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接骨木
Jiē Gǔ Mù
接骨木
別名 公道老、扦扦活、馬尿騷、大接骨丹[陝西]、木蒴藋、接骨草、續骨木、七葉黃荊、放棍行、珊瑚配、鐵骨散、接骨丹、七葉金、透骨草、接骨風、臭芥棵、暖、骨樹、自草柴、青桿錯、白馬桑、大接骨丹、大婆參、插地活、舒筋樹、根花木、木本接骨丹、九節風
功效作用 祛風利濕活血止血。主風濕痹痛;痛風大骨節病;急慢性腎炎風疹跌打損傷骨折腫痛外傷出血
英文名 Williams Elder Twig
始載於 唐本草
毒性 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 肝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科屬

忍冬接骨木

拉丁名:Sambucus willamsii Hance  

別名

公道老,扦扦活、馬尿騷、大接骨丹  

形態

落葉灌木至小喬木,達4-8米,枝有皮孔,光滑無毛,髓心淡黃棕色。奇數羽狀複葉,橢圓狀披針形,長5-12cm,

端尖至漸尖,基部闊楔形,常不對稱,緣具鋸齒,兩面光滑無毛,揉碎後有臭味。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花冠輻狀,白色至淡黃色。漿果狀核果等球形,黑紫色或紅色。花期4-5月,果6-7月成熟。  

分布

東北,華北各省,內蒙均有,朝鮮、日本也有,燕青園藝中心有引種。  

習性

性強健,喜光,耐寒,耐旱。根系發達,萌櫱性強。

繁殖 播種,扦插,分株均可。 常用扦插和分株繁殖。扦插,每年-5月,剪取一年生充實枝條10-15厘米長,插於沙床,插後30-40天生根。分株,秋季落葉後,挖取母枝,將其周圍的萌櫱枝分開栽植。培甚易,移植可在春秋進行。  

栽培管理

每年春、秋季均可移苗,剪除柔弱、不充實和乾枯的嫩梢。生長期可施肥2-3次,對徒長枝適當截短,增加分枝。接骨木雖喜半陰環境,但長期生長在光照不足的條件下,枝條柔弱細長,開花疏散,樹姿欠佳。接骨木病蟲害: 常見潰瘍病、葉斑病和白粉病危害,可用65%代森可濕性粉1000倍液噴洒。蟲害有透翅蛾、夜蛾和介殼蟲危害,用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噴殺。 接骨木應用: 接骨木,初夏開白花,初秋結紅果,適宜於水邊、林緣和草坪邊緣栽植,可盆栽或配置花境觀賞。

園林應用 接骨木枝葉繁茂,春季白花滿樹,夏秋紅果累累,是良好的觀賞灌木,宜植於草坪、林緣或水邊,也可用於城市、工廠的防護林。  

藥用價值

接骨木 《*辭典》

【出處】《唐本草》

【拼音名】 Jiē Gǔ Mù

【別名】木蒴藋(《唐本草》),接骨草(《履巉岩本草》),續骨木(《綱目》),扦扦活(《本經逢原》),七葉黃荊、放棍行、珊瑚配(汪連仕《採藥書》),鐵骨散(《植物名實圖考》),接骨丹(《草木便方》),七葉金、透骨草(《福建民間草藥》),接骨風(《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莖枝。全年可采。

【原形態】

接骨木,又名:戳樹、蒴樹、公道老樹、大葉接骨木、大葉蒴藋、舒筋樹、樟木樹。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4~8米。莖無棱,多分枝;枝灰褐色,無毛。單數羽狀複葉對生;通常具小葉7枚,有時9~11枚,長卵圓形或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12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偏斜闊楔形,邊緣具鋸齒,兩面無毛。頂生的卵圓形至長橢圓狀卵形的圓錐花序,直徑6~9厘米;花白色至淡黃色;花萼鐘形,裂片5,舌形;花冠合瓣,裂片5,倒卵形;雄蕊5,著生於花冠上,與裂片互生,短於花冠。漿果狀核果近球形,黑紫色或紅色,具3~5核。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長於向陽山坡或栽培於庭園。分布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西至甘肅、四川、雲南等地。主產於江蘇。此外福建、四川、廣西、浙江等地亦產。

【性狀】乾燥莖枝,多加工為斜向橫切的薄片,呈長橢圓狀,長2~6厘米,厚約3毫米,皮部完整或剝落,外表綠褐色,有縱行條紋及棕黑點狀突起的皮孔;木部黃白色,年輪呈環狀,極明顯,且有細密的白色髓線,向外射出,質地細緻;髓部通常褐色,完整或枯心成空洞,海綿狀,容易開裂。質輕,氣味均弱。以片完整、黃白色、無雜質者為佳。

【藥理作用】接骨木煎劑灌胃20克(生藥)/公斤,對小鼠(熱板法)有鎮痛作用,作用強度次於嗎啡,優於安乃近,服藥後的小鼠呈安靜狀態。同屬植物無梗接骨木的水或醇提取物對小鼠注射有利尿作用,此作用並非由其中所含的無機鹽引起;利尿同時常導致小鼠下瀉。

性味

甘苦,平。

①《唐本草》:"甘苦,平,無毒。"

②《本草拾遺》:"有小毒。"

③《現代實用中藥》:"苦,寒。"

④《本草新編》:「味苦、辛,氣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風,利濕,活血,止痛。治風濕筋骨疼痛腰痛水腫,風癢,癮疹,產後血暈跌打腫痛骨折創傷出血

①《唐本草》:"主折傷,續筋骨,除風癢、齲齒。可為浴湯。"

②《千金翼方》:"打傷痕血及產婦惡血,一切血不行或不止,並煮汁服。"

③汪連仕《採藥書》:"行血敗毒,洗一切瘡疥、鬼箭風。"

④《百草鏡》:"治跌扑癰腫。"

⑤《現代實用中藥》:"為鎮痛藥。治手足偏風及風濕腰痛,骨間諸痛,四肢寒痛,腳腫。又跌傷骨痛風疹汗疹等為浴湯料。"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

孕婦忌服。

《品彙精要》:"多服令人吐。"

【附方】

①治打損接骨:接骨木半兩,好乳香半錢,赤芍藥、川當歸川芎自然銅各一兩。上為末,用黃蠟四兩溶入前藥末,攪勻,候溫軟,眾手丸如大龍眼。如打傷筋骨及閃枘疼痛不堪忍者,用藥一丸,好舊無灰酒一盞浸藥,候藥漬失開,承熱呷之,痛絕便止。(《續本事方》)

②治腎炎水腫:接骨木三至五錢,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③治創傷出血:接骨木研粉,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藥》)

④治漆瘡:接骨木莖葉四兩,煎湯待涼洗患處。(《山西中草藥》)

⑤產後血暈。用接骨木碎塊一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分次服下。

【各家論述】《本草新編》:"接骨木,入骨節,專續筋接骨,折傷酒吞,風癢湯浴。獨用之以接續骨節固奇,然用之生血活血藥中,其接骨尤奇,但宜生用為佳。至干木用之,其力減半,炒用又減半也。"

【備註】

同屬植物毛接骨木、無梗接骨木在少數地區亦同等入藥。

接骨木以功能接骨而得名,但現在臨床上還用它來治療急慢性腎炎水腫、小便不利、風疹瘙癢等症。

【摘錄】《*辭典》

頁首接骨木 《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 Jiē Gǔ Mù

【英文名】 Williams Elder Twig

【別名】木蒴藋、續骨木、扦扦活、七葉黃荊、放棍行、珊瑚配、鐵骨散、接骨丹、七葉金、透骨草、接骨風、馬尿騷、臭芥棵、暖、骨樹、自草柴、接骨草、青桿錯、白馬桑、大接骨丹、大婆參、插地活、公道老、舒筋樹、根花木、木本接骨丹、九節風

【來源】

藥材基源: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毛接骨木及西洋接骨木的莖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Sanmbucus williamsii Hance var. miquelii (Nakai)Y.C.Tang[S.buergeriana Bl.var. miquelii Nakai]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采,鮮用或切段晒乾。

【原形態】

1.接骨木 薄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m。老枝有皮孔,賄民淡黃棕色。奇數羽狀複葉對生,小葉2-3對,有時僅1對或多達5對,托葉狹帶形或退化成帶藍色的突起;側生小葉片卵圓形、狹橢圓形至倒長圓狀披針形,長5-15cm,寬1.2-7cm,先端尖,漸尖至尾尖,基部楔形形或圓形,邊緣具不整齊鋸齒,基部或中部以下具1至數枚腺齒,最下一對小葉有時具長0.5cm的柄,頂生小葉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具長約2cm的柄,揉碎後有臭氣。花與葉同出,圓錐聚傘花序頂生,長5-11cm,寬4-14cm;具總花梗,花序分枝多成直角開展;花小而密;萼筒杯狀,長約1mm,萼齒三角狀披針形,稍短於萼筒;花垸蕾時帶粉紅色,開後白色或淡黃色,花冠輻狀,裂片5,長約2mm;雄蕊與花冠裂片等長,花藥黃色;子房3室,花柱短,柱頭3裂。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3-5mm,黑紫色或紅色;分核2-3顆,卵形至橢圓形,長2.5-3.5mm,略有皺紋。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毛接骨木 本種與接骨木的區別是:奇數羽狀複葉有小葉片2-3對,小葉片主脈及側的基部被明顯的長硬毛,小葉柄葉軸及幼枝被黃色長硬毛;花序軸除被短柔毛外還夾雜著長硬毛。

3.西洋接骨木 本種與接骨木的區別是:枝具明顯凸起的圓形皮孔;髓部發達,白色。奇數羽狀複葉1-3對,通常2對。果實亮黑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分於林下、灌叢或平原路旁。

2.生於海拔1000-1400m的松林和樺木林中山坡岩縫、林緣等處。

資源分布:1.分布於東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2.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

3.我國山東、江蘇、上海等地民間和庭園引種栽培。原產歐洲。

【栽培】

生物學特性 適應性較強,對氣候要求不嚴;喜向陽,但又是有梢耐蔭蔽。以肥沃 、疏鬆的土壤培為好。

栽培技術 用扦插繁殖:採用育苗移栽法。有2月發芽前,選取生長良好,無病蟲害的枝條,剪成20-25cm長的插條,每個留有3個小上芽節,最上和最下面的芽節要距剪口1-1.5cm。然後在整好的地上,開3m寬的畦,按行距26cm開橫溝,深16-20cm,每溝放插條15-20根,插條的量上一個芽節要露出地面,然後覆土半溝,壓緊,再蓋細土與畦而齊平。移栽在當年冬季落葉後或明年春季發芽前進行。按行株距各1.3-1.8m開穴,深21-25cm,每穴移苗1株,填土壓緊,再蓋土使稍高於地面。

田間管理 苗高13-17cm時,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追肥;6月進行第2次。肥料以人畜類水為主,移栽後2-3年,每年春季和夏季各中耕除草1次。

【性狀】

性狀鑒別 接骨木 莖枝圓柱形,長短不等,直徑5-12mm。表面綠褐色,有縱條紋及棕黑色點狀突起的皮孔,有的皮也呈縱長橢圓形,長約1cm。皮部剝離後呈淺綠色至淺黃桂冠色。體輕,質硬。加工後的藥材為斜向橫切片,呈長橢圓形,厚約3mm,切麵皮部褐色,木部淺黃白色至淺黃褐色,有環狀年輪和細密放射狀的白色紋理。髓部疏鬆,海綿狀。體輕。氣無,味微苦。

以片完整、黃白色、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木栓層為10餘列細胞皮層有呈螺狀或網狀加厚的細胞群,內側有纖維束斷續排列成環,有時可見石細胞韌皮部薄壁細胞含紅棕色物質,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寬廣。髓細胞有時顯的單紋孔。本品皮層、韌皮部及髓部的薄壁細胞含細小的草酸鈣砂晶。

化學成份】西洋接骨木含接骨木花色素甙(sambicyanin)[1],花色素葡萄糖甙(cyanidol glucoside)[2],還含氫基酸(iridoid glucoside),莫羅忍冬甙(morroniside)[4]

【藥理作用】接骨木煎劑灌胃20g(生藥)/kg,對小鼠(熱板法)有鎮痛作用,作用強度次於嗎啡,優於安乃近,服藥後的小鼠呈安靜狀態。同屬植物無梗接骨木Sambucus sieboldiana的水或醇提取物對小鼠注射有利尿作用,此作用並非由其中所含的無機鹽引起;利尿同時常導致小鼠下瀉。

【鑒別】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5g,加水50ml,室溫浸泡過夜後,濾過,濾液在60℃水浴中加熱10min,趁熱濾過,取濾液5ml於小試管中,密塞,強列振搖,產生強烈而持久的泡沫,持續10min以上。(檢查皂甙)

【性味】味甘;苦;性平

【歸經】歸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活血;止血。主風濕痹痛;痛風大骨節病;急慢性腎炎;風疹;跌打損傷;骨折腫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或研末撒。

【注意】孕婦忌服。《品彙精要》:多服令人吐。

【附方】 ①治打損接骨: 接骨木半兩,好乳香半錢,赤芍藥、川當歸、川芎、自然銅各一兩。上為未,用黃蠟四兩溶入前藥末,攪勻,候溫軟,眾手丸如大龍眼。如打傷筋骨及閃抐疼痛不堪忍者,用藥一丸,好舊無灰酒一盞浸藥,候藥漬失開,承熱呷之,痛絕便止。(《續本事方》)②治腎炎水腫: 接骨木三至五錢,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藥》)③治創傷出血:接骨木研粉,外敷。 (《上海常用中草藥》)④治漆瘡: 接骨木莖葉四兩,煎湯待涼洗患處。(《山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本草新編》:接骨木,入骨節,專續筋接骨,折傷酒吞,風癢湯浴。獨用之以接續骨節固奇,然用之生血活血藥中,其接骨尤奇,但宜生用為佳。至干木用之,其力減半,炒用又減半也。

【摘錄】《中華本草》

【來源】忍冬科接骨木屬植物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以全株入藥。夏秋採收,晒乾。

【性味歸經】甘、苦,平。歸肝經。

【功能主治】接骨續筋活血止痛,祛風利濕。用於骨折,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大骨節病,急、慢性腎炎;外用治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

【備註】

(1)同屬植物下列2種在不同地區同等入藥:毛接骨木Sambucus buergeriana Blume;無梗接骨木Sambucus sieboldiana Blume ex Graebn.。

(2)對風濕痹痛、關節不利之症,可配合老鸛草防風桑枝、紅花等,亦可單位煎湯乘熱熏洗患處。治跌打損傷、瘀阻疼痛等症,可配合透骨草、當歸、川芎、赤芍等藥同用。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玉米須車前子等同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接骨木葉片浸泡液

接骨木葉含有很多的真菌抑制劑,可以被用作防治霜霉病或者黑斑病。

製作方法:將8盎司的葉片浸泡在16盎司的水中30分鐘,充分攪動後靜置。16盎司的溫水和1湯匙皂角混合。將肥皂混合液和接骨木葉婚後。需要時使用。

注意事項:要保證的噴洒的霧滴足夠大以保證植物吸收。  

其它

接骨木被視為靈魂的棲息地,因為會產生和女巫、厄運相關的負面聯想。中世紀時,焚燒接骨木或將它帶進屋內都是不吉利的。不過經過適當的處理的接骨木可產生保護的功能,像是蘇格蘭人習慣在5月1日前收集接骨木葉,並把它掛在門上以遠離厄運與壞事。接骨木的樹枝可製成魔杖和拐杖,站在接骨木下則能避雷。

參看

關於「接骨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