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重定向自中暑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中暑(heatstroke)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状的總稱。顱腦疾患的病人,老弱及產婦耐熱能力差者,尤易發生中暑。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診病,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核心體溫(core temperature)達41℃是預後嚴重的體征;體溫若再略為升高一點則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預後。

目錄

中暑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作業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則極易發生中暑;農業及露天作業時,受陽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暴晒,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氣中濕度的增強易誘發中暑;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群擁擠集中,產熱集中,散熱困難。

發生中暑的氣象條件

中暑的發生不僅和氣溫有關,還與濕度、風速、勞動強度、高溫環境、曝晒時間、體制強弱、營養狀況及水鹽供給等情況有關。 

誘發中暑的因素很複雜,但其中主要因素還是氣溫。根據氣象特點,可將發生中暑現場小氣候分為兩類:一類是乾熱環境,這是以高氣溫、強輻射熱及低濕度為特點,環境氣溫一般可較室外高5-15℃,相對濕度常在40%以下;另一類為濕熱環境,即氣溫高,濕度高,但輻射熱並不強。由於氣溫在35-39℃時,人體2/3餘熱通過出汗蒸發排泄,此時如果周圍環境潮濕,汗液則不易蒸發。 

據實驗,導致中暑發生的條件:①相對濕度85%,氣溫30-31℃;②相對濕度50%,氣溫38℃;③相對濕度30%,氣溫40℃。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為三級:①先兆中暑。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噁心、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不超過37.5℃;②輕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時體溫在38.5℃以上,並伴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等現象;或者皮膚濕冷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而快的情況;③重症中暑。除以上症状外,發生昏厥或痙攣;或不出汗,體溫在40℃以上。  

中暑症状

中暑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

熱痙攣

在高溫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大量出汗,活動停止後常發生肌肉痙攣,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續約數分鐘後緩解,無明顯體溫升高。肌肉痙攣可能與嚴重體鈉缺失(大量出汗和飲用低張液體)和過度通氣有關。熱痙攣也可為熱射病的早期表現。

熱衰竭

常發生於老年人、兒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嚴重熱應激時,由於體液和體鈉丟失過多引起循環容量不足所致。表現為多汗疲乏無力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肌痙攣,可有明顯脫水征: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暈厥。體溫輕度升高,無明顯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表現。根據病情輕重不同,檢查可見血細胞比容增高、高鈉血症、輕度氮質血症和肝功能異常。熱衰竭可以是熱痙攣和熱射病的中介過程,治療不及時,可發展為熱射病。

熱射病

是一種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現為高熱(直腸溫度≥41℃)和神志障礙。早期受影響的器官依次為心臟。根據發病時患者所處的狀態和發病機制,臨床上分為兩種類型;勞力性和非勞力性(或典型性)熱射病。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內源性產熱過多;非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引起散熱減少。

1.勞力性熱射病(exertional heatstroke) 多在高溫、濕度大和無風天氣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體育運動時發病。患者多為平素健康的年輕人,在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數小時後發病,約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達160~180次/分鐘,脈壓增大。此種患者可發生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較高。

2.非勞力性熱射病(nonexertional heatstroke) 在高溫環境下,多見於居住擁擠和通風不良的城市老年體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偏癱截癱患者。表現皮膚乾熱和發紅,84%~100%病例無汗,直腸溫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達46.5℃。病初表現行為異常或癲癇發作,繼而出現譫妄、昏迷和瞳孔對稱縮小,嚴重者可出現低血壓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約5%病例發生急性腎衰竭,可有輕、中度DIC,常在發病後24小時左右死亡。

現場急救

首先將病人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平臥(頭部不要墊高),解開衣領,同時用浸濕的冷毛巾敷在頭部,並快速扇風。輕者一般經過上述處理會逐漸好轉,再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重者,除上述降溫方法外,還可用冰塊或冰棒敷其頭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溝處,同時用井水或涼水反覆擦身、扇風進行降溫。

嚴重者應即送醫院救治。

中暑急救視頻

 

中暑的對策

中暑以後怎麼辦?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若遠離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並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散熱.在等待轉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於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若病人出現發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鐘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降溫而導致低體溫).在醫院裡,應連續監測核心體溫以保證其穩定性.避免使用興奮劑鎮靜劑,包括嗎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靜脈注射地西泮巴比妥鹽.應經常測定電解質以指導靜脈補液.嚴重中暑後,最好臥床休息數日,數周內體溫仍可有波動.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後的緊急處理要點

戶外運動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長時間曝晒在猛烈的陽光下,體內的熱溫未能充分散發,使體溫升高,腦內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連受破壞而停止活動,這就是中暑。

中暑者頭痛、發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不可不注意防範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陽帽,並防止曝露在陽光下太久。

萬一有中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鬆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著,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次以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盡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

最後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鐘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鐘後,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恢復知覺後,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覆蓋物。  

中醫

中暑,病名。一名中暍中熱

①感受暑邪而發生的急性病證。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證見突然悶倒,昏不知人,或身熱煩躁氣喘不語,牙關微緊,或口開齒燥,大汗或無汗脈虛數,甚者昏迷不醒,四肢抽搐。速將患者移至涼爽通風處,治以清暑、解熱開竅,灌服辟瘟丹、消暑丸,再用益元散清暑益氣湯白虎湯清營湯等。並可配用針刺、刮痧、冰水擦浴等法。元氣不足者,當調補元氣為主,少佐解暑。

②或名暑風,以其證狀與中風相似。

③指陰暑

症状查詢專題

皮肤症状 胸部症状 腹部症状 生殖部位症状 四肢症状 四肢症状 四肢症状 四肢症状 颈部症状 头部症状 眼睛症状 耳部症状 口腔症状 鼻部症状 头部症状 全身症状按身体部分查询疾病症状
关于这幅图像

點擊部位名稱可查詢更多相關疾病

按症状名稱開頭字母查詢症状: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參看

健康問答網關於中暑的相關提問

關於「中暑」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