珍湯去川芎、茯苓以補益氣血;配杜仲補腎安胎;陳皮理氣和中,使補而不滯。
諸藥合用,補益氣血,固腎安胎,使胎元內有載養,自無不安之患。
四、血熱型
主要證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動下墜,或陰道少量流血,血色深紅或鮮紅,心煩少寐,渴喜冷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證候分析:熱傷沖任,迫血妄行,損傷胎氣,而致腰酸腹痛,胎動下墜,陰道少量流血,血色紫紅或鮮紅;熱擾心神,故心煩少寐;熱傷津液,故口渴喜冷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滑數,為血熱之徵。
治療法則:清熱涼血,固沖安胎。
方藥舉例:保陰煎。
若下血較多者,酌加阿膠、旱蓮草、地榆炭涼血止血;腰痛甚者,酌加菟絲子、桑寄生固腎安胎。
五、外傷型
主要證候:妊娠期,跌仆閃挫,或勞力過度,繼發腰腹疼痛,胎動下墜,或伴陰道流血,精神倦怠,脈滑無力。
證候分析:孕後起居不慎,或跌仆閃挫,或為勞力所傷,以致氣血紊亂,氣亂則胎失所載,血亂則胎失所養,是以胎元內失攝養而不固,故腰腹疼痛,胎動下墜;氣血紊亂,沖任不固,故陰道下血;氣耗血傷,則精神倦怠,脈滑無力。
治療法則:益氣養血,固腎安胎。
方中四物補血,參、芪補氣,使氣充血足,胎元自固;杜仲、續斷補腎安胎;砂仁理氣安胎。全方有益氣養血,固腎安胎之效。
若陰道流血量多者,去當歸、川芎之辛竄動血,酌加阿膠、艾葉炭止血安胎。
六、瘕瘕傷胎型
主要證候:孕後陰道不時少量下血,色紅或黯紅,胸腹脹滿,少腹拘急,甚則腰酸,胎動下墜,皮膚粗糙,口乾不欲飲,舌黯紅或邊尖有瘀斑,苔白,脈沉弦或沉澀。
證候分析;婦人宿有瘕疾,瘀血內滯小腹或胞脈,孕後新血不得下歸血海以養胎元,反離經而走,故陰道不時少量下血,色紅或黯紅;瘕疾損傷胎氣,則腰酸胎動下墜;瘀血內阻,氣機不暢,故胸腹脹滿,少腹拘急;瘀血內阻,肌膚失榮,故皮膚粗糙;瘀血內阻,津液不得上承,故口乾不欲飲。舌黯紅或邊尖有瘀斑,苔白,脈沉弦或沉澀,為症病而有瘀血內滯之徵。
治療法則:祛瘀消瘕,固沖安胎。
方中桂枝溫通血脈,配茯苓滲利行瘀,並能益脾安胎而為君;丹皮、赤芍合桃仁活血祛瘀清熱而為臣佐;續斷、杜仲固腎安胎。諸藥同用共收消瘕安胎之效。
參看
胎漏 | 滑胎 |
關於「中醫婦科/胎動不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