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從有產痛到完成分娩,只要少於3小時就稱為「急產」。

醫學上對急產的界定則為:初產婦,每小時子宮頸擴張的速度大於5厘米;經產婦,每小時子宮頸擴張速度大於10厘米。  

目錄

急產的表現和誘因

一般正常的狀況下,產婦分娩需要一、二、三產程。在第二產程的時候,子宮口完全打開,胎膜破裂,羊水流出,由於胎頭下降,壓迫直腸,產婦因為有排便感。此時,寶寶馬上就要娩出了。儘管產程時間也是因人而異的,但初產婦在這個產程時,一般也需要1~2小時,經產婦會很快(幾分鐘到十幾分鐘)。整個分娩全程,從腹痛開始到生產結束,不應少於3小時。不足在這個時間的,就屬於急產。

急產的表現就是:孕28周以上的孕婦,突然感到腰腹墜痛,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有排便感(甚至有孕婦如廁用力排便,而將胎兒娩出的);短時間內就出現有規律的下腹疼痛,間隔時間極短;破水、出血、出現排便感;甚至陰道口可看見胎頭露出。

引起急產的原因有很多。如:早產。孕29~36周,多見於18歲以下或40歲以上的孕婦;孕婦患有貧血、甲亢、高血壓疾病;有胎兒過小、雙胎、胎位不正、胎盤異常等情況,而沒有遵循常規產前檢查。  

急產對寶寶和孕婦的危害

急產畢竟屬於非正常的分娩,它對於胎兒和產婦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對於胎兒,由於急產時的宮縮力度過強、頻率過快,產婦子宮收張的間隔太短,會導致胎盤血液循環受阻,未娩出的胎兒很容易在子宮內出現缺血缺氧的狀況,進而發生宮內窘迫。

而且,胎兒出生過快,由於宮內和外界壓力的變化,很容易造成寶寶皮膚下的毛細血管破裂,急產的寶寶面部發紅紫,有細小的出血點就是這個原因,而嚴重的還會造成頭部血管破裂,發生顱內出血。同時,胎兒還會有嗆羊水的情形,使得胎兒窒息,或者引發新生兒肺炎。急產由於緊急,多數發生在非醫務場所,消毒措施不夠,容易造成新生兒臍帶感染。 對於急產的產婦來說,生產的時間雖然大幅減短,急產時,子宮急而快地收縮,大力度和高頻率的宮縮將胎兒迅速娩出,極容易造成會陰撕裂,也容易出現產後大出血,以及產後感染。  

急產的急救要點

當急產發生在家中,或路上,這些急救的要點在醫護人員趕來之前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准爸爸和家裡人應該有所了解的。

1.叮囑產婦不要用力屏氣,要張口呼吸

2.因地制宜準備接生用具。乾淨的布、用打火機燒過消毒的剪刀、酒精(如沒有可用白酒)等等。

3.嬰兒頭部露出時,用雙手托住頭部,注意千萬不能硬拉或扭動。當嬰兒肩部露出時,用兩手托著頭和身體,慢慢地向外提出。等待胎盤自然娩出。

4.將嬰兒包裹好以保暖。用乾淨柔軟的布擦淨嬰兒口鼻內的羊水。不要剪斷臍帶,並將胎盤放在高於嬰兒或與嬰兒高度相同的地方。

5.儘快將產婦和嬰兒送往醫院。

參看

關於「急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