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診療/狂犬病
醫學電子書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 感染性疾病 >> 病毒性感染 >> 中樞神經系統的病毒感染 >> 狂犬病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
|
狂犬病毒存在於感染動物的唾液內,患狂犬病的動物通過咬傷和有時經舌舐等方式傳染給其他動物或人。病毒從最初入侵部位沿著神經傳入脊髓和大腦,進行繁殖後再沿著神經傳回下行到唾液腺並進入唾液中。
多種動物可將狂犬病傳染給人。雖然犬是主要的傳染源,貓、蝙蝠、浣熊、臭鼬、狐狸和其他動物也可帶病毒並傳染給人。家鼠、田鼠或其他小型哺乳動物很少感染狂犬病,部分原因為其他動物咬傷它們時,通常為致死性的。在美國接種狂犬疫苗已極大程度上在犬中消除了狂犬病。然而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許多國家中,犬的狂犬病仍然很常見,在這些地區,寵物並不總是被接種疫苗以防止疾病。感染狂犬病的動物既可表現為躁狂,又可表現為安靜的類型。躁狂型狂犬病的動物表現易怒,具有攻擊性,稍後進入麻痹期和發生死亡。安靜型的狂犬病發病即直接表現為顯著的局部或全身麻痹。
在美國,過去30年的多數狂犬病患者都是被感染的野生動物咬傷後發病。患狂犬病的野生動物更易表現出攻擊形為,但更多的為不明顯的行為改變。夜行動物(蝙蝠、臭鼬、浣熊、狐狸)感染狂犬病後可在白晝出來活動,並可以沒有正常情況下應有的懼怕人類的反應。
在極罕見的情況下,狂犬病可通過吸入感染的空氣塵埃而發病。有報導探險者因吸入了蝙蝠穴居的洞內空氣而發生了2例狂犬病。
目錄 |
症状
感染後30~50天內可出現症状,但潛伏期變化很大,從10天至1年以上。頭部或軀幹多處被咬傷者潛伏期最短。
20%的患者以下肢癱瘓起病,並逐步上升擴展至全身。而多數病人常以短暫的精神抑鬱、煩躁不安、全身不適及發熱起病。煩躁不安逐步發展為無法控制的興奮狀態。患者產生大量的唾液。咽喉及聲帶的肌肉痙攣引起極為痛苦的疼痛,這種痙攣是由大腦內支配吞咽和呼吸的區域的激惹而引起。微風或試圖飲水均可誘發痙攣,因而狂犬病患者不能飲水,有時本病也被稱為恐水症。
診斷
當被患病的動物或野生動物咬傷後,最大的擔心就是會患狂犬病。確定是否一個動物有狂犬病,通常需檢查動物的腦組織。應將動物捕獲並進行觀察,經典的方法必須將動物處死,並檢查其腦組織。如被無症状的犬或貓咬傷後,獸醫應將該動物隔離觀察10天。如動物仍然健康,就能安全地作出結論,即動物在咬傷人時沒有狂犬病。
如被動物咬傷後出現進行性的大腦炎症症状(腦炎),則可能有狂犬病。在症状出現以前,作病毒有關試驗無助於診斷。皮膚活檢通常取自頸部,在顯微鏡下可發現狂犬病毒。
預防和治療
在感染狂犬病毒前或剛感染後,能採取一些措施預防狂犬病。如對有高度危險感染狂犬病的人接種狂犬疫苗,包括獸醫、接觸可能感染狂犬病動物的實驗人員,或在狂犬病廣泛流行的發展中國家居住或停留超過30天的人、以及探查蝙蝠洞穴的人。疫苗可提供多數人終身某種程度的保護。然而抗體水平隨時間推移而逐步下降,故對有進一步暴露的高危人群,應每2年進行一次加強疫苗注射。
被狂犬病動物咬傷後如立即給予適當處理,則罕有發病者。被兔子或齧齒類動物(包括松鼠、金花鼠、家鼠)咬傷,除非明確懷疑這些動物患狂犬病,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因為這些動物極少感染狂犬病。但野生動物如臭鼬、浣熊、狐狸、蝙蝠咬傷的人,則需要進一步預防處理,除非動物被捕獲並已證明其未患狂犬病。
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立即處理咬傷的傷口,污染的傷口使用肥皂水清洗,深部刺傷的傷口應採用肥皂水灌洗。一但傷口已徹底清洗,以前未接種狂犬疫苗的人,應注射狂犬病抗血清,一半劑量注射於局部傷口處。既往未接種疫苗的人,應在暴露的當日及第3、7、14及28天注射狂犬疫苗。注射的局部可有輕微的腫脹和疼痛。在連續的5次注射過程中,嚴重的過敏反應很罕見,僅不到1%的人注射疫苗後出現發熱。
如被咬傷者已曾接種狂犬疫苗,則發病的危險就會減少。但傷口仍需要認真清洗,並再給2劑疫苗注射(分別在咬傷當日和第2日)。
在應用現有的治療方法之前,狂犬病患者通常在發病後3~10天內死亡。多數人死於氣道阻塞(窒息)、抽搐、衰竭或廣泛的癱瘓。雖然狂犬病患者最終死亡被認為是不可避免,但仍有少數病人確實存活下來,這歸功於對影響肺心和腦的症状的加強監護控制。一但某人已出現症状,無論疫苗或抗血清均沒有幫助。
參考
中樞神經系統的病毒感染 | 克雅病 |
|
關於「家庭診療/狂犬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