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診療/人體對感染的防禦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 感染性疾病 >> 感染性疾病的生物學 >> 人體對感染的防禦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目錄

人體對抗感染的防禦系統包括:自然屏障如皮膚,非特異性機制,如某些種類的白細胞發熱,以及特異性的機制,如抗體。通常,如一種微生物得以通過機體的自然屏障,則由非特異和特異的防禦機制在其繁殖前將其消滅。

自然屏障

一般地講,皮膚能保護機體免於很多微生物的侵襲,除非它的完整性受到損傷。例如由外傷、昆蟲叮咬或燒傷。還有例外的情況出現,如人乳頭瘤病毒可直接感染皮膚形成疣。

其他的有效自然屏障是粘膜,如機體呼吸道和腸道表面層粘膜。典型的粘膜都覆蓋一層分泌物,這層分泌物能抵抗微生物。例如眼睛的粘膜是由淚液浸泡,淚液含有一種稱為溶菌酶的酶,這種酶能溶解細菌使眼免受感染。

呼吸道粘膜能有效地濾掉吸入空氣中的顆粒。在鼻腔中的彎曲道壁上覆蓋的粘膜,有助於將吸入異物的多數去除。如果一種微生物達到了下呼吸道,覆蓋於粘膜表面的細毛樣結構(纖毛)會將其從肺中排出來,而咳嗽進一步幫助清除這些微生物。

胃腸道亦有一系列有效的屏障,包括胃酸、以及胰酶膽汁和腸道分泌物的抗菌活性。腸道的收縮(蠕動)和腸道上皮細胞的正常脫落幫助排除有害的微生物。

人體的泌尿生殖道是由一定長度的尿道所保護(約20cm長),因為有這種保護機制,細菌很少能進入尿道,除非無意中被外科器械帶入。女性則受陰道的酸性環境所保護,沖洗作用如膀胱的排空是另一種男女兩性均有的保護機制。

機體防禦機制受損的人更易受感染(見防禦功能受損者的感染)。例如,無胃酸的人特別易感染結核病和沙門菌。在腸道常住菌間的平衡對維持機體防禦也是重要的。有時,人體因某處的感染攝入某種抗生素能打亂這種常住菌間的平衡,而造成致病菌的數量增多。

非特異的防禦機制

任何一種損傷包括細菌的入侵能引起炎症反應炎症部分地是處理損傷和感染部位直接的防禦機制。通過炎症過程,血供增加,白細胞通過血管進入發炎部位更容易,白細胞在血流中的數量亦增加,骨髓從貯存中釋放大量的白細胞,使之成為新的成員。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出現的白細胞是嗜中性白細胞,它們開始吞噬入侵的微生物並試圖將感染局限在小的範圍(見免疫系統生物學)。如果感染持續存在,白細胞的另一種類型(具吞噬能力的單核細胞)將以增加的數量到達。然而,這些非特異性的防禦機制能被數量巨大的微生物或其他減低機體防禦能力的因素,如空氣污染(包括吸煙)所壓倒(超過)。

發熱

發熱是指體溫升高達38℃以上(以口表測試)。發熱實際上是對感染和損傷的一種保護性反應。體溫的上升能增強機體的防禦機制而僅引起相對小的不適。

正常情況下,體溫每日均有上下波動,最低是在早上6點,最高約在下午4~6點。雖然常規正常體溫是37℃,而實際上在早上6點正常最高可達37.2℃,下午4點可達37.6℃。

大腦下丘腦部分控制著體溫,發熱實際上來自下丘腦恆溫調節中心調整的結果。人體通過將血液從皮膚表面移到身體內部(分流),減少熱的散失,將其體溫升高達到一個新的較高的恆溫水平。由肌肉收縮引起的發抖可以增加熱的產生。機體努力保存和產熱直到血流使下丘腦達到新的較高的體溫。這樣體溫再按正常的方式維持,稍後,當體溫調節在建立它的正常水平時,機體通過出汗和讓血液流向皮膚來消除過量的熱,當體溫被降低時,可以發生寒戰

發熱可以是一種每日有高峰又回到正常的形式,亦可相反出現稽留熱,此時雖有體溫波動,但不能降到正常。某些人,如嗜酒者、高齡老人或幼兒,對嚴重感染的反應亦可以出現體溫下降。

引起發熱的物質叫熱原,熱原可以來自體內或體外。作為體外熱原的一個代表就是微生物,及其產物稱為毒素。來自體內的熱原實際是由其刺激機體使其釋放自身的熱原。體內形成的熱原通常是由稱為單核細胞的白細胞類型所引起。然而,感染並非引起發熱的唯一原因,所有的炎症過程、癌症過敏反應亦可引起發熱。

發熱原因的確定

通常發熱均有確定的原因,如像流感肺炎。但有時發熱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如心內膜的感染(細菌性心內膜炎)。當某人有至少38℃發熱時,經全面檢查未發現原因,醫生常稱之為不明原因發熱(見疑及感染引起的疾病)。這種發熱的潛在原因包括任何一種引起發熱的疾病。但至少在成人最常見的是感染、由人體自身組織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種未發現的腫瘤(特別是白血病淋巴瘤)。

為了確定病因,醫生可從詢問病人現在和過去的症状和疾病、近期的用藥情況、接觸感染情況、近期旅遊情況等開始。發熱的類型通常對診斷沒有幫助。然而,有某些例外情況,如隔日出現和每三日出現一次的發熱是瘧疾的典型表現。

近期旅遊,特別是到國外,或接觸某種物質或動物,可以提供病因線索。美國的西南部是球孢子菌病的流行區,而俄亥俄州和密西西比河谷有組織胞漿菌病流行。某人飲用了污染的水(或由污染的水製作的冰製品)有可能感染傷寒。而在肉食品加工廠工作的人可能感染布氏菌病。

詢問上述有關問題後,醫生進行仔細的身體檢查以發現感染的來源和疾病的證據。在醫務室或在醫院進行體檢,視病人發熱和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定。

血液檢查能用於檢測對抗微生物的抗體,直接培養微生物和測定白細胞數量,某種特異抗體的水平增高能幫助確定入侵的微生物。白細胞增高通常提示感染。白細胞區別計數(各類白細胞比例)可給予進一步的思路,如中性白細胞增高提示有急性細菌性感染,酸性白細胞的增加提示寄生蟲感染,如絛蟲蠕蟲

超聲計算機體層攝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掃描對診斷有幫助。標記白細胞掃描能用於確定感染或炎症的部位。做此實驗時,注入人體一種用放射活性標記的白細胞,因為白細胞被吸引至感染區和注入的白細胞已放射活性標記,掃描時就能確定感染部位。如試驗結果為陰性,醫生需要從肝、骨髓或其它懷疑的部位取活檢。活檢標本再用顯微鏡進行檢查診斷。

發熱的處理

因為發熱具有潛在的好處,因而對是否需要常規的處理髮熱存在著爭論。然而,如一個過去有發熱引起驚厥(發熱驚厥)的兒童,發熱應予治療。有心肺疾病的成人發熱也應予類似的治療,因為發熱會增加氧耗,每增高0.5℃耗氧增加7%(指體溫上升到37℃以上時)。

用以降低體溫的藥稱為退熱藥,應用最廣泛和有效的解熱藥為醋氨酚和非類固醇抗炎藥,如阿司匹林。然而,阿司匹林不能用於兒童和少年的發熱,因可以增加發生雷耶(Reye)症候群的危險,它是可致命的。

特異的防禦機制

一旦感染髮生,則免疫系統全力進入動員(見免疫系統生物學),免疫系統產生能針對攻擊入侵微生物的各種物質。例如,抗體吸附於入侵的病原體以幫助固定它們不再擴散,抗體亦可直接殺死病原體或使其更容易被白細胞攻擊和消滅。此外,免疫系統可提供殺傷T細胞(還有其他類型的白細胞)以特異性地攻擊入侵微生物。

抗感染的藥物如抗生素、抗真菌藥或抗病毒藥能協助人體自然防禦系統。因此,如機體的免疫系統嚴重受損,這些藥物亦常常失去作用。

32 感染對機體的影響 | 預防感染的免疫接種 32
關於「家庭診療/人體對感染的防禦」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