蒴藋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蒴藋
Shuò Diào
別名 接骨草、接骨木、真珠花、珊瑚花、排風藤、鐵籬笆、吳草、英雄草、苛草、走馬箭、赤苓葉、公道老、排風草、雞罅風、掃地風、八棱麻、葛辣、五甲皮、龍州三七、大臭草、七葉麻、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連、秧心草、八里麻
功效作用 祛風除濕活血散瘀。治風濕疼痛,腎炎水腫腳氣浮腫痢疾黃疸慢性氣管炎風疹瘙癢丹毒,瘡腫,跌打損傷骨折
英文名  
始載於 名醫別錄
毒性 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 肝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別錄》

【拼音名】 Shuò Diào

【別名】 接骨草(《履巉岩本草》),接骨木(《東醫寶鑒》),真珠花、珊瑚花、排風藤鐵籬笆(《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吳草(《草木便方》),英雄草(《分類草藥性》),苛草(《天寶本草》),走馬箭、赤苓葉(《嶺南採藥錄》),公道老(《中國樹木分類學》),排風草、雞罅風(《中國藥植志》),掃地風、八棱麻(《貴州民間方藥集》),葛辣、五甲皮、龍州三七(《廣西中獸醫藥植》),大臭草(《民間常用草藥彙編》),七葉麻(《江西民間藥草》),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連(《浙江民間草藥》),秧心草(《四川中藥志》),八里麻、臭

【來源】 為忍冬科植物蒴藋全草

【原形態】 灌木狀草本,高達3米。主根垂直,副根不多。莖具棱,平滑無毛,多分枝。葉對生,單數羽狀複葉,小葉5~9,長橢圓狀披針形,長8~15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偏斜稍圓或闊模形,邊緣具密而尖銳的鋸齒,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平滑無毛,或葉脈上有短柔毛;葉柄長約3厘米,無托葉小葉柄短或近於無柄。復傘房花序頂生,直徑約20~30厘米,有短柔毛或幾為絨毛小苞片細小,卵狀披針形;花小,白色,萼5裂,下部癒合成鍾狀:花冠輻射,5裂,裂片卵形;雄蕊5,與花冠裂片互生,花絲短,藥室向外開裂;雌蕊1,子房卵圓形,柱頭頭狀;花間雜有黃色杯狀的腺體。漿果球形,紅色,直徑3~4毫米。花期8月。果期10月。

本植物的花(陸英),果實(蒴藋赤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 生長於山腳、河邊。分布山東、河南、江西、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圪。

化學成份】 全草含黃酮類、酚性成分、鞣質、糖類、綠原酸。種子含氰甙類。根含大量鞣質、還原糖外,還含生物鹼。又從干葉分離出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α-香樹脂醇棕櫚酸酯熊果酸和多量硝酸鉀

【藥理作用】 ①加速骨折癒合的作用

家兔用人工方法造成骨折,經夾板固定後,外敷散落得打(酒調),3日更換1次。每日內服落得打煎劑,第4周末有圓形較緻密之多量骨痂及顯著鈣化X線照片),組織切片上可觀察到,大塊骨痂組織己大部分骨化,多量的骨小梁形成。從骨折局部血腫中注入磷32,用落得打後,脈衝消散率較快,說明有"活血散瘀"作用。組織中磷的沉積也高於對照組,說明落得打能促進磷在骨痂中的沉積,因而加速骨折癒合。

消腫作用

家兔外敷落得打醇糊劑未出現局部血管擴張現象。其煎劑對蟾蜍下肢血管的收縮作用不顯著,較高濃度對離體兔耳血管有顯著的收縮血管作用,其油膏劑在家兔及小鼠的實驗中,均有輕度減少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上述作用可能與其消腫的療效有關。

③其他作用

落得打煎劑對小鼠熱板法並不表現鎮痛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試管內無抑制作用。

【性味】 甘酸,溫。

①《別錄》:"味酸,溫,有毒。"

②《雲南中草藥選》:"辛濕,溫。"

③《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甘淡,無毒。"

歸經】 《長沙藥解》:"入足厥陰肝經。"

【功效與作用】 祛風除濕,活血散瘀。治風濕疼痛,腎炎水腫腳氣浮腫痢疾黃疸慢性氣管炎風疹瘙癢丹毒,瘡腫,跌打損傷、骨折。

①《別錄》:"主風瘙癮疹身癢濕痹。可作浴湯。"

②《日華子本草》:"治瘑癩,風痹。煎湯浸,並葉用。"

③《長沙藥解》:"行血通經消瘀化凝。療水腫,逐濕痹,下症塊,破瘀血,洗癮疹風瘙,敷腳膝腫痛。"

④《分類草藥性》:"根,治筋骨痛,兩足疼痛,跌打損傷。"

⑤《貴州民間方藥集》:"莖葉利尿,治腳腫脹,除風濕。外用治癰腫、瘡,又治蛇蟲咬傷。"

⑥《四川中藥志》:"根能利尿,消痰降氣,治黃疸腫脹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⑦《上海常用中草藥》:"莖葉,發汗利尿。根,活血散瘀,祛風活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鮮者3~4兩);搗汁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浴或搗敷。

【注意】 江西《中草藥學》:"孕婦禁服。"

【附方】 ①治偏枯冷痹,緩弱疼重,或腰痛攣腳重痹:蒴藋葉火燎,厚安席上,及熱眠上,冷復燎之。冬月取根,春取莖,熬,臥之佳。其餘薄熨不及蒴藋蒸也。諸處風濕,亦用此法。(《千金方》)

②治水腫,坐臥不得,頭面身體悉腫:蒴藋根颳去皮,搗汁一合,和酒一合,暖,空心服,當微吐利。(《梅師集驗方》)

③治腳氣初起,從足起至膝脛骨腫疼者:蒴藋根搗碎,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熱,及熱封裹腫上,日二。亦治不仁頑痹。(《千金方》)

④治腎炎水腫,腳氣水腫:蒴藋全草四至八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黃疸:蒴藋根炖五花肉服。(《四川中藥志》)

⑥治五淋:蒴藋鮮根每次至四兩。合豬赤肉炖服(合豬小肚亦佳),連服三四次。(《泉州本草》)

⑦治婦人赤白帶:蒴藋鮮根每次兩。合豬小腸炖服,連服三至五次。(《泉州本草》)

⑧治跌打受傷及骨折疼痛:蒴藋根六錢。酒、水各半煎好,濾去渣,加白糖一兩,攪和服。(《江西民間草藥》)

⑨治骨折:鮮血滿草根皮及葉,共搗爛外敷。(《雲南中草藥選》)

⑩治打傷或扭筋腫痛:蒴藋鮮根切碎,同連須蔥白、酒釀糟,搗爛敷患處,一日換一次。(《江西民間草藥》)

⑾治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腰腿痛,急性扭傷血腫,水腫:血滿草五錢至一蔭。煎服或煎水外洗患部。(《雲南中草藥選》)

⑿治打傷吐血:蒴藋干根、側柏葉各三錢,地榆四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⒀治風疹瘙癢:蒴藋全草,煎水外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⒁治小兒赤遊行身上下:蒴藋煎汁洗之。(《子母秘錄》)

⒂治癰腫惡肉不盡者:蒴藋灰,石灰。上二味各淋取汁,合煎如膏。膏成食惡肉,亦去黑子。此藥過十日後不中用。(《千金方》)

⒃治紅腫癰毒:蒴藋鮮根或葉切碎搗爛,稍加雞蛋。搗和,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臨床應用】 ①治療急性菌痢

100%蒴藋注射液,每6小時肌肉注射2毫升,3、4天後改為每日2次,每次2毫升,至大便正常後停藥。治療57例,痊癒53例,無效4例。大便肉眼觀察正常平均為4.9天、鏡檢正常為5.6天、培養轉陰為5.9天。

②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以100%蒴藋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治療20例,全部治癒。治療時間平均3天。

③治療肺炎

用100%的蒴藋注射液肌肉注射,2歲以內2毫升,3~4歲3毫升,4歲以上4毫升,均每日2次,至體溫正常後3~5天停藥。治療16例,治癒12例,臨床症状完全消失,胸透檢查炎性病變全部吸收;1例臨床症状體征好轉,胸透炎性病變大部分吸收;3例無效。

④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小臭牡丹鮮品莖葉4兩,加水煎約1小時,每日3次分服,10日為一療程。治療183例,經三個療程,近期控制40例(26.7%),顯效62例(33.8%),好轉56例(30.6%),無效16例(8.9%)。據觀察,病型與療效無顯著差別,但顯效以上的效率,喘息型較單純型明顯增高;對並發肺氣腫者也有-定的療效。本品能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故平喘作用較好;並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但消炎作用較差,有的療效還不鞏固,藥物顯效時間亦較慢。治程中有2例服藥後有輕度頭昏噁心嘔吐上腹隱痛,1例發生過敏性紫斑。此外,曾採用小臭牡丹滴鼻劑滴鼻,臭草揮髮油膠丸內服,亦均有一定近期療效。

⑤用於止痛

八棱麻全草粉末裝入膠囊,每粒0.3克。痛時服2粒。用於各種手術後切口痛、牙痛腹痛等100例,92例用藥後15~30分鐘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有效率達92%。

⑥治療骨折

取落得打根莖,洗淨烘乾後研成細末,用時摻入少許麵粉(4:1),以白酒調成泥狀,平鋪在紗布上敷於骨折處,再用夾板固定,每5~10天換藥1次,每隔1天滴入白酒1次,以加強藥性作用。定期作X線檢查,一般不同時並用牽引法。早期抬高患肢並作自主性肌肉收縮活動以利消腫,以後適當活動促使功能恢復。治療各部位閉合性骨折45例,平均治癒時間33~48天。其療效原理似為:外敷落得打以後,首先對於血管起收縮作用,可使毛細血管肌細胞收縮,致減少或阻止血液由長流毛細血管向網狀毛細血管的流入,因而網狀毛細血管內壓力變低,使組織內水腫液容易被吸收;同時由於血管收縮,長流毛細血管血流加快,又可使在其遠心段與網狀毛細血管匯合處形成負壓樣的吸引作用,進一步減低網狀毛細血管內壓,更有利於滲出液的吸收。由於這種良性循環的形成,外傷炎症區的靜脈迴流障礙得以較快的解除,軟組織的腫脹得以迅速地消退,疼痛亦隨之而減輕,亦有利於骨折的癒合。

此外,以100%蒴藋注射液2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對多發性癤腫有較好效果。

【摘錄】 《中藥大辭典》

關於「蒴藋」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