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機制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精神分析學派用語。個人在精神受干擾時用以避開干擾,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機制。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常在無意識狀態下使用。如壓抑、壓制、否認、投射、轉移、文飾、解除、自居、補償作用等。

常見的自我防禦機制

(1)否認,是指對某種痛苦的現實無意識地加以否定。由於不承認似乎就不會痛苦。鴕鳥把它的頭埋在沙子里就意味著不可接受的東西不存在,否認正是如此。一個心愛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認定他還活著或即將回來,甚至還為他做些什麼;一個癌症病人可否認自己患了嚴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儘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 曉該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醫生。這一過程可使一個人逐漸地接受現實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壞消息或痛苦。的確是一種保護性質的、正常的防禦。只有在干擾了正常行為時才能算是病態的。

(2)壓抑,是指把意識所不能接受的觀念、情感或衝動抑制到無意識中去。它雖不能隨意回憶,但可通過其他心理機制的作用以偽裝的形式出現。如對痛苦體驗或創傷性事件的選擇性遺忘就是壓抑的表現。

(3)合理化,又稱文飾作用,指無意識地用一種通過似乎有理的解釋或實際上站不住腳的理由來為其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或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如對兒童的軀體虐待可說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樹不伐不成材」、「打是疼罵是愛」。合理化有兩種表現: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東西說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檸檬 心理,即當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檸檬時,就說檸檬是甜的。兩者均是掩蓋其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心的安寧。

(4)移置,是無意識地將指向某一對 象的情緒、意圖或幻想轉移到另一個對象或替代的象徵物上,以減輕精神負擔取得心理安寧。如一個孩子被媽媽打後,滿腔憤怒,難以回敬,轉而踢倒身邊板凳,把對媽媽的怒氣轉移到身邊的物體上(如「替罪羊」)。這時雖然客體變了,但其衝動的性質及其目的仍然未改變。在心理治療中,情感的無意識移置既是移情的基礎,也是反移情的基礎。

(5)投射,是指自我將不能接受的衝動、慾望或觀念歸因(投射)於客觀或別人。這在嬰兒可認為是相對正常的,在成年人則可由於極度地歪曲現實而成為偏執妄想。

(6)反向形成,是指對內心的一種難以接受的觀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態度與行為表現出來。如一個有強烈的性衝動壓抑的人可積極參與檢查淫穢讀物或影片的活動。

(7)退回到前面的發展階段是退行,是指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放棄已學到的比較成熟的對應技巧和方式,而使用原先比較幼稚的方式去應付困難和滿足自己的慾望。退行現象常見於兒童,也常常發生在成人身上。譬如一個成年人遇到困難無法應付時,便覺得自己身上的「病」加重了,需要休息,以此來回到童年被人照顧的生活中去;又如老人做出幼稚的表現,童心未泯,像個「老小孩」或「老頑童」,很可能是內心孤獨,渴望得到子女的關愛。

(8)過度代償,又稱過度補償,是指一個真正的或幻想的軀體或心理缺陷可通過代償而得到超乎尋常的糾正。這是一個意識的或無意識的過程。如有些殘廢人可導致驚人的努力而變成世界著名的運動員。有些口吃者可成功地變成一位說話流利的演說家。

(9)抵消,是指一個不能接受的行為象徵性地而且反覆地用相反的行為加以顯示,以圖解除焦慮。如說了不吉利的話就吐口水或用說句吉利話來抵消晦氣或不吉祥的感覺。除夕打碎了碗,習俗上說句「歲歲平安!」。

(10)升華,是指一種最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防禦機制。因為它可以把社會所不能接受的性慾或攻擊性衝動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轉向更高級的、社會所能接受的目標或渠道,進行各種創造性的活動。從文藝家的一些著名創作如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等,均可見到升華機制的作用。這是把本能主要是性能量轉移到一個有社 會價值的對象或目標上去。

(11)幽默,是指對於困境以幽默的方式處理。它沒有個人的不適及沒有不快地影響別人情感的公開顯露。它與詼諧、說笑話還不完全一樣。幽默仍然允許一個人承擔及集中注意於困窘的境遇上,而詼諧、打趣的話卻引起分心或使從情感的問題上移開。

(12)認同,是指無意識中取他人(一般是自己敬愛和尊崇的人)之長歸為已有,作為自己行為的一部分去表達,藉以排解焦慮與適應的一種防禦手段。如高官顯貴的子女常以父輩之尊為己尊,遇到挫折則自抬身價,作出坦然自若的神態,以免除在人們面前的尷尬局面。兒童在作業時遇到困難時,常說:「我要學習解放軍 叔叔」,從而有力量和信心把作業堅持下去,直到成功。

自我防禦的特徵:

僅以上述就可以看出,自我防禦機制有以下幾個特徵:

(1)防禦機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們是無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固然,我們時常會做一些意識的努力,但真正的防禦機制是無意識進行的。

(2)防禦機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過自我美化(價值提高)而保護自己及防護自己免於受傷害。從它的作用和性質來看,可分為積極的防禦機制和消極的防禦機制兩種。

(3)防禦機制似有自我欺騙的性質,即以掩飾或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或否認對我們可能引起焦慮的衝動、動作或記憶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禦機制是藉歪曲知覺、記憶、動作、動機及思維,或完全阻斷某一心理過程而防禦自我免於焦慮。實際上,它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法。

(4)防禦機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們在維持正常心理健康狀態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禦功能作用改變的結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狀態。

(5)防禦機制可以單一地表達,也可以重疊地表達。例如,某工人在車間受到組長批評,於是說:「我才不在乎呢!」隨後在工作中有意無意地摔摔打打,製造廢品以消心中之憤,就是合理化與遷怒的雙重作用。

關於「防禦機制」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