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性皮炎
A+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症 >> 增殖性皮炎 |
增殖性皮炎(dermatitis vegetans)又稱增殖性膿皮病(pyoderma vegetans)或良性增殖性天皰瘡(benign pemphigus vegetans),是具有增殖性損害的一種慢性膿皮病。
目錄 |
增殖性皮炎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一般認為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狀態下與多種細菌感染有關。全身營養不良、搔抓等外界刺激也可誘發本病。部分患者可伴有潰瘍性結腸炎。
(二)發病機制
一般認為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狀態下與多種細菌感染有關。全身營養不良、搔抓等外界刺激也可誘發本病。
增殖性皮炎的症状
損害主要發生在頭皮、腋窩、外陰部、腹股溝、唇紅或口腔黏膜。初起為基底充血的粟粒大小膿皰,以後可融合成片,膿皰破潰後結痂。痂下為增殖性肉芽腫。發生在唇紅緣的往往呈乳頭瘤樣損害,呈增殖性化膿性口炎 (pyostomatitis vegetans)。常繼發於濕疹或皮膚真菌病繼發化膿性感染之後。病程慢性,但可自愈,愈後遺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
增殖性皮炎的診斷
增殖性皮炎的檢查化驗
組織病理:表皮有假性上皮瘤樣增生,真皮內有大量淋巴細胞及漿細胞等非特異性肉芽腫改變,並有膿腫形成,滲出液細菌培養及組織的特殊染色可發現病原菌,常為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
增殖性皮炎的鑒別診斷
1.增殖性天皰瘡 原發損害為水皰而非膿皰或濕疹,抗生素治療無效,有特殊的組織病理像。
2.疣狀皮膚結核 亦有疣狀增殖或粟粒性小膿腫,但初發為圓形或橢圓形褐紅色浸潤斑,以後表面粗糙,呈乳頭狀突起,被有灰白色鱗屑;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組織病理呈結核結構。抗結核治療有效。
3.著色芽生菌病 有外傷史,常呈地方性發病。好發於小腿及足部,炎症較明顯,膿液塗片直接鏡檢可查見單個或3、5個成群的棕黃色圓形厚壁孢子。膿液內含粗的色素性顆粒。
增殖性皮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注意皮膚衛生。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治療有效。葡萄球菌菌苗等也有益。
局部滲出多時可用1∶8000高錳酸鉀液濕敷,或用0.1%新黴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濕敷,每半小時交換一次。滲液不多時可用10%硫黃魚石脂洗劑外塗。抗生素軟膏外用。也可用中藥黃連、黃柏、生地榆或藏青果等研粉配成軟膏外用。並可酌情應用加壓繃帶。
頑固性慢性損害可用焦油類、類固醇激素類及抗生素類配伍外塗。淺層X線照射可促使症状好轉。
(二)預後
病程慢性,但可自愈,愈後遺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
增殖性皮炎的護理
1.在易於發生膿皮病的單位(如某些工廠、農機站、小學校等)中廣泛進行有關防治化膿性皮膚病的宣傳教育工作,定期進行預防檢查,儘可能消滅一切發病因素。
3.保持皮膚機能的完整性。對於皮膚病,尤其是瘙癢性皮膚病,應及時進行合理治療。防治皮膚損傷,避免搔抓及皮膚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觸傳染,對患者適當進行隔離。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觸物要嚴格消毒或焚毀。在患病期間,除應用藥液清洗皮損外,禁止用自來水洗滌患部,以防擴延。
5.發病時應禁飲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參看
|
關於「增殖性皮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