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蛤蜊 | 中藥圖典 |
蛤蜊 Gé Lí |
|
---|---|
別名 | 吹潮、沙蛤、沙蜊、吹蛤梨;蛤刺;吹潮、白蜆子、白蚶子、布鴿頭 |
功效作用 | 滋陰;利水;化痰;軟堅。主消渴;水腫;痰積;癖塊;癭瘤;崩漏;痔瘡 |
英文名 | Clam |
始載於 | 《本草經集注》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胃經、肝經、膀胱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咸 |
目錄 |
簡介
【讀音】 蛤蜊(gé lì) 青島人讀做 ga la(嘎啦) 因為青島地屬山東半島,所以山東半島附近地區也稱蛤蜊為ga la (嘎啦)。
【簡介】軟體動物,長約3厘米,殼卵圓形,淡褐色,邊緣紫色。生活在淺海底。
【來源】為蛤蜊科動物四角蛤蜊或其他各種蛤蜊的肉。產我國沿海一帶。
【相關藥材】 蛤蜊粉
【成分】食部100克含蛋白質10.8克,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4.6克,鈣37毫克,磷82毫克,鐵14.2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15毫克,尼克酸1.7毫克。
【性味歸經】咸,寒。入胃經。
【功效】滋陰,利尿化痰,軟堅散結。用於癭瘤、痔瘡、水腫、痰積等。
青島的獨特海產品是蛤蜊,青島俗稱嘎啦。因為青島地屬山東半島,所以山東半島附近地區也稱蛤蜊為嘎啦。
蛤蜊的中文名叫雜色蛤仔,在青島附近,它主要產於膠州灣內,棲息在潮間帶中、下區以下的泥沙灘海底,以干潮線以下產量最多。其棲息於泥沙中的深度,一般都不超過自己身體長度的2倍。每逢陰曆的初一、十五,落大潮後人們多去海灘挖掘這一海味來解饞。大量生產則用挖蛤蜊船在深水處采捕。
蛤蜊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它的營養也比較全面,實屬物美價廉的海產品。其肉質鮮美無比,被稱為「天下第一鮮」、「百味之冠」,江蘇民間還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靈」之說。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鐵、鈣、磷、碘、維生素、胺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種成分,是一種低熱能、高蛋白,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的理想食品。
藥用價值
蛤蜊味咸寒,具有滋陰潤燥、利尿消腫、軟堅散結作用。《本草經疏》中記載:"蛤蜊其性滋潤而助津液,故能潤五臟、止消渴,開胃也。咸能入血軟堅,故主婦人血塊及老癖為寒熱也。"現在除這種傳統用法外,還對蛤蜊組織進行化學提取,提取物稱為蛤素。動物實驗證明,蛤蜊對小鼠的肉瘤和腹水瘤都有抑制作用和緩解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蛤蜊肉炖熟食用,一日三次可治糖尿病;蛤蜊肉和韭菜經常食用,可治療陰虛所致的口渴、乾咳、心煩、手足心熱等症。常食蛤蜊對甲狀腺腫大、黃疽、小便不暢、腹脹等症也有療效。
(《本草經集注》)
【異名】吹潮(《動物學大辭典》),沙蛤、沙蜊(《泉州本草》)。
【動物形態】四角蛤蜊
貝殼2片,堅厚,略呈四角形。殼長36~48毫米,高34~46毫米,寬度約當高的4/5。左右兩殼相等。殼頂尖,略向前屈,位於貝殼背緣中部稍向前端。殼面中部膨脹,向前、後及近腹緣急劇收縮,致前、後緣多少形成肋狀,小月面和楯面心臟形。殼面生長紋明顯粗大,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環紋。貝殼具殼皮,頂部白色或淡紫色,近腹面為黃褐色,腹面邊緣常有一極狹的黑色環帶。貝殼內麵灰白色。鉸合部寬大。左殼具1個分叉的主齒;右殼有2個排列成八字形的主齒;側齒髮達,均成片狀。外韌帶小,淡黃色,內韌帶極發達,黃褐色。外套痕清楚,接近腹緣,外套竇不甚深,末端鈍圓。前閉殼肌痕稍小,呈卵圓形,後閉殼磯痕稍大,近四形。外套膜邊緣雙層,內緣有分枝的小觸手。水管為黃白色,末端具觸手。足部發達,側扁,呈斧狀。
生活於淺海泥沙灘中,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本動物貝殼製成的粉(蛤蝸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全年均可捕捉。
化學成分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質10.8克,脂肪1.6克,碳水化物4.6克,灰分3克,鈣37毫克,磷82毫克;鐵14.2毫克,維生素A400國際單位,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15毫克,尼克酸1.7毫克;每公斤干蛤含碘2400微克。又食部每100克含抗壞血酸5毫克。
食用方法
火焰蛤蜊
高度白酒與紅酒相融合,將蛤蜊浸醉,隨即點火,等酒燃盡,蛤蜊已是熟透狀態,再配以薑汁、日本醬油、香辣汁的輔佐,更令人垂涎。
芙蓉蛤蜊
操作:將蛤蜊洗淨,水燒開後氽一下,撈起,將肉取出;將蛋清打成泡糊,放入燒開的水氽一下,撈起,分別放蛤蜊殼內,再將蛤蜊肉放芙蓉上面,勾上玻璃芡即成。
懶人蛤蜊
做法:絲瓜去皮切粗條,入鹽拌勻;在一張鋁箔紙上放4塊絲瓜條,2個蛤蜊和少許薑絲後,澆點酒;折成長方包,放入烤箱,大火力烤10分鐘即成。
蘆筍蛤蜊肉
做法:辣椒切片,蛤蜊氽燙,取出蛤蜊肉;蘆筍切段氽燙,入開水沖涼;起鍋,先炒蘆筍,再放入蛤蜊肉同炒,最後放入調味料及辣椒炒勻。
龍井蛤蜊湯做法
用開水將龍井泡開後,濾得清淨茶湯;另煮開半鍋水後,放入蛤蜊及薑絲。待蛤蜊張開後,將茶湯倒入,混合煮開即可。
蛤蜊湯麵
大蒜拍碎,小白菜燙熟;用兩湯匙油爆香大蒜,放蛤蜊,淋酒和醬油,撒下水2湯匙,大火炒拌,蓋上鍋蓋悶至蛤蜊開口,放下其餘調味料拌勻,將蛤蜊盛出,注入清湯或水至鍋中,煮滾後加鹽調味即關火;細面煮熟,挑至面碗中,加入已調味之清湯再將炒好的海瓜子盛放麵條上,再放上小白菜便可上桌。
酒蒸蛤蜊
酒與蛤蜊一起下鍋,強火悶蓋煮,蛤蜊開口後取出,取肉;將菜花洗淨,切好,鹽水煮後撈出,將混合的配味汁煮過後冷卻,放入菜花;將調料汁與蛤肉煮汁混合用強火煮,沸騰後加入溶水澱粉,調均勻,作成餡,倒入加熱,然後盛盤,放入餡和菜花並以柚子作點綴。
桑拿蛤蜊
桑拿蛤蜊因器皿的不同可以將蛤蜊煮熟也可以氣熟。煮熟就是將玻璃鍋或者沙鍋燒熱,然後將 N多的鵝卵石用油炸到一定溫度放入鍋內,把蛤蜊和酒一起倒在石頭上面;氣熟步驟差不多。
茄汁蛤蜊
少許油、蔥末炒香,放入蛤蜊,略炒,加入番茄糊,加水,適量鹽,蓋蓋大火煮約1分鐘,盛出即可。
蛤蜊芸豆面
蛤蜊洗淨煮熟,取肉。芸豆滾刀切成丁。鍋內加花生油,油開後,蔥、姜、蒜爆鍋,將芸豆、肉丁倒入鍋內炒熟,加水和蛤蜊湯,開鍋後,放入蛤蜊肉,將雞蛋倒入攪成蛋花,放少許鹽、味精、香油,倒入煮好的麵條碗里即成。
鮮蛤蜊炒雞蛋
煮熟蛤蜊取肉,韭菜切寸段,雞蛋打開,一併加入蛤蜊肉中,放適量鹽,再加入蛤蜊湯少許,拌勻。鍋內放油熱後將原料倒入鍋中,翻炒至成塊後,盛盤食用。
麻辣蛤蜊
花生油加熱後加入花椒、干尖椒段、生薑塊、大蒜塊,炒香後加入少量水,倒入醬油,燒開,放鹽,倒入蛤蜊,翻炒至蛤蜊全部開口,放入香菜,味精,出鍋。
大缸烤蛤蜊
在大瓷缸里放上燒紅的木炭,將洗淨的蛤蜊放入一個小鐵鍋內,把鐵鍋掛在缸里熏烤,烤出的蛤蜊鮮美無比,不加任何調料。
蛋黃焗蛤蜊
先將上品鹹鴨蛋的蛋黃化成油,把蛤蜊放在熱油中滾過後,放入蛋黃油中焗一段時間。蛋黃焗蛤蜊是蛤蜊菜中的上品,但烹飪過程非常複雜,特別是鹹鴨蛋的選料非常講究。
蛤蜊粽子
嘉青齋原來並沒有蛤蜊粽子,但精明的老闆很快發現了青島人對蛤蜊執著的偏愛,幾經摸索終於發明了蛤蜊粽子,專門在青島市場銷售。
微波啤酒蛤蜊
啤酒帶泡沫,快速倒入碗中,覆蓋蛤蜊;放入微波爐中加熱4-5分鐘即可。
蛤蜊青椒炒雞蛋
製法:將蛤蜊生剝,把肉和肉中的汁一同放入碗中。將雞蛋打散加鹽攪勻。菜椒切絲,同蛋液一起置於蛤蜊肉中,攪拌。鍋中加油燒至八成熱後,加蔥姜煸炒出香味,將攪勻的蛤蜊肉下鍋,炒熟出鍋。
蛤蜊土豆餅
將洗淨的蛤蜊肉加土豆絲再拌上面糊,可以烙成蛤蜊土豆餅。
油炸蛤蜊
肉將洗淨的蛤蜊肉粘上澱粉雞蛋糊,一個個下鍋炸至金黃。
蛤蜊柿子湯
將洗淨的蛤蜊肉加入西紅柿和雞蛋可以做成鮮美的蛤蜊柿子湯,湯中加入少許香油,口味更佳。
中醫相關
【性味】咸,寒。
①《嘉佑本草》:"冷,無毒。"
②《日用本草》:"味咸,寒,無毒。"
③《飲膳正要》:"味甘,大寒,無毒。"
【歸經】《本草經疏》:"入足陽明經。"
【功用主治】滋陰,利水,化痰,軟堅。治消渴,水腫,痰積,癬塊,癭瘤,崩、帶,痔瘡。
①《本草經集注》:"煮之醒酒。"
②《嘉佑本草》:"潤五臟,止消渴,開胃,解酒毒,主老癖能為寒熱者,及婦人血塊,煮食之。"
③《醫林纂要》:"功同蚌蜆,滋陰明目。"
④《本草求原》:"消水腫,利水,化痰,治崩帶,癭瘤,五痔。"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
【名家論述】《本草經疏》:"蛤蜊其性滋潤而助津液,故能潤五臟,止消渴,開胃也。咸能入血軟堅,故主婦人血塊及老癖為寒熱也。"
英文名稱 clam
營養分析
1. 蛤蜊具有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鐵、高鈣、少脂肪的營養特點;
2. 蛤蜊肉含一種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的代爾太7-膽固醇和24-亞甲基膽固醇,它們兼有抑制膽固醇在肝臟合成和加速排泄膽固醇的獨特作用,從而使體內膽固醇下降;
3. 人們在食用蛤蜊和貝類食物後,常有一種清爽宜人的感覺,這對解除一些煩惱症状無疑是有益的。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高膽固醇、高血脂體質、患有甲狀腺腫大、支氣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尤為適合;
2. 有宿疾者應慎食,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食物相剋
製作指導
蛤蜊等貝類本身極富鮮味,烹制時千萬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鹽,以免鮮味反失。蛤蜊最好提前一天用水浸泡才能吐乾淨泥土。
備註
1. 不要食用未熟透的貝類,以免傳染上肝炎等疾病;
2. 貝類中的泥腸不宜食用;
3. 選購文蛤時,可拿起輕敲,若為「砰砰」聲,則文蛤是死的;相反若為「咯咯」較清脆的聲音,則文蛤是活的。
每100克蛤蜊的營養成分
能量62千卡 蛋白質10克
脂肪1.1克 碳水化合物2.8克
膽固醇156毫克 維生素A21微克
硫胺素0.01毫克 核黃素0.13毫克
鈣133毫克 磷128毫克
鉀140毫克 鈉425.7毫克
鎂78毫克 鐵10.9毫克
鋅2.38毫克 硒54.31微克
銅0.11毫克 錳0.44毫克
食療價值
蛤蜊科動物四角蛤蜊或其它種蛤蜊的肉。蛤蜊又稱吹嘲、沙蛤、沙蜊。我國沿海均有分布。獲得後,去殼取肉,洗淨鮮用。
[性能]味甘、咸,性微寒。能滋陰生津,軟堅散結,利小便。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1、B2和煙酸、碘、鈣、磷、鐵等成分。
[用途]用於肝腎陰虛,煩熱盜汗,消渴;癭瘤、瘰癧、痞塊;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煮食,煎湯等。
[附方]
1,煮蛤蜊湯:蛤蜊肉200g,加水適量,以小火煮熟,稍加食鹽調味。飲湯吃肉。
源於《嘉祐本草》。該書謂能「潤五臟,止消渴,開胃」,或用以軟堅散結,治「婦人血塊」。亦可用於癭瘤、瘰癧。
2,蛤蜊麥門冬湯:蛤蜊100g,麥門冬15g,地骨皮12g,小麥30g。加水煎湯飲。
本方以蛤蜊、麥門冬滋養肺腎之陰,以地骨皮清退虛熱,小麥滋養斂汗。用於肺癆陰虛,潮熱骨蒸,咽干口渴,盜汗等。
蛤蜊營養宜忌
宜:肺結核咳嗽咯血,陰虛盜汗者和體質虛弱,營養不良者宜食;癭瘤瘰癧,淋巴結腫大,甲狀腺腫大者宜食;癌症患者及放療、化療後宜食;糖尿病,紅斑狼瘡,乾燥症候群患者宜食;黃疸者,尿路感染者宜食;醉酒之人宜食。
忌:蛤蜊性寒,脾胃虛寒,腹瀉便池者忌食;寒性胃痛腹痛者忌食;女子月經來潮期間及婦人產後忌食;受涼感冒者忌食。
參考
|
關於「蛤蜊」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